王宁《古代汉语》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汉字的使用与词义探求

2.1 复习笔记

汉字是因义构形的表意文字,这就使汉字与它所记录的词义直接发生联系。早期汉字是形义统一的,汉字的字形可以直接用它的意义来解释,单音词的词义也可以通过记录它的字形来探求。但是,汉字后来的演变对原初的构形既有传承,又有变异。

一、因形求义

在探求古代汉语的词义时,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找到本义,通过本义解读文献,或以本义为核心,探求引申义;形义已经脱节的字必须恢复到能够体现造意的字形;假借字必须追溯本字,通过字形的结构分析,探求词的本义,即“因形求义”。

(一)因形求义的条件

因形求义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有三个:

1只有保持构造意图的字形才能用来探求词义

(1)早期汉字

还保留着汉字的构造意图,形义统一,可以直接根据字形来探求词义;

例如:豆,甲骨文作,是象形字,本义是盛放肉类等的食器,形状像高脚盘。

(2)今文字阶段

汉字经过隶变,书写单位演变成笔画,汉字的形体发生变化,大部分汉字的演变是有规律的。因此,大多数字形仍然保留构形理据,只是理据的显现方式发生了变化。

例如:见,甲骨文作,从“人”从“目”,会“看见”之意。小篆作,楷书作“见”。在隶变过程中,眼睛之形演变为“目”,人形演变为“儿”,是规律性演变,构造意图保留。

2只有本义才能通过分析字形而求得

(1)汉语的词汇绝大多数是多义的,其中有本义,有引申义;因形求义的“义”是指“本义”。

(2)本义是与字形相贴切的、可以用文献来证实的词的义项。例如:“木”的金文字形作,上象枝,中象干,下象根,其本义是树木。

(3)词在应用过程中,会从本义出发,沿着本义的特点决定的方向,按照民族心理和习惯,不断发展出新的引申义。例如:人们一般认为树木的知觉比较迟钝,因此“木”由“树木”义发展出“麻木”义。

(4)本义与字形的关系最为密切,只有本义才能通过分析字形求得,如果用引申义,特别是远引申义来联系字形,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弊病。

(5)本义是众多引申义产生的起点,通过本义过渡,可以把引申义和字形关联起来。

3只有本字才能用来探求词义

(1)本字是指专为记录某个词所造的字,其形体是以这个词的某一义项为根据而造的。例如“其”是为记录“簸箕”义而造的字,故甲骨文的象簸箕形。

(2)本字据词义而造,只有根据本字的形体才能探求词义;但是,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同音借用的现象很多;把因读音相同而借用的字,称为“同音借用字”,简称“借字”。

(3)遇到文献中的借字时,必须根据借字的读音追溯本字,然后按照本字的形体探求词义。通过借字找本字的工作,称为“溯本”。

(二)因形求义的步骤和方法

1还复保持构造意图的形体

因形求义首先要沿着字体演变的线索,追溯保持构造意图的更早字形,不能根据形义脱离的形体探求词义,以免作出望形生训的错误解释。

(1)复形定义

为探求词义而追溯更早字形的工作,称为“复形”。

(2)复形的要求

只要追溯到保持构造意图、可以据形析义即可,不一定要找到最早的字形。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根据小篆字形分析构造意图,使汉字的形义关系在共时系统中达成统一;因此,《说文解字》能够提供大量保持构造意图的形体。例如:肩,《说文》小篆作,从肉,象肩膀之形,构造意图清晰。

当《说文解字》中小篆的字形也不能直观显示构造意图时,可以追溯到甲骨文、金文字形。例如:至,甲骨文作,是一支箭射到目标上,表达“到达”这个意义。

(3)复形的字书

现在已有许多专门的字书,为我们查找历史字形提供方便。

孙海波《甲骨文编》,可查商代的甲骨文。

容庚《金文编》,可查西周到战国时代的金文。

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和高明《古文字类编》,可查到有代表性的从甲骨文到小篆的字形。

《汉语大字典》,收有代表性的古今字形。

2辨明字的构形方法

(1)字的构形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2)不同的构形方法,具有不同的表意方式和特点。

(3)查到保持原始构造意图的字形后,要判定它属于哪种构形方法。

(4)构形方法一经明了,可依据表意方式和特点来推究构形意图,判定其本义:

象形字直观,弄清所象之形即得其义。

指事字字数极少,找到指事符号所在,义亦自明。

会意字与形声字均为合体字,在外表上没有任何区别的标志,最难辨明。

会意字和形声字在构型方法上的区别:

a.从会意的界说出发

视其各构件是否存在某种“比类合谊”的关系;有,则是会意;无,则是形声。因为会意字各构件的形体或含义彼此间有内在联系,而形声字没有。

b.从形声字的表音考察

该字的读音是否与某构件的读音有相同相近的关系;若有,则是形声;若无,则是会意。

构形分析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因形求义的准确性;要做到判断的准确,除了要熟悉四种构形方法的条例外,还应勤查前人的正确分析;许慎的《说文解字》首创“六书”条例,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经过分析的以小篆为主的古文字构形。

3确定本义

确定本义,是在分析字形的基础上,确定与字形最贴切的义项,同时这个义项是文献中确实使用过的。

(1)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都没有标音构件,在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探求词义时,这些字的整个形体与词的本义有联系。

(2)形声字通过义符与词的本义发生关联,大多数形声字的义符都标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3)在确定本义时,可以参考和利用《说文解字》的正确解释:

《说文解字》通过字形分析探求字义,其字义说解是为了解释文献语言,是以确实被用过的词义为根据。

《说文解字》立足于文献语言来研究文字,才能成为运用因形求义的重要工具书。

(4)在确定本义时,必须分析字形后,才确定字的构造意图。

构造意图,简称“造意”,是以本义为依据;可以反映出本义,但字的造意与词的本义不完全等同,有时造意仅是本义的具体化、形象化,而并非本义本身。

造意只能解释字的构造,本义才是真正在语言中被使用的。

a.《说文解字》在字义说解部分,有相当一部分既是造意,又是本义。

b.《说文解字》当中也有一部分字义说解,仅是造意而不是本义;要想从字义说解中得到本义,还必须经过概括。

二、汉字的使用

在利用汉字记录汉语的过程中,存在因词的声音相同而临时借用字形的情况,即通假字,这会造成一个字记录多个词的情况,而异体字是多个字形记录同一个词;由于词义的发展和字形的借用,一个字形会记录多个意义,人们还将一个字的职能用多个字分担。

(一)异体字

1定义

(1)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2)异体字是汉字构造或书写过程中产生的形体冗余现象,造成一词多字的局面;在阅读文献时,需要对异体字进行辨认;

(3)有些同音字虽然可以记录同一个义项,在一定的场合可以互换,但记词职能并不完全一样,这种字不能视为异体字。

2类型

(1)造字方法不同

韭-韮:“韭”小篆作,是象形字;“韮”是从“艹”“韭”声的形声字。

(2)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

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

災-灾、塵-尘、葬-塟、明-朗、御-驭。

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

鷄-鸡、盃-杯、谿-溪、煖-暖、燈-镫。

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同

猿-猨、僊-仙、禮-礼、達-达、麯-麴。

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

村-邨、迹-蹟、剩-賸、霉-黴、糍-餈。

(3)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

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

够-夠、峰-峯、鵝-鵞、秋-秌、裏-裡。

笔道形态略有不同

亚-亜、册-冊。

3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

(1)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曾经是异体字,但后来记词职能有了分工,变成两个不同的字;对这类字,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要作历史的考察,不以今律古,误解文意。

(2)有的字在历史上意义或用法不同,后来为了精简汉字,在作异体字整理时把它们视为异体字加以合并;对这类字,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不可将它们视为异体字,要分辨它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重复多余的异体字1055个;这些被废除了的异体字虽然在现在的一般出版物中已停止使用,但在古书中依然存在。

(二)分化字

1分化字

(1)出现的原因

由于词义的引申和文字的假借等原因,一个字承担着多项记词职能或承担着一个词的多个义项;

为使文字更明确地记录语言,人们使用更多的字形来分担文字的记录职能,文字的分化;

分化之前,源字记录多个词或多个义项;分化之后,源字只承担原来的部分职能,我们在阅读文献时,要了解源字职能的变化才能准确理解文意。

(2)定义

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先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

2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

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

(2)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

(3)造新字分化职能。

3分化字的类型

根据分化字所承担的意义,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1)分化字表本义

有些字被常用的假借义或引申义占用后,会另造一个新字承担它的本义。

(2)分化字表引申义

当引申义与本义的距离;较远时,有时会为引申义造新字,将引申义分化出去。

(3)分化字表假借义

原来本义与假借义共享一字,后来为了区别,用新的字形将假借义分化出去。

(4)分化字表广义的一部分

源字的表义很广,后来该意义的一部分由分化字承担,源字和分化字的意义变得更具体。

(三)通假字

1通假字

(1)定义

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因声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人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称作通假字,简称借字。

(2)通假与假借区别

通假,虽然前人也称为假借,也是“依声托事”而借音表义,但是它与六书之一的“假借”不同;

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门书写符号而借用他词书写符号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字”的“依声托事”,没有本字可言;

通假是古人用字的一种变通现象,即放着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他字来替代,是“本有其字”的“依声托事”。

2义与借义

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

3通假字的辨识

碰到通假字要打破其字形束缚,“以声求义”,找出它的本义,不能望文生义而“硬解”;在文献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字不能用其本义或引申义解释时,应考虑是否存在通假的问题;辨识通假字主要以声音为线索,以音同音近为前提,同时注意确定本字需要有充分的文献证据。

(1)通假字的声音关系

通假字之间的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

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同音近的字,到现在不一定仍旧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

当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假借时,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2)判定通假字的文献证据

判定某字借用为某字,除了声音关系之外,还要有充分的文献证据,在没有旁证的情况下,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

对于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注文中多有注明,《辞源》《辞海》一类普通字书中也有释例,初学者应该通过阅读和勤查工具书去掌握一批常用的通假字。

(四)繁简字

1繁简字

(1)定义

繁简字指现代通行的简化字及其对应的繁体字。

记录同一个词的不同字形在构造或书写上存在构件或笔画的数量差别,在历史上一直存在;构件或笔画多的称为繁体,构件或笔画少的称作简体。

就字的记词功能和用法而言,繁简字实质是异体的一种。

(2)繁简字演变

从汉字的总体发展演变来看,存在构造和书写逐步简化的趋势,记录同一个词的字形存在化繁为简的情况。但在汉字自发发展的状态下,在不同社会用字政策的导引下,历史上的汉字繁简并行。

1964年国务院发布《简化字总表》,此后,“繁简字”专指《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及相对应的繁体字;简化字的颁布与推行,对于文化教育的普及、现代科技的发展,意义深远、重大;对于需要阅读古代典籍的人来说,必须了解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真正认识和掌握繁体字。

(3)汉字的简化的内容

汉字的简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精简常用字的字数

即选留某些字而同时废弃某些字,是对字的记词职能进行调整或归并,涉及字的“音义”问题。

简化字形

采用各种方式,将一部分常用字的形体改造,使字的结构简单、笔画减少而便于书写,涉及的主要是“形”的问题。

2几种繁简字的对应情况

(1)某字简化后的构形与古书中某个字构形完全一样,但两者的音义和用法完全不同。在古书中遇到这类字,若按现在简化字的音义去释读,无法明了古人的语意。

(2)字形虽未简化,但兼并了另外一个或两个音同音近字的记词职能,被兼并的字多数被废弃,少数虽仍留用,但记词职务减少,使兼并者扩大了记词职能,增加了本不具有的音和义。

(3)字形简化,同时又兼并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字的记词职能,被简化的繁体和被兼并的字同时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