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1狱、禽的本义分别是_____、_____。[北京大学2013研]
【答案】案件;走兽的总称
【解析】“狱”在《周礼·地官》上的解释为:“争罪曰狱,争财曰讼。”“禽”在《说文》上的解释为:“走兽总名。”
2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是词的_____。[中山大学2011研]
【答案】本义
【解析】词的本义当指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即词的原始意。但文字产生之前某词的原始意义已经无从知晓,所以通常所说的词的本义,不一定就是词的原始意,而是指造字之初所记录的词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且有文献资料印证的意义。
3“明天不可不蚤来”中假借字是_____。[暨南大学2013研]
【答案】蚤
【解析】“蚤”通“早”,指月初或早晨。
二、选择题
1在以下各字的义项中,有一个是本义,请把它指出来。[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
(1)封( )
A.封闭,封合
B.边界,疆域
C.堆土植树为界
D.封爵,封土
【答案】C
【解析】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
(2)具( )
A.具备,完备
B.准备饭食
C.准备,备办
D.器械,工具
【答案】B
【解析】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3)肯( )
A.愿意,同意
B.附在骨上的肉
C.肯定
D.恰恰
【答案】B
【解析】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冎(guǎ)省。本义:着骨之肉。
(4)关( )
A.门闩
B.关卡,要塞
C.封闭
D.关联,涉及
【答案】A
【解析】形声。从门,丱(guān)声。金文从“門”,象门里有门闩形,本象形字。小篆繁化,变成了形声字。本义:门闩。
(5)略( )
A.大致,稍微
B.巡行
C.划定疆界
D.夺取
【答案】C
【解析】形声。从田,各声。本义:封疆土地。
(6)寻( )
A.八尺
B.寻找
C.不久
D.重温
【答案】A
【解析】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2下面四句中的“解”字,属于该词本义的是( )。[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
A.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B.留侯子张辟疆……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史记·吕太后本纪》)
C.无南无北,奭然四解。(《庄子·秋水》)
D.(曹操)问计于诩,对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答案】A
【解析】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3下列句中的“除”使用了本义的一句是( )。[厦门大学2011研]
A.从至雍械棫阳宫,扶辇下除。
B.除恶务尽。
C.日月方除。
D.帝乃除超兰台令史。
【答案】A
【解析】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即造字之初所表示的意义。“除”,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是宫殿的台阶。
4“队”与“坠”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答案】A
【解析】“队”为古字,“坠”为今字。新造的字与古字之间是古今字的关系,二者语音相通或者相近,意义上有某种关联,形体上有相承,造字时间上有先后,今字的出现是为了分担古字的某一项意义的记录工作。
5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中“说”与“悦”两字的关系是(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0研]
A.异体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古今字
【答案】B
【解析】说:通假字,通“悦”,表示高兴、愉快的意思。
6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厦门大学2012研]
A.夫晋何厌之有?
B.许子奚为不自织?
C.取妻如何?
D.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乎?
【答案】C
【解析】通假字是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C项中的“取”通“娶”,指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7下列各组汉字,全属古今字的一组是( )。[厦门大学2011研]
A.卒猝 早蚤
B.竟境 贾价
C.退腿 直值
D.知智 扣叩
【答案】B
【解析】古今字指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竟→境”一组今字是由古字的引申义产生的,“竟”本义为乐章终了,后引申为“边界,边疆”之意,为了与“竟”区别,因此添加偏旁为“境”。“贾→价”一组中“贾”是分化前的古字,后来表商人义的词用原字形,表价格义的词另造“价”字。
8(多选)下列四组字,每組兩字屬於異體字的有( )。[西南大学2010研]
A.嘆歎
B.淚泪
C.發髮
D.猨猿
【答案】ABD
【解析】异体字是指两个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互相代替。ABD均为异体字。C是简化字“发”代替的两个不同的繁体字。繁简字中有些不是一对一的关系,都不能看作是异体字。
9(多选)下列四例中用斜體字表示的詞使用本義的有( )。[西南大学2011研]
A.王訪於箕子。(《尚書·洪范》)
B.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當於民監。”(《尚書·酒誥》)
C.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史記·頊羽本紀》)
D.今漢王慢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奴耳。(《漢書·魏豹傳》)
【答案】ABD
【解析】A,访,形声。从言,从方,方亦声。本义是广泛地征求意见。B,监,会意。象人跪在盆边往水里看自己的影子。C,趣,形声。从走,取声。本义是急,赶快。此句中通“促”,催促,督促的意思。D,慢,形声。从心,从曼,曼亦声。本义是轻慢,对人对事态度轻浮傲慢。
三、字词释义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
答:通“磨”,消失。
2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鼂吾以行。(《楚辭·哀郢》)[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
答:通“朝”,早晨。
3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王粲《七哀诗》)[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
答:通“构”,构造,造成。
4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
答:通“嘱”,劝酒。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
答:通“只”,只不过。
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通“仇”,匹配,指配偶。
7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通“债”,债务
8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通“性”,本性,天性。
9故絕聖棄知,大盜乃止[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通“智”,智慧。
1O.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通“罹”,遭受。
四、词句分析题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然后写出相应的本字,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中国传媒大学2014研]
(1)於是乃以執珪而授之為陽陵君,輿淮北之地也。(《戰國策·楚策》)
(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禮記·禮運》)
(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周易·系辭下》)
(4)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5)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七月》)
(6)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楚辞·哀郢》)
(7)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战国策·楚策》)
(8)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答:(1)与,通“举”,攻下。
(2)矜,通“鳏”,老而无妻。
(3)信,通“伸”,伸展。
(4)“上”通“尚”,崇尚。
(5)壶:通“葫”,葫芦。
(6)鼌:通“朝”,早晨。
(7)抎:通“陨”,坠落。
(8)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
2分析下列各組繁簡字在古書中的意義和用法有何異同。[浙江大学2010研]
(1)餘、余
(2)才、纔
(3)醜、丑
(4)谷、榖
(5)麺、面
答:(1)餘:饶也。从食余声。余:语之舒也。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在于:“餘”常用作地名、国名等等,而“余”常用作第一声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
(2)才:才能;能力。纔:方,始;仅仅。
二者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在于“才”多作名词,而“纔”则主要作副词使用。
(3)醜:丑陋,厌恶。丑:在古代汉语中一般作地支使用。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醜”和“丑”是两个字,除作地支和时辰用“丑”以外,都不能写作“丑”。现在“醜”字简化为“丑”。
(4)谷:两山之间狭长而有出口的低地,往往包含一个流域。榖:谷类植物或粮食作物的总称。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各自指代对象不一样,故而用法也有很大区别。
(5)麺: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面:脸;面见,面对。
二者在用法上的区别:“麺”单纯地指面粉。而“面”用法多样,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还可以作副词使用。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和古今字现象,說明其本字或今字。[浙江大学2010研]
(1)逝將去汝,適彼樂土。
(2)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無所定。
(3)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4)“臣竊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孟嘗君不說。
答:(1)“逝”通“誓”,发誓。
(2)“离”通“罹”,触犯,遭受。
(3)“暴”是“曝”的古字。后写作“曝”,晒。
(4)“责”是“债”的古字,后写作“债”,债款。
4给出的繁体字能够替换下列词语中的哪一个简体字,将该词挑选出来。[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
(1)曆——历法+经历
(2)複——反复+复杂
(3)乾——干戈+干枯
答:(1)“历法”。“历法”的“历”的繁体字“曆”,从厂从秝从日,以日为单位,记录我们农耕社会的历史。“经历”的“历”的繁体字“歴”,从止,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
(2)“复杂”。“复杂”的“复”的繁体字“複”,从衣复聲,表示有夾裡的衣服,引申为“兩個”“多個”。“反复”的“复”的繁体字“復”,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是返回、回来,引申为重复做某事。
(3)“干枯”。“干枯”的“干”繁体字“乾”,从乙,倝声(gàn),表示没有水分或缺乏水分的。“干戈”的“干”的繁体字“幹”,从一,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是盾牌。
五、判断题
1古文字就是繁体字,今文字就是今天使用的简化字。( )[暨南大学2013研]
【答案】错误
【解析】汉字的演变可划分为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隶书对古文字形体进行了重大变革,因而成了古今文字的分界线。隶书以前是古文字阶段,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隶书以后是今文字阶段,包括隶书和楷书。繁体字和简化字是汉字书写的两种方式,不是汉字演变的两个过程。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涂”指“通途”即“道路”。( )[暨南大学2013研]
【答案】正确
【解析】“涂”通“途”,指道路。整句话的意思是:途中有饿死的人的尸体却不知道分发粮食救济。
六、名词解释
1古今字[北京师范大学2014研;中国人民大学2015研]
答: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汉字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增多、衰亡的汉字仍然保存在字典中和上古汉字不断分化三个方面。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新词的字就是今字。例如,“债”“捨”是较为古老的字,而“责”“舍”是较新产生的字,“债”与“责”,“捨”与“舍”即是古今字。
2通假字[北京师范大学2013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研]
答:通假又称通借,是古人用字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音同音近的字来替代的现象。原本应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借用替代本字的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如“举错不可不察也”中,“错”本应用“措”,有“放置”的意思。“错”即是通假字。
3异体字[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异体字,又称又体字、或体字,《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狭义的异体字是指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广义的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异体字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②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嘆”和“歎”;③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和“綫”;④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4本义[北京语言大学2010研]
答: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从字面上讲,也就是本来的意思。如“年”字,它本来是指谷子熟了,后来才引变成为计时的单位。有的时候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赞赏、赏识的意思,如:“这出戏(这首歌)唱红了。”
5繁简字[中山大学2014研]
答:繁简字是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徵、余馀。
6容庚[中山大学2014研]
答:容庚,因古代“容”“颂”相通而取斋名为“颂斋”。广东省东莞县人。在书宦之家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他幼年时即熟读《说文解字》和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1922年,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
七、简答题
1什么是分化字?什么是母字?说出分化字与母字的表义分化情况。[北京师范大学2013研]
答:(1)分化字与母字
原来记录数个义项或意义比较宽泛的字,到了后来,分化成两个或数个字,分别承担不同的义项或广义的不同方面,这些职能分化的字,称作分化字。原来职能未分的字称为母字或原字。如“共”分化为“恭”“供”等字,“共”为母字,“恭”“供”为分化字。
(2)分化字与母字的表义分化情况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母字表引申义,分化字表本义。例如“益”与“溢”。“益”字本义是“水漫溢”,引申则又有“增益、利益、更加”等义。后来加水旁新造“溢”字专表本义,“益”则只表引申义了。古书先后在记录“漫溢”这个词时,“益”和“溢”构成了古今字。
②母字表假借义,分化字表本义。例如“莫”与“暮”。莫字的古字形象为日落草莽之中,本义为“昏暮”,因时常借用为“莫须有”的莫,后来便又加日旁新造“暮”字专表本义,“莫”与“暮”构成古今字。
③母字表本义和部分引申义,分化字专表某一引申义。例如“解”与“懈”。“解”字从角从牛从刀会意,本义为“解剖”,引申又有“懈怠、松懈”的意思,后来加心旁新造“懈”字,用以专表解字的这一引申义,而本义和其他引申义(如放开、解脱等)仍由“解”字承担。
④母字表本义,分化字表假借义。例如“辟”与“避”,“譬”“僻”。“辟”字本是会意字,本义为“法”,在上古又经常假借为“躲避”“譬如”“乖僻”等字,后来增加形旁,分别为这些假借义新造专字。古书先后在记录这些词时,“辟”字在不同词义上分别与“避”“譬”“僻”构成古今字。
⑤母字和分化字表示广义的两个方面。例如“受”与“授”。古代“名动相因”,行为动作与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每用同一个来表示,故兽在上古兼有“禽兽”和“狩猎”两个方面的意思,后世新造“狩”字专表“狩猎(动词)”,而“兽”字则专表“禽兽(名词)”了。
2举例说明如何辨别通假字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2012研]
答:(1)通假字是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因声音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情况,人们把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称为“通假字”。
(2)通假字的辨别要首先以声音为线索,如“畔”和“叛”,在上古时期“畔”是并母元部,“叛”同样是并母元部,两者双声叠韵通假。
(3)其次还要寻找文献证据,如“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归”本义是女子出嫁,无法解释通,则根据句意,大致推断出与“归”音近的表示赠送食物的“馈”音近,且意义也能讲通,初步判定二者为通假关系,然后再查找例证,发现“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归”同样是“馈”的借字,因此可以认为“归”是“馈”的借字。
(4)在辨识通假字时需要注意,通假字间的音同音近是指古音,在判定假借时不可用今音来判断。同时还应当配合充分的文献证据,不可只依靠音同音近就直接判定通假。
3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假借字?它们之间有何相同和区别处?请举例详加辨析之。
答:(1)通假字提出的角度。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称为“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2)古今字概念的提出角度,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
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暮)”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3)假借字概念的提出角度,汉字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而来。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象鼻之形),假借来记录“自己”的“自”。
综上所述,古今字是从历时的角度提出来的,立足于时代的不同和用法的分工。假借字和通假字是从共时的角度出发,看是不是有本字的角度划分的。
4请说明通假的两种形式,并举例。[北京语言大学2010研]
答: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
(1)同音通假
同音通假的特点是本字和借字古音完全相同。例如“固以怪之矣”中的“以”同“已”是同音通假。
(2)音近通假
音近通假是指古书上用音同音近的字来替代本字的现象,这种替代具有一定的常用性。例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通“无”,是音近通假。
5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异同。[复旦大学2013研]
答: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异体字,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古今字和异体字有同有异。
(1)相同之处
古今字和异体字都是字形不同的两组字,意义上都相关。有的古今字是由于古今对异体字的不同应用构成的。
(2)不同之处
异体字是相对于“正体”而言的,它们的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而古今字不可以,古今字的产生有时间先后问题,今字产生后,它所分担的意义只是古字的一部分,所以古今字一般是不能完全相互代替的,而且古今字读音有的一样,有的有区别。
6异体字、古今字、假借字的概念各自从什么角度提出的?举例说明。[厦门大学2011研]
答:(1)异体字概念的提出角度
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如“柏(栢)、冰(氷)、耻(恥)、劫(刼刧刦)”等。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2)古今字概念的提出角度
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
记录原来的多义词或同形词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原来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如:“莫(莫)”的本意是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日暮、傍晚,后来“莫”字被假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为了在书面语中不至于混淆,就又在“莫”字上再加形符“日”成“暮”字来表示“傍晚”的意思,“莫”和“暮”就成了一对古今字。
(3)假借字概念的提出角度
汉字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是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来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象鼻之形),假借来记录“自己”的“自”。
7试论古今字的定义、成因及类型,并举例说明。
答:(1)古今字的定义
古今字是指在表达某一意义时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字。上古时代,由于词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一字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后世为了消解歧义,为某些义项另造新字,新造字为“今字”,原字为“古字”。
(2)古今字的成因
①词义引申导致歧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词义也由简到繁,一个字负担多个意义,因此在日常使用时便会出现意义不明或歧义现象,为了消解这种歧义,增强简易性,人们另造新字以表示特定的某个义项,形成古今字。如“莫-暮”,“莫”本义为日落草中,表示傍晚,但后世逐渐引申出“没有谁”“不”等意义,为了区别这些义项,古人另造“暮”字专指傍晚。
②文字假借
有些古今字的形成最初是经历了假借阶段的,有些词本无其字,便假借同音字来表示,后世为了分化同音字另造新字。如“然-燃”,“然”本义为烧,后也作为虚词,为了区别两种用法,古人另造“燃”字专指烧。
(3)古今字的类型
根据古今字形的联系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①古今字在字形结构上没有联系
如“伯-霸”“战-颤”“北-败”“祝-咒”“要-邀”。
②今字是在古字形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字形有联系
通过改换或增加偏旁造新字。如“反-返”,“反”本义为覆,表示翻转手掌,后引申为返回,为了区别意义,另造“返”字,在原字形上加“辶”形成。
8举例说明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河北大学2011研]
答:(1)大部分一对一,少数一对二、一对三或者一对四的关系。例如,当:當、噹;尽:盡、儘;干:干、乾、幹;台:台、臺、檯、颱。
(2)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本来在词义上无关,只有同音关系。例如,后:後;适:適;征:徵。
(3)有些简化字可以从古书中找出根据,有些是本字,有些是异体字或通用字。例如:舍→捨(古今字);礼→禮(异体字);网→網(网是本字);踊→踴(古通用)。
八、翻译题
翻译下列句子。[北京师范大学2013研]
(1)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贾谊论》)
(2)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晋灵公不君》)
(3)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鞌之战》)
(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
(5)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
答:(1)在古时的人,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就一定会存在因超脱世俗而招致困境的情况。
(2)厨师烹煮熊掌没有熟,(灵公)就杀死了他,把(他的)尸体装在畚斗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从朝堂中穿过。
(3)齐侯说:“我姑且消灭晋军了再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驱车进击晋军。
(4)大王不要对百姓以为您吝啬感到惊异。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
(5)善于谈论古代的,在现今可以得到验证;善于谈论天地的,在人事上也可以得到验证。
【解析】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含义,避免曲解原文内容;“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雅”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首先字字落实,力求准确,其次适当变换语序或增删词语,使文通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特别是古代汉语中省略现象较多,被省略的部分应当在翻译中表现出来。对于一些难以直译或有言外之意的句子,可根据情况适当进行意译。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考研中的翻译题多来自于教材例句或文选,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