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新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人口

3.1 人是有理想的存在 必须重新审视文化自觉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本章主旨:老子对当时社会中的病态和不良现象进行了揭露和剖析,也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社会对于某种德行的提倡标榜与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

老子于此发掘出产生的根源是道德的堕落,德行在大道废弛后,才出现的这种现象,失道之后是德、仁、义相继而失,每况愈下,乃至以“礼”而治,而礼却是忠信的不足和动乱的祸首,异化了文明形态,应该顺其自然之道,以使人民思想淳朴、六亲和睦、国家清平。

自然无为之大道被废弃后,于是便提出仁义的主张。聪明才智运用和发挥得过头了,于是便会有诡诈、虚伪的不良现象发生。亲属(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睦了,于是才倡导孝慈之类的人伦关系。国家政治黑暗、社会混乱了,于是才显现出了忠臣的品格。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从经济形态上看,表现为以人的依赖性、以物的依赖性和以类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社会发展样态。从技术形态上看,则表现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社会发展形态。

人类社会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因为人生活在共在的世界。系统本身是动态和复杂的整体,是相互作用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凡是系统必然是一个功能整体,必然有两个以上的组成部分,必然有一定的边界、结构和层次。由于社会现象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人们在涉世之初就逐渐体会到,身处其中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各种难解的问题和矛盾困扰着我们,也促使人们在解析问题、缓解乃至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走向成熟。

人的主体性始终介入其中,社会存在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与社会条件的总和,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人口要素和地理环境。

也就是说,生产方式、自然条件以及人口状况,在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或辅助作用。我们的愿望和目的应当与我们时代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在实践之前,也要考虑气候、土壤、山川、森林等地理环境因素,考虑人口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这些因素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生活中,人是有理想的存在,理想的实现往往伴随着人们的成长,从而体现了人的发展过程。发展有自在和自为两种形式,前者指的是自发的、无目的的方式,后者指的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方式。事物的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但在总体上呈现出各个事物发展的多向性和事物总体发展的上升性的统一状态,体现了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即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变化,反映了事物由一种质态跃迁到另一种更高或更好的质态的过程,实则万事万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历史实践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5页

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可观的发展前途,起初它暂时显得弱小,后经超越困难和曲折的过程,战胜貌似强大的旧事物,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常识。何以如此?实乃新旧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使然。新生事物拥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它是在旧事物中孕育生成的。

吐故纳新之所以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原因在于旧事物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沉浸在消极、过时甚至腐朽的境遇中,因而失去了进取的前景。尽管过程可能是艰难曲折的,但新生事物终究要超越旧事物,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如果我们相信理想、相信未来,就会认识到发展的决定性,并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世界,我们对世界的把握确乎渗透着我们的世界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人们的世界并非彼此无关。自然界也并非是人类征服与挑战的对象,与自然和解的观念并非可有可无。恩格斯在晚年一直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结合。

其实,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都有交集的边界,在这样的世界里,理解、宽容、体谅彼此,是人类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面对人类的破坏性开采,自然界可能保持沉默,但会用事实性的方式来回答。我们确实应该在自我中寻找那个我,从而找到和谐相处之道。

鲁迅先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样的意象令人沉思。今天,中国已经融入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发展格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发展纷繁多元,必须重新审视现阶段物质生产生活的实际和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