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新思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城市

4.1 城市是现代文明商业的所有载体和容器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由什(shí)伯(bǎi)人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徒(xǐ)。

虽有舟舆(yu),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zhèn)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本章主旨:老子认为要构建一个国与国、人与人之间能够和平和谐生活的社会环境,最根本的一点是,消除各国大小强弱之间的差别,而且都是小国,谁也欺凌不了谁。这是老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总原则,无为而治所希冀达到的理想境界。这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宿,田园派的桃花源。

使国家的土地面积彼此都小,使国家的人口数量彼此都少。让已有的民众共同使用之器如车、船;而不使用军队统一使用之器如铠甲、兵器等。

让民众重视生命而不向远处迁徙。虽然有船、有车,却无人乘坐它去远行他乡。虽然有铠甲、有兵器,却无人使用它去布阵打仗。使民众的思想恢复到结绳记事时代的淳朴状态。

执政者使民众饮食甘甜,使民众服饰华美,使民众住所安定,生活愉快,即指使老百姓衣食无忧,自得其乐。

邻国之间虽然能够互相望见到对方、能够互相聆听到对方的鸡鸣狗吠之声,由于自己生活充裕富足,民众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干扰或相互征战。

城市是现代文明商业的所有载体和容器,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而出现的,是一种复杂的景观和气氛。马克思认为,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的需要。它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是随着手工业的出现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出现后它便成为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成了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马克斯·韦伯认为,城市必须具备5个要素:城堡、市场、独立的法律、民间社团、至少享有部分的政治自治。《城市灵魂》第162页第一段

最早的城市起源于大约一万年前的中东。在那之前人类过着散居的生活,以捕猎及游牧维生。后来进入了农耕时代,人类才开始定居。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由于土壤肥沃、农产过剩,居民无须担心食物缺乏,因此可以投入制造及发明的行业,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于是开始传播。然而此时的城市,仍以军事防御和举行祭祀仪式为主,生产功能其次,因此规模不大。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演进与东方相比相对迟缓,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再加上实施封建制度的缘故,每个城市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形成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工商业并不发达,以至于城市发展停滞不前。

然而当时东方的商业城市却开始崛起,如唐朝的长安及宋朝的汴京;13世纪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半岛的米兰、威尼斯、佛罗伦斯及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或者阿拉伯半岛的巴格达等。这些都市由于位居交通要冲,不论是商业、贸易及文化交流均十分兴盛,因此得以蓬勃发展。

但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通往印度及中国的贸易路线遭到阻断。由于对香料及丝绸等东方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再加上对殖民地和财富的渴望,甚至传教等因素,造成后来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经济中心因此逐渐由地中海移至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及荷兰的港口城市。

继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工业革命造成了科技快速的进步及许多发明的问世,进而造成许多工厂的建成。由于工厂大多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大都市附近,造成农民不断涌入这些都市,城市化的现象也开始由工业革命起源的英国向世界各国扩张。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美、德与法国等工业强国,都市化的程度都相当之高。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武器的改良及新形态战争的出现,遭受战火波及而死伤的平民数量大幅增加,再加上都市居民为了躲避攻击,而大举迁移至乡村,造成都市人口锐减。

战后,乡村人口大量回流都市,使得都市人口迅速增加,由于市区人口日益拥挤,都市面积便大幅增加,与之附近的市镇及郊区相连,因此形成了许多大型的都会区。之后产业技术的改良及医疗设施的改善,更是加剧了都会区数量及规模的大幅增加,都市化的现象日趋明显。

到了今日,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人口居住于都市,然而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都市发展已近饱和状态;在拉丁美洲、非洲、中国大陆及印度等地区的都市,人口成长仍然相当迅速。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是刚出现,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

城市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分,市民们不再受封建法律的制约。在某些地区,一排排城市联合起来组成联盟,这些联盟不仅成为强有力的经济实体,而且还成为强有力的政治实体。

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不过,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发展到日常生活的中心。当时交换的货物有英格兰的原羊毛、佛兰德的用英国羊毛制成的毛织品、德意志的铁和木材、斯拉夫地区的毛皮、西班牙的皮革和钢以及东方的奢侈品。虽然当时从事商业的人只占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末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这一发展给欧洲人带来了地位和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之外,商人根本没有机会上升到当权者的地位。中国是文臣主管行政;日本是军人治理国事;马来地区和印度拉其普特人的一些国家是地方贵族料理政务,但没有一个地方是有商人当权的。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

在欧洲,商人不仅在稳步地获得经济力量,而且在稳步地取得政治权力;他们正在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这样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关系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更加始终如一地支持商人利益以及后来的海外冒险事业。《全球通史》,第282页第一段

从发展来看,城市是商业交易的基础和拓展,开始城与市是分离的,“城”最早有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逐渐吸引到比较集中的人口,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于是,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成为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商业经济市场与时间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同商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沃思认为: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城市是由人的聚集产生的,这个聚集过程从微观上看塑造了城市人的性格,从宏观上看则催生了作为生活方式的文明。城市与文明不可分割,城市是文明的实体,人是城市的灵魂和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