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余之人——孙膑
膑,古代刑罚之一,就是把脚砍掉。据清人沈家本考证,周以前称“膑”,周改“膑”为“刖”,周穆王又改称“剕”。清人段玉裁认为古文《尚书》中“剕”字,今文《尚书》中作“膑”,都是断足的刑罚。另一种说法,“膑”是脱去髌骨,就是剔去人的膝盖骨,“剕”是断去足趾,“刖”是割掉脚筋,很麻烦,总而言之是一种肉刑,是将人的腿弄成残疾。“膑”不是孙膑的原名,按《东周列国志》中的说法,孙膑原名孙宾。毕竟是小说,很可能也是杜撰,“宾”不过是将“膑”字去掉月旁,读音一致。书中说,其师傅鬼谷子料定孙宾:“虽有残害,不为大凶”,就是料定孙宾有刖脚之事,于是改孙宾为孙膑,孙膑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司马迁说:“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传达了两层意思:孙膑受到“膑”刑,这里是砍掉了双脚;《孙膑兵法》是受“膑”刑之后的著作。“膑”刑是庞涓给孙膑的,换句话说,是庞涓“成就”了孙膑。理由有四:其一,孙膑受“膑”刑之前一无所成,唯一说得过去的是学习成绩比庞涓好点,所有成就都因其“身残志坚”;其二,司马迁说:“孙子(孙膑)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早救患于被刑。”孙膑看庞涓的一切“阴谋”都是“阳谋”,仅限于“被刑”之后,此前,孙膑是“玩”不过庞涓的;其三,《孟子·告子下》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其四,庞涓被孙膑战败,自杀前说:“遂成竖子之名!”庞涓认为是自己“帮”孙膑这小子功成名就的。
孙膑的身世很简单,或者说史料记录很简单:“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兵法大家孙武之后,但其兵法看样子还不是家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是在鬼谷学的兵法,《东周列国志》中说:“周之阳城,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师傅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鬼谷是地名,有人考证在今天河南省鹤壁市,鬼谷子本名王诩。据说鬼谷子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张仪、苏秦。这里传递的基本信息也有两个:孙膑与庞涓是同学;两人所学的专业都是“兵法”。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这段记录很好懂:庞涓毕业,就业形势不错,在魏国当了将军。将军是要带兵打仗的,孙膑同学的学习成绩比自己好,以后要是在战场上碰到这么一个对手就不好办,为防患于未然,早动手,偷偷派人去请孙膑来。孙膑此时可能还是待业状态,有发达了的同学相邀,当然立马前去。庞涓手黑,招待同学两种刑罚:“膑”刑,“断其两足”,无论怎么说,是无法行走了,是残疾了;“黥”刑,也叫“墨”刑,古代“五刑”中最轻的,《尚书》称“黥”,《周礼》称“墨”。指在犯人脸上刺字,染以黑色,算是毁容了。两种刑罚还不够,关进监狱,不让孙膑见惠王。庞涓同学手不算太黑,好歹留了孙膑同学一命。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交代孙膑越狱的经过比较简单:“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本国来大使了,找机会见面,游说一翻,大使帮忙,成功越狱,到了齐国。《东周列国志》中说孙膑越狱就比较复杂。庞涓之所以留孙膑一命,是想得到孙膑家传的《孙子兵法》,这本兵书是由其师傅鬼谷子转交的,没传授给庞涓。因此时两同学尚未翻脸,孙膑还以为自己受刑是魏惠王的事,与庞涓无关,庞涓同学是帮自己的。《东周列国志》中交待:“孙膑已成废人,终日受庞涓三餐供养,甚不过意。庞涓乃求膑传示鬼谷子注解孙武兵书,膑慨然应允。涓给以木简,要他缮写。”两人虽同学于鬼谷子,但师傅只教孙膑以《孙子兵法》,庞涓就想从孙膑处得到。孙膑默写了不到十分之一,有人看不过去了。看管孙膑的人称“苍头”,名叫诚儿,得知了真相:“汝有所不知,军师(庞涓)与孙君,外虽相恤,内实相忌,所以全其性命,单为欲得兵书耳。缮写一完,便当绝其饮食。”狱卒将实情告诉了孙膑。孙膑此时还是无计可施,“若不缮写,他必发怒,吾命旦夕休矣”!幸好有师傅鬼谷子的锦囊妙计,赶紧打开,写有三字“诈疯魔”,就是装疯。
在监狱里装疯卖傻以求脱身也不是什么太高明的计策,关键是要装得逼真,让人相信,经得起检验。《东周列国志》中说:“当日晚餐方设,膑正欲举箸,忽然昏愦,作呕吐之状,良久发怒,张目大叫曰:‘汝何以毒药害我。’将瓶瓯悉拉于地,取写过木简,向火焚烧,扑身倒地,口中含糊骂詈不绝。”如此骗过狱卒诚儿是没问题,诚儿帮他,不用骗。问题是庞涓,庞涓当然要亲自验证,“恐其佯狂,欲试其真伪,命左右拖入猪圈中,粪秽狼藉,膑披发覆面,倒身而卧。再使人送酒食与之”。孙膑的表演也真不容易,酒食不吃,吃粪便、泥块。庞涓信了:“此真中狂疾,不足为虑矣。”自此纵放孙膑,任其出入,膑或朝出晚归,仍卧猪圈之内,或出而不返,混宿市井之间。孙膑装疯是成功的,虽获得了一定的自由,为越狱奠定了基础,但也没有完全令庞涓放心,“庞涓却吩咐地方,每日清晨,具报孙膑所在,尚不能置之度外也”。
孙膑越狱,还需要贵人相助。墨翟出场了,游说齐王,齐王派出大使淳于髡,淳于髡带了墨翟的弟子禽滑,前去营救。孙膑已有相对的自由,营救过程比较简单:“髡辞了魏王欲行,庞涓复置酒长亭饯行。禽滑于是夜用温车藏了孙膑,却将孙膑衣服,与斯养王义穿着,披头散发,以泥土涂面,装作孙膑模样。地方已经具报,庞涓以此不疑。淳于髡既出长亭,与庞涓欢饮而别。先使禽滑驱车速行,亲自押后。过数日,王义亦脱身而来。”至此,用偷梁换柱之法,孙膑得以从监狱逃脱,成为“刑余之人”。
“刑余之人”孙膑到齐国尽显风流。称“刑余之人”,是孙膑自己说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齐威王要拜孙膑为大将,孙膑以受过刑罚,自称“刑余之人”,给个将军也不干。不干将军不是不干事,孙膑这“刑余之人”干了很多事。
田忌赛马。主角是田忌,幕后是孙膑。田忌与王子王孙们玩赛马的游戏,马有上、中、下三种,大概是分为跑得快的、一般的、跑得慢的三种。孙膑给田忌出主意,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略施小计,三局两胜,田忌赢得千金,孙膑赢得进身齐威王。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之一,在军事上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从而更好地歼灭敌人的策略,叫“围魏救赵”,孙膑最早干的。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充当军师率领军队救赵国。故伎重演,主角还是田忌,幕后是孙膑。诸葛亮带兵出场用的是小推车、羽毛扇,孙膑没有双脚,不坐小推车,“居辎车中,坐为计谋”。躲在装载军需物资的车辆中,出谋划策。孙膑采用的策略就是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结果魏国不得不撤回攻打邯郸的军队,回援大梁,赵国因而解围。你打你的,我攻我的,高招,但不地道,还有更不地道的。
孙膑减灶。从标题上看,这次孙膑成主角了,实际上也就是孙膑的主意,但名义上的主角还是田忌。庞涓的预测是相当准确的,知道日后可能在战场上遇上孙膑,这次还真遇上了,只是在一开始他以为遇上的是田忌。庞涓带兵追,田忌、孙膑带兵跑,跑也要吃饭,到底带了多少人,不知道,反正今天挖十万人用的灶,明天是五万,后天成三万。庞涓上当了,在马陵,孙膑给庞涓同学留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到马陵了,天也黑了,看不清楚,于是点火,火光一亮,万箭齐至。庞涓兵败身死。用司马迁的话说:“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著书立说。兵家自然写兵书。灭了同学庞涓,没对手了,孙膑也不做官,有前车之鉴,可能觉得自己不是玩政治的材料,于是隐居写书。他写的书叫《孙膑兵法》,没多少人见过,在东汉末年就失传了。也有人把他的兵书叫《齐孙子》,就是能与《孙子兵法》相提并论,可见成就是很高的。直至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部分孙膑谈兵的竹简,经专家们长期研究整理,最后确定为16篇。这16篇虽然远非《齐孙子》的原貌,但理论价值却十分珍贵。《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到底人家是一家人,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即把两“孙子”并称,说二者是“一家”之言的“孙氏之道”。在《汉书·艺文志》中则更为明确,把《孙子兵法》列为所有兵书之首,而《齐孙子》则位居第二,在吴起兵法、范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