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与节令物:中国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头花

虽然鲜花遍地,但清代妇女更喜欢将一种“金银花缕”的宫花戴在发髻上。清代政府设置了“七作二房”,七作即银作、铜作、染作、衣作、绣作、花作、皮作;二房是指帽房和针线房。花作就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像生花的部门。这种“金银花缕”的头花制作自然也隶属于花作。

清代头花是由花头和针梃两部分组成的发饰。它是随着满族妇女的“软翅头”“两把头”“架子头”,以及最终的“大拉翅”,这种日趋宽大的发式而产生的一种覆盖面较大的头饰。清代满族妇女在梳头时,如果将一大朵头花戴在两把头正中,称为“头正”,如用两朵一对头花分插在“两把头”的两端,则称为“压发花”或“压鬓花”。这种头花是将不同粗细的铜丝做成花草枝叶、鸟兽虫蝶、吉字祥符等的底托,再在其上嵌缀珍珠、宝石等物,然后按照设计图形摆好集中固定在一根较粗的铜丝上,最后扎牢在针梃顶端的“十”字交叉点上,形成环抱簇拥的头花。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的嵌宝金属类首饰,以乾隆时期的居多,如红宝石串米珠头花、蓝宝石蜻蜓头花、红珊瑚猫蝶头花、金累丝双友戏珠头花、金嵌花嵌珍珠宝石头花、点翠嵌宝石花果头花等,这些首饰虫禽的眼睛、触角、植物的须叶、枝杈都用细细的铜丝烧成弹性很大的簧,轻轻一动,左右摇摆,形象活泼逼真,充满动感。

清朝晚期,国库困窘,财力日衰,为了节省开支,头花也由昔日的纯金变成镀金、包金、绒花、绢花,甚至纸花、通草花,就连羽毛点翠的头花,都用茜草染色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