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老年人与人口老龄化
人的一生会经历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改变。老年,通常是指老年阶段;而老化,则是指人体从出生到性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形态和功能上所发生的进行性和衰退性变化。
一、老年人与人的寿命
1.老年人与老年期
(1)老年人(older person)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将老年人定义为超过一定年龄的人,并提出如下两个标准。
①发达国家标准。将65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
②发展中国家标准(特别是亚太地区)。将6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
(2)老年期(the older age) 老年期是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界定老年期的统一标准。
老年期又可以进一步分期。WHO根据现代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变化,按人的年龄界限对老年期确定了新的划分标准,分为年轻老年人(the young old)、老老年人(the old old)和非常老的老年人(the very old)或长寿老年人(the longevous)(表1-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于1982年建议我国以60岁以上为老年人,老年期的划分见表1-2。
表1-1 WHO按人的年龄界限对老年期的划分
表1-2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对老年期的划分
我国民间常以“年过半百”作为进入老年,并习惯以“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为耋”“九十为耄”代表老年不同的时期。
2.人的寿命与健康期望寿命
(1)寿命(lifespan) 人的寿命是指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到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为单位来衡量。
衡量人类寿命主要有两种指标,即平均期望寿命和最高寿命。
(2)平均期望寿命(average life expectancy) 平均期望寿命简称平均寿命或预期寿命,是指通过回顾性死因统计和其他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一定年龄组的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数。一般常用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作为衡量人口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平均寿命是以死亡作为终点。它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平均存活年龄。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4.83岁,比2000年的71.40岁提高3.43岁,比世界平均水平的69.6岁约高4岁(图1-1)。分性别看,男性为72.38岁,比2000年提高2.75岁;女性为77.37岁,比2000年提高4.04岁。这不但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反映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治疗水平的提高。
图1-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3)最高寿命(maximum lifespan of human) 最高寿命又称最大寿命或极限寿命,是指在没有外因干扰的条件下,从遗传学角度人类可能生存的最大年龄。常用计算方法如下。
①按性成熟期计算。最高寿命(岁)=(14~15)×(8~10)。
②按生长期计算。最高寿命(岁)=(20~25)×(5~7)。
③按细胞分裂次数计算。最高寿命(岁)=(40~60)×(2.4)。
经多种科学方法测定,人的最高寿命是100~175岁。但由于受到疾病和生存环境的影响,目前人类寿命与最高寿命的差距仍然较大。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将逐渐接近或达到最高寿命。
(4)健康期望寿命(active life expectancy) 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健康生存年龄,也就是老年人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健康期望寿命的终点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健康期望寿命的结束即提示进入寿终前的依赖期。因此,平均期望寿命是健康预期寿命和寿终前依赖期的总和。
健康期望寿命的测定指标主要是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健康期望寿命约占平均期望寿命的80%~90%。2010年,联合国公布我国居民平均健康期望寿命仅66岁,比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少了10年,说明了我国在平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同时,人口健康质量不容乐观。
人均寿命是随着“现代化”发展而稳步提高的,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提出,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因此,延长健康期望寿命,缩短寿终前依赖期,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是我国的战略目标,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人口老龄化与老龄化社会
1.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 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即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
(2)老年人口系数(old population coefficient) 老年人口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是评价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2.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而有所不同。WHO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有两个标准(表1-3)。
表1-3 WHO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1)发达国家标准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及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2)发展中国家标准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及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全球已有70多个国家已成为老龄化国家。1999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为10.09%,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老年人健康与健康老龄化
1.老年人健康
(1)老年人健康(elderly health) “健康”一词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和含义。1948年WHO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健康和良好适应社会能力的总称。1989年WHO再次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并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斯潘雷和比尔把老年人健康定义为无论有无疾病,只要老年人有活动能力,具有社会功能,能运用自我和自主性达最大范围。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健康的概念主要强调心理健康状态。
(2)老年健康维护(elderly healthy maintenance) 老年健康维护是指一系列减少老年人特殊疾病危险因素的活动,从认知的角度促使老年人正确维护自己的健康。具体指通过健康体检、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良好作息、正常用药等身体健康的维护,以及保持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维护其稳定的情绪和正常的人际交往,促进其心理健康的维护,从而提高老年人及其周围的人对健康维护的良好认知,实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2.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healthy aging,HA)是指老年个体、老年群体、老年家庭和老年社会都是健康的,是大多数的老年个体、老年群体和老年家庭同科学文明、健康幸福、经济发展、秩序稳定、有保障的老龄化社会的相互适应与协调。WHO于1990年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目标。根据WHO章程中关于健康的经典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健康老龄化”就应该是老年个体、老年群体和老年家庭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
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理论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受到了普遍重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国内有关专家对于如何评价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探讨也十分活跃。
链接:健康老龄化内涵
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老年医疗保健研讨会上,我国人口学与老年学家、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邬沧萍教授在《健康老龄化的科学涵义和社会意义》主题报告中指出:要全面、科学地理解健康老龄化,必须明确六个要点。
①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老年人口群体的大多数人健康长寿,体现在健康的预期寿命的提高。
②健康老龄化不仅体现为寿命长度,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
③人类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一方面要求有相应的“健康转变”来适应;另一方面要求把健康的概念引申到社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
④把老年群体健康看作是进入老年前的婴幼儿、青少年和成年后各阶段所有制约健康因素的最综合、最集中和最终的表现,历史地、全面地认识老年人的健康。
⑤健康老龄化是人类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出的一项战略目标和对策,它是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
⑥健康老龄化是同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同各行各业都有关系的一项全民性保健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民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2017年9月15日在首届健康老龄化高峰论坛,他补充“健康老龄化”的内涵将不断扩展,由“健康老龄化”到“积极健康老龄化”,再到目前的“老年人功能的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