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趋势、问题与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
1.世界人口老龄化特点与趋势
(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1950年全世界老年人大约有2.0亿,1990年为4.8亿,2002年已达6.29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以上。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猛增到20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每年以2%增长,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老年人口的比例可望从目前的1/10猛增至1/5。
(2)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增长快 1950~2050年的100年间,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将增加3.8倍,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4.7倍。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数约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60%。预计到2050年,占世界老年人口82%的老年人有16亿生活在发展中地区,另外4亿生活在发达地区。
(3)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19世纪许多国家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20世纪末则达到60~70岁,一些国家已经超过80岁。2011年世界平均寿命为70岁,发达国家77岁,发展中国家67岁。WHO 2011年《世界卫生统计资料》显示,日本平均寿命继续保持83岁,与欧洲小国圣马力诺并列世界第一。
(4)高龄老年人增长速度快 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1950~2050年,平均每年以3.8%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60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2.6%)。2010年世界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为1.05亿,预计至2050年,高龄老年人约3.8亿,占老年人总数的28.6%,到时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将是高龄老人。日本的高龄老年人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每3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高龄老年人。
(5)女性老年是老年人口中的多数 因为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人,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男女性别比,60岁以上老年人为82∶100,100岁以上老年人为55∶100。美国女性老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老人高6.9岁,日本为5.9岁,法国为8.4岁,中国为3.8岁。
世界人口数最多的10个国家见表1-4。
表1-4 世界人口数最多的10个国家
2.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趋势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2月23日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之后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表1-5)。
表1-5 中国人口老龄化阶段划分
我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老年人口大国。
(2)老龄化程度发展迅速 我国进入老龄化时间迟,但老龄化发展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2000年至2009年,提高2.5个百分点用了9年,而从2009年到2010年提高0.76个百分点仅用了1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多,而中国只用27年,其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
(3)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今后将每年以100万的速度递增,“十二五”时期超过2600万,预计到2050年,高龄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9448万,平均每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高龄老人。
(4)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上海在1979年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和最迟2012年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5)城乡倒置显著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1.04亿,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58.3%。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已达到15.4%,比全国13.3%的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平均水平,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预计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综合人口老龄化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承受能力来看,我国农村是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峻的地区之一。
(6)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 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求学,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年人越来越多。据统计,2015年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70%,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城市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家庭3.1人,家庭小型化使家庭养老功能明显弱化。
(7)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万~1900万人。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高龄老年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3.39亿,其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8)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进入老龄社会时,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人均一般都在0.5万~2万美元,而中国目前人均才刚刚超过0.1万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加之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实力还比较薄弱。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还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始终伴随21世纪;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中国未来100年老龄化趋势见图1-2。
图1-2 中国未来100年老龄化趋势
链接:2015~2100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
翟振武等,依托2015年“小普查”数据对我国一直到21世纪末的人口和老龄化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主要预测结果为:总人口规模将于2029年左右迎来峰值,此后将步入负增长时期,整个人口的年龄结构将不断老化,老年人口规模将于2053年左右达到峰值,此后将步入负增长时期,老年人口比例在21世纪前半叶将呈现快速攀升趋势,在21世纪后半叶则将在波动中缓慢提升,部分年份甚至将有所下降,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女性老年人口持续多于男性老年人口。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老年人自身,而且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同时对养老保障、医疗体制、社会服务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1)社会负担加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老年抚养系数不断上升,加重了劳动人口的经济负担。2006年我国老年抚养比(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的比例)约为13%,2010年为19%,即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年人。据最新推测,2020年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年人。
链接:抚养系数
抚养系数(bring up coefficient),即社会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抚养系数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所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
(2)社会保障费用增高 老年人口比重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人口老龄化使国家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增加,医疗费用和养老金是社会对老年人支出的主要项目,加上各种涉老救助和福利、庞大的财政开支,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16年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达到6511亿元,比2013年(3019亿元)增加一倍多,从2002年到2016年,各级财政对养老金补助已达3.2万亿元。国家在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3)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少子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养老负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但我国社会服务的发展仍相对滞后。据《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全国各类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共有46,868家,全国各类型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大约342.3万张,仅占老年人口的1.85%,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
(4)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加剧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伴随而来的是健康问题的增多。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比例显著增加。老年病又多为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精神障碍等慢性患者,花费大,消耗卫生资源多,对社会和家庭构成极大的负担。
据中国首次“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居家老年人口的6.4%。2015年中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达4000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超过1200万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医务人员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老年人的治疗、护理、康复及照顾。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将面对比其他国家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解决老龄化问题必须具有战略性和超前性。在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途径。
(1)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从现在起到2020年左右,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总供养系数不高、国家负担较轻的“人口红利”黄金时期。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大力推动以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为主的老龄服务业的发展,为迎接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链接: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demographic gift)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演变过程中,中途会出现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年龄结构,即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高。这种“中间大、两头小”的人口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储蓄率高,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人口学家将这段发展的黄金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期”。
(2)满足老有所养,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和老龄服务体系,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保证。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让更多的人“老有所养”是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国家要尽快完善有关政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政策干预,提高老年人的经济保障能力;不断健全社会养老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举办各级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养老福利事业;加快社会养老服务的法制化进程,使老年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3)满足老有所医,健全老年人医疗保健防护体系 医疗保健是老年人最为突出和重要的需求。因此,应加快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加强人口老化的医疗保健与护理服务,构建医疗保健防护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以缓解老年人患病后对家庭和个人造成的经济压力,妥善解决看病就医的费用问题,真正实现“老有所医”。
(4)满足老有所为,大力发展老年产业 老年人不只是被关怀照顾的对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让老年人迸发出健康、积极、和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老年人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界必须转变观念,对老年人的能力极限和所能创作的非凡价值重新认识,使该人群为社会福利做出最大的贡献。
(5)创建优良环境,实现从健康老龄化到成功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在全世界积极推行的老年人健康生活目标。它是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成功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积极老年化和和谐老年化的基础上的集合概念,它不但强调老年人有保障、有尊严地进入晚年,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自身幸福感和满意度,而且要增强他们参与家庭和社区生活的能力,成为生理-心理-社会概念上的健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