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点刺法
点刺法是刺络法中一种重要的方法。《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宛陈则除之。”以及《灵枢》中提到的“络刺”、“赞刺”、“豹文刺”等都是刺络放血的方法。点刺法的具体操作是在针刺前先推按被刺穴位部,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点刺法作为特色疗法,在吴旭教授治疗疑难杂病中常有应用。下面就吴旭教授在临床中应用较多的几种疾病做相关的经验介绍。
(一) 面瘫后遗症
面瘫患者中有20%的比例可因病情严重、失治误治、年老体弱、糖尿病并发等原因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会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因此面瘫后遗症的治疗也相当重要,恰当的治疗可有效减少后遗症状,而不恰当的治疗则可导致面肌痉挛,加重面瘫的并发症。吴旭教授认为面瘫后遗症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局部的气血不畅或气血亏虚致正虚邪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弛缓型、僵硬型、挛动型。其中僵硬型表现为患者感觉面部板滞,可做部分表情动作。在诊疗过程中吴旭教授强调该型以“病久入络,气滞血瘀”为主,在局部取穴以及配合远道取穴补益气血的基础上,可配合选用僵硬部位点刺出血或刺络拔罐,再在局部行艾条悬灸。“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点刺放血可加强行气活血的作用,再配合艾灸则加强行血活血之功。在治疗过程中若有的患者感觉某一部分面肌僵硬,而另一部分则表现为抽动,吴旭教授认为对待这种患者尤应谨慎认真,治疗时可先在僵硬的部位迅速点刺出血或刺络拔罐,另取健侧与患侧抽动部位相对应的穴位,再配合耳后穴位治疗。
(二) 中风失语症
中风失语症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6.6%,因患者出现言语表达和理解困难,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目前仍然缺乏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吴旭教授认为中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风阳痰瘀阻于脑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病久则髓海空虚,脑失所用,进而表现为言语障碍。吴旭教授在治疗中强调舌下金津、玉液穴位的应用。具体操作为用压舌板抬高舌体,露出静脉,点刺出血1~2 。在治疗时需注意与头面部穴位的配合应用。如取百会、水沟、哑门等穴,百会平刺,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5寸,配合艾条雀啄灸,以眼球湿润为度,哑门向舌根方向刺0.5~1.0寸,连续捻转(100 次/分)2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6次后休息1日,30次为1个疗程。
(三) 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是指小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在中医学中属于“五迟”、“五软”等范畴。吴旭教授认为其主要的病因病机是由于先天不足或产程损伤导致的髓海不充、五脏不足。在治疗上吴旭教授认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脑瘫治疗的关键。在治疗中由于小儿年龄过小,通常不能与医生进行很好的配合,吴旭教授主张采用督脉经穴和背俞穴点刺法治疗该病。通常取督脉经的穴位大椎、身柱、至阳、脊中、命门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肾俞、大肠俞,疾刺疾出,隔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