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支气管哮喘(2例)
支气管哮喘(简称支哮)是一种在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基础上,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导致气道缩窄所引起的,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相当于中医哮病、哮喘、肺胀等病症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乃因痰饮内伏,复因外感风寒暑热,或饮食酸咸肥甘,生冷腥腻而致脾失健运,内酿痰湿,上干于肺,壅阻肺气所致。其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病性虚实错杂。
1.肝肾阴虚兼郁热闭肺证
患者凌某,女性,82岁,长沙人。
【初诊】2010年7月7日。
[主诉]喘息反复发作10年,复发2个月。
[临床表现]患者从2000年开始经常出现气促,多次去某大学医院就诊,经胸部X线片、肺功能等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喷药(不详)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仍时有复发。2个月前因受凉后气促复作,每于夜间尤甚,喷药后可以缓解,但仍夜夜发作。现夜间发作性喘促,每于夜间3~5点发作,不能平卧,伴咳痰、咽痒,外出离开卧室才缓解,口苦,胸闷,纳食可,大小便正常,舌质黯红,苔黄,脉细弦。
肺功能检测基本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诊断]中医病名:哮证。中医辨证:肝肾阴虚兼郁热闭肺证。
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
[治法]滋补肝肾,调和气血,清热平喘。
[方药]宁肺益肾汤合白薇汤加减。
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5g,五味子6g,丹参15g,蜜紫菀10g,桑白皮15g,地龙10g,白薇30g,当归10g,党参10g,鱼腥草30g。7剂。
【二诊】2010年7月21日。服上方期间晚上未发哮喘,停药后尚平稳,昨天白天发脾气后,今晨4点发作哮喘,不能平卧,心烦易怒,脉弦滑。效不更方,仍守原法加减。用宁肺益肾汤合白薇汤加减。
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5g,五味子6g,丹参15g,蜜紫菀10g,桑白皮15g,地龙10g,白薇30g,当归10g,党参10g,鱼腥草30g,紫苏子6g(布包),葶苈子6g(布包)。7剂。
【三诊】2010年10月14日。上方服14剂,一直未发哮喘,要求用药以巩固疗效。用宁肺益肾汤合白薇汤加减。
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5g,五味子6g,丹参15g,蜜紫菀10g,桑白皮15g,地龙10g,白薇30g,当归10g,鱼腥草30g,紫苏子6g(布包),葶苈子5g(布包)。7剂。
【结果】患者于2011年6月16日再来就诊,讲病情一直稳定,直至3天前夜间哮喘复发,仍用上法治疗,症状很快缓解。2012年11月14日其女儿来开膏方,讲患者哮喘已1年多未复发。
【按】《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此案发病于夜间3~5点,乃合夜至平旦,其时属肾、肝所主。肾属水,肝属木,肾虚则水不涵木,易于生风,而风邪善行而数变,可以触犯哮病患者留伏于肺的痰饮,使其气机郁闭,从而出现忽作忽止、发作多变的特点。患者胸闷、脉弦,乃肺气郁闭之象;口苦、舌红、苔黄,乃邪郁化热之征;舌质兼黯,乃气病及血,血脉不畅之兆。其治疗用六味地黄丸去泽泻,滋补肝肾;合用白薇汤,调和阴阳,舒畅气血;加五味子敛肺平喘;紫菀化痰止咳;桑白皮、鱼腥草、地龙清热平喘;丹参活血通脉。全方肾、肝、肺同治,以养阴、调气、清热为主,符合患者阴虚郁热的病机,故疗效较为明显。尤其二诊时,患者因郁怒而诱发哮喘,正体现了“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则气上”(《素问·举痛论》)的致病特点,也为养阴调气法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此案所用白薇汤,原方出自《全生指迷方》,乃为气厥而设,主治“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等症,是治疗西医癔症的常用方。此处移用来治疗哮喘,取其调和阴阳、舒畅气血,与此案病位在肝的发病机制相符。
2.肺肾虚寒证
患者李某,女性,51岁,长沙人。
【初诊】2011年4月20日。
[主诉]咳喘反复发作10年,复发1周。
[临床表现]患者近10年来经常出现咳嗽气促,多次去多家医院就诊,经各种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治疗后仍经常复发。1周前,咳喘复作,经喷药(舒力德)后可以缓解,但仍天天发作。现发作性咳喘痰鸣,每于凌晨4点和下午7点发作2次,喷药后当即缓解,平时不咳不喘,伴发作性鼻塞,发作时喷嚏、流清涕,口不苦,纳食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中医病名:哮证、鼻鼽。中医辨证:肺肾虚寒证。
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
[治法]温肾益肺,肃肺平喘。
[方药]宁肺益肾汤合温肺止流丹加减。
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茯苓15g,五味子6g,丹参15g,蜜紫菀10g,桑白皮15g,地龙10g,党参10g,桔梗10g,细辛3g,荆芥6g,诃子10g,甘草6g。7剂。
【二诊】2011年4月27日。服上方后咳嗽不明显,凌晨和傍晚的气促均未发作,发作鼻塞时流清涕的量减少,但凌晨4~5点有时呼吸粗重,不需喷药,脉细。效不更方,仍守原法加减。用宁肺益肾汤合温肺止流丹加减。
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五味子6g,丹参15g,蜜紫菀10g,桑白皮15g,地龙10g,党参10g,桔梗10g,细辛3g,荆芥6g,诃子10g,枇杷叶10g,甘草6g。7剂。
【三诊】2011年5月4日。不咳不喘,不需喷药,但晨起时鼻塞,喷嚏,流清涕,脉细。仍守原法加减。用宁肺益肾汤合温肺止流丹加减。
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五味子6g,蜜紫菀10g,桑白皮15g,地龙10g,党参10g,桔梗10g,细辛3g,荆芥6g,诃子10g,辛夷15g,苍耳子6g,甘草6g。7剂。
【结果】患者于2011年6月1日因咳嗽复作3天而再次来诊,讲病情一直稳定,直至3天前因吹空调后咳嗽复发,未出现气促,鼻不塞,不流涕,改用解表散寒之法以善后。
【按】此案发作于凌晨4点和下午7点,乃平旦和日入之时。《灵枢·营卫生会》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表明这两个时间点是昼夜阴阳消长规律中的阴阳交接时刻,阴阳的偏盛偏衰都将影响阴阳交接,从而在这一时刻发病。患者在发作时有鼻流清涕,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之旨,表明其病性为虚寒;见症以咳喘、鼻塞为主,肺主呼吸、开窍于鼻,两者皆为肺病主症,表明其病位在肺;肾为阴阳之根,水火之宅,并且《素问·至真要大论》也谓“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表明其病位也与肾有关。其治疗用七味都气丸去泽泻,加细辛、诃子温肾散寒,固肾敛肺;紫菀、桔梗化痰止咳;桑白皮降气平喘;荆芥开宣肺气;党参、甘草健脾益胃;地龙清热平喘,防止邪郁化热;丹参活血通络,防止久病入络。全方肺肾同治,以温阳为主,阳气回复则诸症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