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企业创新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宁波扶持企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宁波市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创新,但在体制机制、政策规划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出多头,合力作用不够显著

(1)科技政策缺乏统一的规划,政出多头,影响了政策的合力。例如,涉及产业创新政策制定的部门包括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协同创新的政策不仅来自科技局,也来自教育局。目前,宁波在教育局主导下设立了协同创新园与协同创新中心,又在科技局主导下设立了具有协同创新功能的共建研究院、企业研究院、产业创新联盟等。

(2)缺乏有效的跨行政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指出了现象未表明问题。虽然建立了一些不同部门合作的机制(如联席会)或者机构,但是其组织松散,在整合资源方面的功能作用比较弱,这需要在市级层面成立具有制定产业创新政策功能的产业科技创新联席会,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进行合作与整合。

(3)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非政府组织与社会精英、科研机构、企业等参与程度低,未能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和社会精英在科技创新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实际上,科研机构、企业、专家往往比政府部门的人员更了解技术创新的前沿动态及创新面临的问题,如果这些社会力量能够有效参与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将有利于准确掌握具体情况和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增强政策有效性。例如,创新政策做得比较好的美国亚利桑那州,他们成立了亚利桑那州科技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包括政府部门及其人员、企业及其员工、科研工作者和一些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组织等。

二、缺乏对科技政策有效性的评估

政策评估不仅是对政策的效果(价值)、效益、效率及其执行程度进行测量的过程,赵峰,张晓丰.科技政策评估的内涵与评估框架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5-31.也是对政策导致的利益分配、社会公平变化等进行评估的过程。同样,科技政策评估是对科技政策内容、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效益、效率、公平等的评价。对科技政策进行评价将有助于发现问题,改善科技政策,提高科技政策质量,有效实现科技政策目标。宁波市在科技政策评估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李永生.我国科技政策评估:作用、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24-26.

(1)科技政策评估很少。宁波市对科技政策的评估相对薄弱,缺乏对相关科技政策的评估,因此无法科学地判断科技政策是否有效。

(2)从事科技政策评价的主体多为相应的政策制定部门,缺乏来自其他部门或者第三方的公正评价。现行科技政策评估主体主要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而它也是科技政策的制定主体之一。社会公众对科技政策内容及其运行状况缺乏了解,外部人员也很难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估。

(3)制定科技政策的部门多,导致评估标准的建立比较困难。评估涉及的方法、指标等在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性大,很难达成一致。不同部门可能从各自利益出发,制定有利于本部门利益的评估标准,这将很容易造成评估标准的差异。

(4)科技政策评估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科技政策评估的有效性依赖信息反馈机制,而宁波尚未建立科技政策的反馈机制,已有的科技政策评估严格意义上说是属于总结与分析。

三、对科技型微创企业创新生态的建设不够完善

宁波市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创新生态、扶持微创企业发展的政策,但是创新生态体系仍有明显的不完善之处,限制了科技型微创企业发展。

(1)融资难的问题仍严重束缚着科技型微创企业发展。当前,宁波市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创新型初创企业培育专项资金”“创新券”“科技银行”等针对科技型初创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宁波市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展,但每年能够获得资助的科技型初创企业数量少且整体金额有限。目前,宁波市科技型微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这些融资的提供者并非技术需求者,多是出于投资的财务利益考量。同时,受到风险项目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融资的提供者也无法有效地为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融资。

(2)缺乏对大小企业的创新共生演化推动科技型微创企业创新需求的认识。从创新生态来看,宁波市目前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措施主要是创新要素供给型政策与创新环境改善型政策,缺乏有关需求拉动创新的政策,尤其是忽视了创新生态中的另一类重要主体(大企业)对微小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需求的拉动作用,缺乏对大企业与微创企业在创新生态体系中的竞合关系的考虑。在区域创新生态体系中,科技型初创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是“共生演化”的竞合关系,二者相互影响、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一方面,大企业可以为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提供融资、信息、研发设施及渠道等;另一方面,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创新成果常成为大企业“食物链”上的“食物”,因为大企业常需要从科技型初创企业处获得技术成果。因此,从创新生态角度来看,宁波缺乏从大企业创新需求角度拉动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的支持政策。

四、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还不够完善

(一)财政政策方面

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府财政资金对早期创业项目的关注偏少。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应当更多地注重于早期创业项目,需要扩大政府主导的风投基金规模,引导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投到创新活动的早期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市场往往失灵,更需要政府介入。

(2)缺乏财政资金为主导的风险投资基金在运行中的保值与增值政策与机制。目前,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主要是以种子基金的形式用于风险投资,而缺乏作为长期权益投资的功能与作用,失去了产业基金自身的造血功能。

(3)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税收优惠力度还不够。税收优惠有助于增加企业的自有资金,提高其应对研发风险的能力。宁波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大对企业研发设备的加速折旧。

(二)金融政策方面

在金融政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战略层面缺乏统一的科技金融联盟,作为政府优化创新资源、服务资源配置的抓手。

(2)已有的创业融资网上对接平台的作用不强,科技银行、网络众筹、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不大,创业者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宁波不仅需要积极引进更多的、规模更大的科技银行、风险投资基金等,还需要设计鼓励与支持社会资金、金融资本等共同建立众创投资基金、众创公益基金的相关政策。

(3)缺乏有效的技术装备保险机制。例如,尚未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不利于有效支持企业从事研发和应用技术的推广。

五、重创新硬环境的改善,轻创新文化的建设

创新文化体现了崇尚创新、敢于创新、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体制与机制。目前,宁波仍存在大量的企业不会创新、不愿创新、不能创新的问题。一方面,有的企业因缺乏创新意识而不愿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有的是因为怕风险而不愿从事创新;另一方面,有的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无法创新或不能从事创新。目前,虽然宁波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园区及载体,有效改善了创新硬环境,但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1)营造舆论环境不足。宁波尚缺乏长期、有效的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对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科技成果、科技竞赛、科技交流、科技政策及科技重大举措等进行宣传的规划,在营造尊重人才、崇尚企业家精神、尊重创新的舆论环境方面做得不够。

(2)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上需进一步做出努力,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3)科普与创新教育还不够完善。在中小学校的科技课程中,需要加强对科技成果及科学家的先进事迹的宣传,同时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科学、对科技充满好奇、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品质,在高校中需要全面开设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4)创新制度不够完善。当前,宁波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制度、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成果转化制度等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5)尚未建立有利于创新科技政策的评价体系。正如之前我们所述,目前宁波对科技政策的评价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的评价主体、对象、目标及指标等。

六、缺乏促进企业对外开放合作创新的政策

在当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经济不确定性大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面临着科研投入不足、科技人员流失等问题。另外,在“一路一带”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与“一路一带”倡议涉及的相关国家的科技合作将会进一步增强。面临在当前新形势下发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良好机会,宁波尚缺乏规划与举措。

(1)缺乏借助“一路一带”开展科技合作的规划。当前,宁波不仅没有对“一路一带”所涉及的不同国家的科技优势进行分析,而且缺乏对跨国科技合作的规划。

(2)缺乏有效支持宁波当地企业、科研机构从事跨国科技合作的政策,并尚未设立海外研发拓展基金以促进宁波企业从事跨国科技合作。

(3)缺乏为宁波企业从事国际科技合作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国际科技合作的重大风险之一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宁波将面临如何保护国外企业在宁波的知识产权与如何做好宁波企业在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4)缺乏在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的规划。2015年,上海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宁波的科技基础与其在全国的功能与定位,决定了其不可能与上海竞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宁波需要积极融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并针对这一方面做出多方面规划。

● 参考文献

[1]范柏乃,段忠贤,江蕾.中国自主创新政策:演进、效应与优化[J].中国科技论坛,2013(9):5-12.

[2]李凡,李娜,林汉川.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测度及演进研究[J].软科学,2015,29(11):6-10.

[3]李永生.我国科技政策评估:作用、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21):24-26.

[4]刘凤朝,孙玉涛.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基于我国289项创新政策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5):34-42.

[5]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9):25-36.

[6]赵峰,张晓丰.科技政策评估的内涵与评估框架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31.

[7]Rothwell R, Zegveld W.Re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y[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