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林村村景
余姚柿林村
丹山赤水育仕林
柿林村隶属于余姚市大岚镇,位于大岚镇东南部,已有600余年历史,村域面积6.05平方公里,全村约700人。柿林村曾因人才辈出被称作“仕林”,后因盛产柿子而得名“柿林”。村中房屋雕梁斗拱,花格门窗,多为明清建筑,2012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早在东汉年间,就有许多道教名士来“丹山赤水”隐居修身,被道家尊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宋徽宗御书“丹山赤水洞天”,迄今留墨山崖之壁。晋代诗人木华赞赏“其山东面如惊浪,七十高峰列烟嶂”;唐代诗人李白有“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之吟。柿林村开村始祖沈太隆赞美柿林:“洞天福地甚奇哉,不染人间半点埃。相士择宜居此在,岭头惟有白云来。”余姚籍著名学者余秋雨曾为柿林村境内的丹山赤水作《丹山赤水游记》,以优美的辞藻吟咏柿林之美。
柿林村西南角有一处占地一亩左右的古建筑群,粉墙青瓦,庄严肃穆,这就是沈氏宗祠。沈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现存祠堂是1990年重修的。整个建筑坐南朝北,由前后二进五开间的正厅和左右厢房组成一个四合院,中间是个院落,大门外有一堵八字形照壁。前门正中是两扇厚重的黑色大门,大门上方悬挂着“沈氏宗祠”匾额,左右设便门两扇,右首便门上方有“贡元”匾一块。
一进祠堂大门便是古戏台。戏台坐北朝南,面向后进,逢年过节请来的戏班子就在戏台上演出的笃班和绍兴大班。后进檐下正中挂着“文肃世家”匾额。据志书记载,沈氏第二十四世孙沈括,官至龙图阁大学士,第二十九世孙沈绅,官翰林院直学士兼给事中,授少师衔。两祖均被北宋皇帝谥为“文肃公”,这就是文肃世家的来历。
后进正厅正中挂有“忠清堂”匾额,原匾黑底金字,古朴遒劲,出自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毛玉佩手笔。忠清堂两侧原有柱联一副,因早年散失内容不详。由第二十二世孙沈远波撰文、第二十一世孙沈建农书写的柱联一副,悬于原处,其联曰:“历姬周嬴秦刘汉李唐赵宋诸朝授武职谥文肃屡建安邦利民千秋业,经西岐汴梁钱塘会稽余姚各地觅佳境择仁里终成赤水丹山万世居。”将沈氏起源、历代祖先文治武功及迁徙定居行状,全概括在五十六个字之中了。除此之外,柿林村还有沈氏祖训八条,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柿林村的先祖从“持家、卫国、修身”三方面,严格教育后世子孙为人处事要诚实守信,恪尽职守。
在柿林村一处叫“下四份”的门墙上,至今仍留有“耕读传家”四字。据柿林村的《沈氏宗谱》记载,柿林村开村始祖沈太隆一生以他的前辈沈括为楷模,教育后代既要学谋生,又要学做人,知诗书,达礼义,以立高德。所以历代柿林村民以“耕”为根,以“读”为本,皆以“勤于耕种”和“善于学习”为传统美德。
文:沈银燕/图:郑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