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目标的护理教育发展史研究:以杭州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护理学是最古老的艺术,也是最年轻的专业。地球上自有了人类,便有了生、老、病、死的问题,而人类为维护健康、解除或减轻自身疾病及痛苦需要护理。护理学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护理教育也走过了师带徒、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岗位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学形式。回顾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专业发展过程,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准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护理专业服务的需求,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作为一名非护理专业出身却在护理教育岗位上奋斗了一生的老同志,我曾认真想过,护理学在成为一级学科后该何去何从?护理教育应该如何开展?我们要培养怎样的护士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对学科的重视?在追逐高等护理教育的同时,30年中专教育是否仍有思考的价值与空间?

本书以我曾工作过的护校为研究个案,以培养目标为切入点,较为详尽地记载了其护理教育发展史。根据记载,护校经历了教会医院办学、政府自办、院校合并、学习苏联经验、停止办学以及多层次办学的阶段,可以说,这份记载了近百年历史的护校发展史是杭州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缩影,也可反映全国多地护理教育的共性发展状况。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所工作的时代——20世纪下半叶,护校处于中专层面的教育。在这个以初中毕业为起点,学制三年的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护校经历了两个阶段大规模的教改:第一个阶段是1986年起由浙江省卫生厅发动的,教改的核心是医学模式转变后的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改变。第二个阶段是进入90年代后,由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区合作规划的中国中等护理教育改革计划(即“NER计划”),并将试点单位放在我校。教改的重点是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引入护理教育当中,其教改理念特别是对人文关怀、同理心等教学内容的强调,对后续护理教育发展影响颇深,对当前护理教育仍有积极作用。1995年前后,卫生部和WHO又在护校实施“UNDP护理发展项目”,教改的核心是护理师资培训,包括“请进来”和“送出去”。我们先后多次邀请包括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护理学院玛丽·安妮博士在内的众多国内外专家前来护校亲自授课,传递新理念、新技术,并派遣老师外出访学,这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专教育培养层面是极其难得的,杭护校因此也曾得到了卫生部、省卫生厅、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作为两次护理教改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作为一名处于耄耋之年的老人,我惊喜于护理学科的蓬勃发展,惊喜于护理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惊喜于护理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惊喜于护理学生的整体观、人文关怀、慎独精神,惊喜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前赴后继奔走在护理教育的热土上。

回望杭州护理教育史,它不是终点,也不只是一次回顾,而是对过去的反思,是一个契机,让我们投入更多的热情去谱写护理教育更美的篇章。

值此新书出版之际,我衷心表示,回望过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2017年9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