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围海造塘:浙江海洋渔业养殖
海水养殖业是指利用海域中的滩涂、浅海和港湾或围塘及室内人工进行海产动植物的人工培育,以获取产品的生产事业,包括贝类、藻类、甲壳类、鱼类及其他海产动植物的全人工或半人工养殖。早期渔民在捕捞海洋水产品后,对暂时吃不完的海鱼、虾蟹、海生植物则暂时用容器养起来,逐渐地发现了适宜进行人工养殖的海洋生物种群,海洋渔业养殖逐渐孕育起来。在漫长的试验与经验总结中,海洋渔业养殖从早期最简单的围海造塘逐渐延伸到滩涂养殖(彩图2)和浅海养殖。浙江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早期渔民通过采蚌拾贝、捉虾摸鱼及近海捕捞就足以满足生活的需要。浙江海洋水产养殖起始时间晚于浙江海洋捕捞,约在明代时期初步形成规模,晚清时期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浙江海洋渔业养殖与当时近海人口的增加和海洋渔业捕捞资源的萎缩相关。相较海洋捕捞而言,海洋渔业养殖的作业风险很小,而且在良好的技术支持下,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不过,海洋渔业养殖受到近海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台风、水质污染等对海洋渔业养殖的影响程度远高于海洋渔业捕捞。浙江海水传统养殖品种仅有牡蛎、蛏子、蚶子三种,且处于零星管养、人放天养的状态,品种少,规模小,生产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在托架的推动下,浙江海洋水产养殖有了快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海带南移浙江人工养殖成功;60年代紫菜人工养殖成功;70年代浙江对虾试养成功;其后紫贻贝、日本真牡蛎、海湾扇贝等新品种的引进,为浙江海水养殖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在贝类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对虾为主的虾蟹鱼类养殖生产也在浙江逐渐推广,并增加了藻类和甲壳类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