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患者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一、病因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阻塞气道等引起肺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气体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可影响胸廓活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氧与二氧化碳的潴留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氧更为严重,需通过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①急性呼衰:是指突发原因(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而突然发生的呼吸衰竭,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②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重度肺结核等,患者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

除原发病症状外,患者主要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精神或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3.体征

可有口唇和甲床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盘水肿(视物模糊)等。

三、健康教育

1.合理氧疗的重要性

氧疗能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减轻组织损伤,恢复脏器功能,提高机体的耐受力;减少呼吸做功,减少耗氧量;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因此,呼衰患者应按医嘱合理进行氧疗。氧疗中应保持输送氧气的导管、面罩、气管导管等妥善固定,保持其清洁与通畅,并定时更换,防止感染。患者不要擅自停止吸氧或变动氧流量。在用氧过程中,若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说明氧疗有效。

2.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可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肺功能,对老年患者效果尤其明显。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即放松肩膀和颈部,一手置于胸前,另一手置于腹部肚脐处,吸气时胸部不动,腹部鼓起;呼气时,经口缩唇呼气,腹部内陷。缩唇呼吸,即闭嘴,平静用鼻吸气,然后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默数1、2、3、4,吸呼比为1∶2。以上两种呼吸训练在患者平静、轻松的状态下进行,2次/d, 10~20min/次。练习过程中切忌过分使劲或勉强控制呼吸节律,以免引起胸闷、头晕等症状。通过腹肌的运动和缩唇呼吸,可促使肺内气体均匀而缓慢地呼出,以减少肺内残气量,增加肺的有效通气量,改善通气功能。

3.有效咳嗽、咳痰的意义与方法

(1)有效咳嗽、咳痰的意义:有效咳嗽、咳痰可以促进排痰,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肺膨胀,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并发症。呼衰患者呼吸道净化作用减弱,炎性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可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

(2)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患者取坐位、半坐位或直立位,上身尽量坐直,屏住呼吸3~5s,然后慢慢地尽量由口将气体呼出。在呼气时,肋骨下缘会降低,同时腹部会下陷。做第2次深呼吸,屏住气,然后患者发出“啊、哈”的声音,用力将肺部深处的痰咳出来。

4.翻身、叩背的意义与方法

定时帮患者翻身,可以改善患者肺部血液循环,促进支气管引流通畅。以适当力量沿着患者支气管引流的方向为其叩背,使黏附于气道壁的分泌物易于排出。叩背者指关节屈曲,手呈覆碗状(见图1-5-1),从患者肺底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拍(见图1-5-2)。

图1-5-1 手呈覆碗状

图1-5-2 叩背

每次患者咳嗽前,先给其喂少量温水,再拍背,这样反复叩拍,更利于痰液的排出。

5.对痰液的观察与记录

患者及其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咳出痰的色、质、量、味,痰色白、量少或较稀,说明病情有所好转。痰色黄、量多且黏稠,说明感染严重。如患者突然出现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说明痰液阻塞气道,需立即清除痰液,以防窒息。如痰液出现特殊气味,或痰液量、色、黏稠度等发生变化,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6.饮食指导

呼吸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不良可降低患者肺通气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使患者易发生二重感染和全身衰竭。有学者根据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的轻重及其对饮食护理需求的不同,将患者病情分为重症期、好转期和康复期三个阶段,并制定了各阶段饮食护理的标准。

(1)重症期:重症患者由于病情所致,往往食欲减退,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烦躁不安、兴奋或失眠,加上部分患者因疾病产生悲观情绪而不思饮食或拒绝进食,导致热量摄入不足,所以重症期患者应以进食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原则。在患者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既可以使痰液易于咳出,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好转期:此期患者胃肠功能逐步恢复,需要逐步增加食物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含量,食物以软而易消化的半流质为主,可进食稀肉粥、馒头、面包、软饭、肉丸、鲜鱼、新鲜蔬菜及水果等,每天5~6餐。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指导其进食橘子、番茄、香菇等含钾多的食物。

(3)康复期:此期患者胃肠功能基本恢复,指导患者进食普食,选择鸡、鱼、瘦肉、蛋等优质蛋白质和富含纤维素的青菜、水果,食物宜软、烂、清淡可口,不宜过咸或油腻。

7.保持口腔清洁

由于缺氧,患者常张口呼吸,口腔干燥明显,加之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易使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因此,患者应注意口腔卫生,咳痰后要漱口。

8.心理指导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因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质量逐渐下降,社会交往明显减少,因而易产生抑郁、焦虑、急躁的心理及行为障碍,若缺乏亲人的关怀和照顾,患者有时甚至会产生厌世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及家属要关怀、体贴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多问候、多安慰、多陪伴患者。耐心向患者解释其病情,调动其情绪,解除其心理负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9.用药指导

患者及其家属应知晓患者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时的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坚持长期、按医嘱规范服药。

10.生活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如用冷水洗脸,以提高呼吸道抗感染能力;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劝告吸烟的患者戒烟;患者还应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患者应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以降低被感染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