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系列(全5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写在前面的话

成为‘大器’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一共一百三十篇,分“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本纪”记帝王世系,但纳入项羽、吕后和秦始皇先祖的故事。

“表”记历代大事所发生的时间,分年表和月表。

“书”记文化制度,有礼书、乐书、律书、历书等。

“世家”记王侯、功臣名相,而身为平民的孔子、陈涉两人,由于他们所做的事情堪比王侯,所以也放在世家里。

“列传”记各代人物的事迹,取材范围很广,所取人物遍及社会各个阶层。

司马迁呕心沥血写成的这部史书,最初的名字是《太史公书》,又叫作《太史公记》,后来才通称为《史记》。

本套书这一册的人物故事主要是根据《史记》中的“本纪”来加以编写,同时参考了“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由于《史记》中记载汉武帝事迹的《孝武本纪》只记载了汉武帝封禅、祭祀、求仙等事,没有涵盖其一生,为求完整,在写汉武帝的故事时本书参考了东汉班固《汉书》的《武帝本纪》等篇。

《史记》的《孝武本纪》与《封禅书》的内文相同。据了解,这是因为《孝武本纪》在当时就缺失了,后人只好用《封禅书》来补。

《孝武本纪》为什么会缺失了?历来的说法是:司马迁在这篇史传里秉笔直书汉武帝的若干重大过失,不被当时所接受,所以被抽掉了。有人认为司马迁在晚年还因此惹上杀身之祸。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至今无法证实。

司马迁是一位非常有胆识和勇气的史家。为了写《史记》,他忍辱偷生,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本书选取了唐尧、虞舜、夏桀、商汤、商纣、周武王、周成王、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吕后和汉武帝的事迹来写。由于周公是周武王、周成王时期的国之重臣,因此在写周武王、周成王的故事时,我采用周公的观点,也顺带介绍了周公的生平。

这一册书的书名叫作《帝王之路》。书名本是舜的故事的篇名,借它来作全书书名恰能统贯全书主题。“帝王之路”虽可以让人位登至尊,但其实并不好走。想成为帝王却还没成为帝王的,必须接受各种考验;已经成为帝王的,必须懂得经营,以稳居这个位置。不论前者还是后者,过程都一样艰辛。

向读者述说这些帝王或“准帝王”的故事,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跟年轻朋友们一起讨论“领导的艺术”,跟大家一起思考如何成为“大器”。

“大器”这个词很妙,一方面可指“国家”、“帝位”,一方面可指“有大才能、有出息的人”。尧将帝位传给贤人而不传给儿子;舜生长在“暴力家庭”,却丝毫不怨恨一直想置他于死地的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反而更加孝顺和友爱,他俩都是百分之百的大器!

从远古这样数下来,一直数到项羽和刘邦等人,“大器”的人越来越少。项羽不够大器,是因为他有勇无谋;刘邦不够大器,是因为他疑心病太重,老怀疑别人想背叛他,尽管他曾经非常懂得用人。

汉武帝从当上皇帝后就想成为尧和舜那样的人,可是他的作为却让后人老是拿他跟秦始皇相比。

汉武帝治理国家的毛病是“好大喜功”,而且他这个人很固执,不听人劝。他又很迷信,几乎一辈子都在求仙,被一些江湖术士骗得团团转。说实话,汉武帝的某些作为还真像秦始皇!满分如果是一百分,我给秦始皇打的“大器指数”是四十六分,给汉武帝打的“大器指数”便是五十九分。汉武帝之所以比秦始皇多十三分,是因为他晚年还懂得自我反省。不过,如果是以六十分作为及格标准,这两位帝王都不及格。

所谓“大器”,不是看你拥有多少的土地和财富,也不是看你说一句话能调动多少兵马,而是看你到底能不能处理好“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效应发挥到极致。汉武帝看不清他和太子刘据之间的关系,导致太子自杀而死;看不清他和猛将李陵之间的关系,因而杀了李陵的整个家族;看不清他和钩弋夫人之间的关系,为避免自己过世后“主少母壮”的情况发生,赐死了钩弋夫人。这样当父亲、当主子、当丈夫,有什么“大器”可言?

读者阅读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去思考一下这些历史人物是怎么处理事情的。想想过去,想想现在;想想别人,想想自己。所谓“以史为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祝大家都能成为“大器”!若能如此,那是天下之大幸!

张嘉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