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首经方方证要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方歌】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证。

方解】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芍和养营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方证要点

1.外寒内饮证:以咳喘,呕哕,气上冲,挛急,痰多稀白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无汗,头项痛,身痛,干呕,咳喘,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舌苔水滑,脉弦。

2.常用于闭经、霍乱呕吐、遗尿、心肌劳损、湿性肋膜炎、流感、浮肿、急性肾炎、关节炎、结膜炎、吐唾不止、水肿、浮肿、抽搐、羊痫风、胬肉攀睛、百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心病、眼科疾病、过敏性鼻炎、中耳炎等属于表有寒邪,里有水饮者。

3.小青龙汤证的方证特点

(1)患者面部有水色、水斑、水气、水苔出现。水色:面部青色或黧黑,或下眼睑处青暗;水斑:患者面部出现对称性的色素沉着;水气:面部虚浮,眼睑微肿;水苔:舌苔水滑。

(2)咳嗽,喘息,痰多呈白色泡沫样(落地成水),或是咳吐冷痰,自觉痰凉如粉,痰色似蛋清样半透明,且连续不断。

(3)冬季寒冷时则发作加重,天气暖和时病情缓解。

(4)其他见症诸如气短、憋闷、窒息感;重者则咳逆倚息不得平卧,甚则咳喘时涕泪俱出;更甚者,可因水气上冲而突然昏厥。

(5)脉弦,舌苔水滑。

4.小青龙汤证有五个或然见证,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相对应的小青龙汤有五个加减化裁方法。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其中有四个加减法皆去麻黄,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麻黄本身主治咳喘,应是方中主药,岂可去而不用?其原因有二:小青龙汤证之喘的病因病机是外有表寒,内有里饮,水寒射肺而致咳喘。咳喘之证,皆因肺气不利所致。肺之气机主宣发与肃降,其中或宣发不利,或肃降不行,或宣发与肃降同时失职,皆可导致肺气不利而发咳喘。再观小青龙汤之咳喘,水寒射肺,源在“心下”(心下有水气)其水寒之邪,循经向上,逆阻于肺而致。治疗此种咳喘,当避免应用辛散向上、宣发之品,故去麻黄以避其宣散,加杏仁以利肺气肃降,止咳平喘,此乃原因之一。再者,寒饮内停之人,阳气多虚,而麻黄能发越阳气,故去麻黄,以免阳气更伤,此为原因之二。

5.注意干姜、五味子的用量比例。若治新喘,宜注意温散,干姜必重用;若治久喘,宜注意收敛肺气,五味子须重用。邹润安说:仲景之方,用五味即用干姜,诚以外感之证皆忌五味,而兼痰嗽者尤忌之,以其酸敛之力甚大,能将外感之邪锢闭肺中永成劳嗽,惟济之以干姜至辛之味,则无碍。诚以五行之理,辛能胜酸,《内经》有明文也。徐氏《本草百种注》中论之甚详。而愚近时临证品验,则另有心得,盖五味之皮虽酸,其仁则含有辛味,以仁之辛济皮之酸,自不致因过酸生弊,是以愚治劳嗽,恒将五味捣碎入煎,少佐以射干、牛蒡诸药即能奏效,不必定佐以干姜也。

6.方中麻黄配桂枝,升散之峻也。若喘甚,去麻黄易杏仁,谨防与细辛协合而辛散太过,且加杏仁降逆气而平喘,故后世叶天士治喘麻黄、细辛很少同用。

7.小青龙汤不可长期连用。久服伤阴动阳则生他变,故治咳喘时,当以小青龙汤救其急,苓桂之剂善其后(如酌选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苓桂杏甘汤等)。小青龙汤有发越下焦阳气,拔肾气之虑,凡脉沉、微喘、气短不足以息的虚喘,皆不宜服。发越阳气的具体征象:面色如有热状,心慌心跳,喘促憋气,有时动血而鼻衄,甚者虚脱。老弱及婴幼之体,尤其是患有心肾疾病者,也应慎用本方,以防伤阴动阳之弊。

类似方证鉴别

1.小青龙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汤证是外寒内饮证,而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是外寒内饮化热证,故而是在小青龙汤证的基础上伴有心烦、口渴等热证。

2.小青龙汤与大青龙汤:都可以治疗恶寒发热、身疼痛。小青龙汤证是外寒内饮证,而大青龙汤证是外寒内热证,故而大青龙汤证可见烦躁,所以它们是表药同而里药异。

原文

1.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2.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4.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5.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

医案举例

1.腰痛案(李阳波医案)

曾记余姐患腰痛多年,已经多方治疗不效,先师李阳波诊脉后,云为太阳标本同病,处小青龙汤加熟地、肉苁蓉、淫羊藿,开药6剂,并嘱云:头5剂水煎服,末一剂酒浸,待服完水煎之5剂后,即服药酒,6剂必愈。结果真如其言,多年腰痛从此而瘥。

2.肺胀案(熊曼琪医案)

张某,女,26岁,1986年9月22日初诊。患者8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血常规:白细胞12,600/mm3,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右下肺炎。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未效。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淡、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予小青龙加石膏汤:

炙麻黄、甘草、干姜、桂枝各6g,细辛5g,石膏(打碎先煎半小时)45g,五味子10g,法半夏、杏仁、芍药各12g,苡仁15g。

服1剂,热减,咳喘皆减,胸部仍觉闷痛,连服3剂,热退神爽,咳喘已平,胸病亦消,唯口淡,偶有稀白痰。前方去石膏,续进3剂,诸症若失,唯纳食欠佳。胸透双肺野清,右下肺炎病灶影完全消散;白细胞6800/mm3,中性68%,淋巴26%。予陈夏六君丸调理善后,恙去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