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直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病转阳明篇(转归篇之一)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本处之“日”,也为前所言之“候”也,即七日为一候。二日者,第二候也,即言七日之后,病转阳明也。

其原文为“伤寒三日”,“三日”当为“二日”之误。观下文“二日自止”及其他相关条文,以及少阳篇之“伤寒三日”,则其义自明也。

此曹颖甫先生之考证,详见《伤寒发微》。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证,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脉浮而紧者,里热盛,逼血运加速也,故为阳明里热,可见潮热,发作有时;脉但浮而发热,即仍为太阳表证也,故此处之盗汗为外感,宜解表而愈。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此为血热致衄之理。热盛则血运加速,鼻腔血管壁较薄,故易衄也。若出血多而阴分亏损,其人多见舌红苔黄,小便黄短,面色苍白,则宜用甘寒存阴之品,以刘清臣《医学集成》之验方,功效为佳。方用:茅花(茅根亦可)30克,生地18克,当归9克,白芍9克,焦栀9克,香附9克,木通6克,炒荆芥6克,辛夷5克。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本条原文曰阳明病,然阳明病其症本自多汗,医者未有更发汗也,故当为太阳病,传抄之误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其久虚故也。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者,抵抗太过也,即人体对邪毒之反应过激。盖体气壮实之人,其反应亦猛,过猛之反应易致抵抗太过,此其一也。非寒而温,未虚而补,应汗失表,宜攻失下,服药不当,以致机能抵抗太过者,此其二也。以上各条,概而言之,即此二义也。

太阳转归阳明,其人必为体气壮实之人,故病从阳化。太阳病转为阳明病,其规律有三:一为由寒化热,即从恶风寒转化为恶热,此人体抵抗表现之一也。二为由表而里,即从表病转见里病也,此病进而人抵抗亦随之进也,此人体抵抗表现之二也。如桂枝汤证转白虎汤证、麻黄汤证转麻杏石甘汤证、葛根汤证转葛根芩连汤证、竹叶汤证转竹叶石膏汤证。此等之转化皆由寒化热、由表而里也。三为自上而下,即由肺寒转肺热之后,可由肺转胃肠而使便燥结也,此人体抵抗表现之三也。如麻杏石甘汤证转承气汤证。

病转阳明,其所用之药皆苦寒攻下之品,此为体气壮实之人所设也。若非体气壮实之人,则攻下之时宜用温药助之,即于苦寒攻下药中加入温壮之药,如姜、桂、附等,成为温下、温潜之法,此祝味菊先生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