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寓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校注说明

《平法寓言》,清·与樵山客撰,经湘潭郭月槎、善化张笛樵、宁乡许砚云校勘,于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刊刻,一函四册,十卷,分六大类,包括脏腑、经络、脉法、热病、妇儿、杂证。

依书中“述略”推断作者隐名,据行文及跋中多次提及的“咸丰初迄今三十余年”“咸丰庚申洪寇之变”,推测作者约生活于清末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1911),但具体生平不详,待考。

全书对文字的考释随处可见。作者崇上古经史典籍,尊古而不泥古,对“篇内错简,今谨按文理提正,并未增减一字,以视从前讹注”。解析脉理,质疑《王叔和脉诀》《医方叶韵》等书的某些观点,归纳出简易便学脉表。对《伤寒论》六经病的方、证、治、药多有体会,提出了两经同病的“两感论”,将六经病分为正证、兼证和两感证,为伤寒、热病“正名”。否认温厉、肠澼、喉痹、痎疟为疫病,认为是“竟犹未能深辨,而动辄以为无治焉,夫治之不得其法,遂置焉而不复深求,抑已过矣”,并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处之以可行的理法方药。书中对于妇科、产科、小儿科、外科等其他杂病的诊治亦堪称精良,将启迪后世。

本次校勘底本采用清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刻本,为国内仅存版本。现存于山西、辽宁等7处,均为此版本。对原书的引文,以现通行本《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灵枢经》(简称《灵枢》)《难经》作为他校本进行校注。

具体校注处理方法如下:

1.原著《素问》《灵枢》《难经》引文,采用同号粗体字。其中字词与他校本不同之处,未改,出校说明。

2.各卷卷首有“平法寓言卷××篇与樵山客撰于太虚别舍”、卷末有“平法寓言卷××篇终”的书题,今在各卷首保留“卷××篇”,余一律删去。原“《平法寓言》提要”在全书末,今前置。

3.应横排版要求,将原书方位词“左”“右”径改为“下”“上”。但原图中文字保持原貌。

4.原目录记作“全部目表”,改作“目录”,重新分级;原正文无标题或标题后无说明性文字而目录有者,据目录加,目录后小字统一删去。

5.原“藏象”“藏府”及其相关专属词汇均保留原貌,未改。如“藏气”“五藏六府”“真藏”“十一藏”“孤藏”“奇恒之府”“传化之府”等。

6.间隔符“○”删除,回行另起。原书提要各条前原有标识符“—”,今一并删去。

7.原双行注释小字,改为单排另体小字。

8.避讳字如“玄”“眩”“弦”“炫”“畜”“衒”等底部“、”均缺失,今补。

9.通假字在首见处出注说明。

10.繁体字改为简化字。异体字、古字、俗字径改,不出校记。如“薄莫(暮)”“四支(四肢)”“然火(燃火)”“枯藁(枯槁)”等。

11.底本中因刻写导致多笔、缺笔之误的明显错别字,径改。如“大息(太息)”“免脑丸(兔脑)”等。

12.卷二“臑臂内前廉痛句厥句”等用小字“句”表示停顿者,以现行标点“、”代替。

13.药量、炮制等附注,另体小字置于药名下。剂量改为小写汉字,如“肆拾”记作“四十”。所引古方剂量或与其他古医籍不同者,保持本书原貌,不改。

14.原书药名异写径改为现行通用药名。如“枯礬”“泽泄”“葳灵仙”“川藭”“黄耆”“牡礪”“白芨”分别改为“枯矾”“泽泻”“威灵仙”“川芎”“黄芪”“牡蛎”“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