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难民新生命“上海宝贝”五百余 New Lives Welcomed—the Number of “Shanghai Babies” Exceeded 500
再艰苦的生活也阻挡不了新生命的诞生。二战期间在上海犹太难民居住区出生的犹太后裔至少有500多人,他们被称为“上海宝贝”。回忆起童年,他们总是面带笑容,“是的,我是上海宝贝,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So hard life still couldn't resist the new babies' coming. During the World War II, at least 500 Jewish babies called“Shanghai babies” were born in Jewish refugees' living places in Shanghai. Recalling their childhood, these “Shanghai babies”always said with smile, “Yes, I am a Shanghai BABY and I have enjoyed a happy time here in my childhood.”
难民生活无疑是艰苦的,但再艰苦的生活也阻挡不了新生命的诞生。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在上海犹太难民居住区出生的犹太后裔至少有500多人。后来人们把这些在上海出生的小孩形容为“上海宝贝”。索尼亚·缪伯格便是其中之一。
70余年前,索尼亚·缪伯格诞生在犹太人避难的集中地——上海虹口,她的父母是一对从德国逃到上海的犹太夫妇。这个有着可爱金色卷发的小女孩在虹口度过了整整8年的童年时光。也许儿童的感知与大人们永远有所不同,回忆起童年,索尼亚·缪伯格女士总是面带笑容:“是的,我是上海宝贝,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虹口犹太区,中国小姑娘和坐在婴儿车内的一个可爱的犹太儿童
“当年,由于父亲的中文流利,他在虹口区附近做小生意,每天工作非常努力,他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我就坐在车子前面的网兜里。”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索尼亚·缪伯格女士显得格外激动,从她手中拿着的一张全家福中可以看出,照片上的她大约只有1岁半,长得非常漂亮可爱。难怪索尼亚会面带微笑沉醉于童年的回忆,记得当时不少中国小孩子对外国小孩都很好奇,遇到长得像洋娃娃般可爱的她,总是喜欢抚摸她金黄色的头发,有的甚至还捋起她的袖子,好奇地捏着她毛茸茸的胳膊。“我们之间非常友好,经常在一起相互嬉闹”,索尼亚说。
虹口建立了主要吸收犹太难民子女的幼儿院
嘉道理学校的学生在上课
现在的上海虹口区东长治路91弄,当年犹太难民子弟接受教育的嘉道理学校,是索尼亚·缪伯格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她就是在这里上的幼儿园和小学,接受了最初的知识启蒙,并一点点长大。战乱中的上海给她留下的印象并非全是灰色的。索尼亚说,她喜欢上海的一切,其中包括上海的黄包车。之所以上海的黄包车在索尼亚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是因为有一次,她生病发高烧,万分焦急的父亲叫了一辆黄包车把她送往医院。当那位黄包车夫得知她生病后,跑得特别快,就像一阵风一样把她载到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这一情景从此就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中。虽然年幼贪玩的索尼亚当时想的只是病快点好起来,能像平常一样,与要好的中国小朋友一起在弄堂口跳橡皮筋、唱着中文儿歌,但黄包车夫拉着他们父女在马路上飞奔的镜头再也挥之不去。
嘉道理学校由霍瑞斯·嘉道理于1939年在虹口创办
犹太女孩和她的中国朋友在上海
如今,这些童年生活的细节都被索尼亚·缪伯格写进了她的回忆录《忆在上海的童年》一书中。作为一名德国教师,她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提起她的出生地上海,提起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
(黎犁根据新华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