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国家富强到文明复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三期学说的历史地位
中国模式的深化必然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三期的探索与建设为准衡。这一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在于通过完善中国模式达到中华文明的现代自觉,从而完成从国家富强到文明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三期既全面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和发展。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会通的关键点,是唯物辩证法和中国传统哲学都把握到的物质运动与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西欧的马克思主义由于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强调其对立、斗争的一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三期则自觉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忽视运动变化绝对性的前提下,重视事物统一、和谐的一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三期不仅仅要让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实际,还应当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传统与中华文明传统的结合,把论证和阐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任务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历史地看,从战略高度明确而自觉地提出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这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三期的一个鲜明特点。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前两期有所不同,第三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的运用与认识并不限于局部与片段,而是在本质与精髓方面下功夫。整体意义上的辩证“和谐”观就是传统的精髓。
在把这个本质性把握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进行战略对接之后,就可以真正自觉地启动中华文明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会与发扬光大工程,给出自己的世界历史叙事。中华文明作为学习—创新型文明,曾经融会和发扬光大一切伟大的外来文化。这就是说,辩证的“和谐”观非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从西到东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内在追求。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自觉地、深刻地、全面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具体内涵和世界意义,才体现了文明自觉而非单纯的爱国情怀。马克思主义本身会随着这个结合走向深化和升华,真正地走向东方、走向世界,逐步摆脱西方斗争型文明给形成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带来的不良影响。复兴了的中华文明会随着这个结合接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使命,担负起为人类文明与世界秩序谋求未来的天赋职责。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