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增订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不断增强指导思想的吸引力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勇于面向未来、善于塑造愿景的政党。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后,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不断充实和完善了关于未来发展的愿景目标。在长期愿景方面,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和“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实践证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这三个步骤展开的,也正在一步步接近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中短期愿景方面,比如对于国民经济五年计划(规划);在具体决策方面,比如西部大开发,缘于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开始实施于2000年,从此成为事关改革发展大局的国家战略,与之配套的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无不是需要坚定不移、长期不懈坚持实现的愿景目标。

在领导理论看来,愿景是指可靠的、真实的、具有吸引力的未来,它代表所有目标努力的方向,具有凝聚力量、鼓舞士气的巨大作用。塑造愿景能够为当下的活动提供希望和意义,同时也为所有事业的参与者提供希望和意义,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想象自身价值和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提出理想和希望,并将其转化为现实,这是思想领导的真正魅力所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愿景,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景,也提出了为了实现愿景而设定的具体阶段性目标。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愿景和目标都逐步得到了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愿景,就不再是悬浮在空中遥不可及的空想,而变成了经过努力可以到达的现实理想。人民群众真心地相信这些愿景,真诚地认为这些愿景可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为现实,这些愿景也确实在一步步地变为现实,这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最新的愿景领导的典范。在心理学看来,梦是情绪的释放,梦是欲望的达成,梦是自我的省察。而同理,中国梦具有同样的作用:中国梦具有心理修复作用,它是对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苦难的心理修复;中国梦具有心理激励作用,它是对21世纪中期未来中国美好景象的展示;中国梦具有心理反思作用,它是对当下中国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检查与反省。

从愿景领导的角度看,能够最大化起到吸引作用的,既不是那些不用跳就能够得到的内容——那是现实,起不到激励作用,也不是那些无论怎么跳都够不到的内容——那是空想,也起不到激励作用,真正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的,是那些跳起来够得到的内容——既不是空想,又需要付出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不断更新,比较巧妙地体现了这个原则。比如小康社会思想。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提出到20世纪末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然而,临近20世纪末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宣布已经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又宣称,这个小康社会还是不均衡、不完备、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因此还需要在小康社会的理想道路上不断前进,从而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又提出了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