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删注脉诀规正》系清代医家沈镜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撰。沈镜,字薇垣,号中和主人,瀛津(今河北河间县)人,生卒年不详。沈镜认为,《王叔和脉诀》一书虽启后学,然其词粗,其理鄙,深忧后学因其易懂易学,而只知《脉诀》,不知《脉经》,于是采诸家精粹,更参以己意,对其词理妄谬者削正之,文义阙略者增注之,并删去其中颇受争议的七表八里九道脉目,增加《濒湖脉学》之二十七脉及奇经八脉内容,辑成《删注脉诀规正》二卷。
本书自刊行以来版本众多,仅现存的就有39种。其中最早的为清康熙刻本,最晚的为宣统元年(1909)刻本,无点校及排印本。本次校注选用的底本为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清康熙庚辰三十九年(1700)刻本,该本虽不一定为是书之祖本,但属早期刻本应无误,且刻印精良,错讹极少。主校本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清大文堂刻本,该版本内容完整,文字错讹较少,并且与底本不属同一个版本系统。由于该书主体内容为注释《王叔和脉诀》及《濒湖脉学》的有关内容,故本次点校在采用本校方式的基础上,适当采用了他校方式。他校时,以本书所引著作之通行本为校本。
本次校注出版,对该书进行了全面整理,在考究版本的基础上,精确校勘,采用现代标点。具体方法及原则如下:
1.全书采用简体字横排。原底本中的双行小字,今统一改为单行小号字。原底本中加方框的文字,今统一采用宋体字。原底本中的图题,今统一放在图之上方。
2.凡底本不误而校本有误,不出校记。底本与校本异文,或文字相同但文理不通,改动或存异均出校记说明。
3.底本中的异体字、俗写字,或笔画有残缺,或明显笔误,均径改为正体字,一般不出注。
4.底本中的古字、通假字,不改动,于首见处出注说明。
5.凡属疑难字、冷僻字、异读字以及一些名词术语,酌情加以注音(汉语拼音加直音)、注释。
6.底本中的“经曰”“经言”多为泛指,故均不加书名号。
7.原书引文较多,且大多不是原文,故凡文理通顺,意义无实质性改变者,不改不注以省繁文。惟引文及出处明显有误者,或据情酌改,或仍存其旧,均加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