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灸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施灸的材料

施灸的材料,古今均以艾叶为主,故有将艾作为灸法的代名词的记载。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说:“镵石针艾治其外。”《孟子·离娄》也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这里所说的艾,即指灸而言。

一、艾

(一)概说

别名:蕲艾、艾蒿、灸草、冰台、医草、黄草。

灸用部分:叶。

产地:我国各地均产,普遍野生,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叶厚而绒多,称为蕲艾。此外,朝鲜、蒙古、日本亦有分布。

形态: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田林、土埂之中,春天抽茎生长,叶有1~2回羽状深裂,裂片尖端有不规则的粗锯齿,表面灰绿色,背面灰白色,被白色丝状毛绒,质柔软,折断为白色,茎高60~120厘米,秋季在茎梢上开淡褐色花,花冠呈圆筒状,其中排列着头状花序,小而数多,排成狭长的总状花丛。艾叶有芳香气味,在农历的四五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株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

(二)艾的性能

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气味芳香,易燃,用作灸料,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用。《名医别录》说:“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叶加工成艾绒作为施灸的材料,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①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易于燃烧。②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③艾叶我国各地均产,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为临床所采用。

(三)艾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艾叶中含无氮素之有机物(主要是纤维质)66.85%,含氮素之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11.31%,水分8.98%,溶酶成分4.42%(其中含挥发油0.02%),离子成分(钾、钠、钙、铝、镁)8.44%。其中挥发油又名艾叶油,油中含桉叶素、β-石竹烯、松油烯醇等。艾叶油、β-石竹烯及松油烯醇对豚鼠实验性咳嗽及喘息有一定治疗作用,对小鼠有祛痰作用。艾叶油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及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艾叶油对豚鼠尚有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

(四)艾绒的制作和选择

将艾叶反复晒干后,置于石臼或其他器械中,充分捣杵,令细软如棉,筛去灰尘及杂梗,再行焙燥,即成艾绒。一般说艾绒有两种:用上述方法炮制的为粗艾绒,每500克艾叶可得350克粗艾绒,适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细加工,经数十日晒杵,筛拣数十次者,500克艾叶只得150克艾绒,为土黄色,为细艾绒,可用于直接灸法。

艾绒的特点:燃烧时火力温和,其温热能直透皮肤、肌肉深处,使人有舒快之感。艾绒质量的优劣,可直接影响施灸的效果。质量优、无杂质且干燥而存放日久的艾绒,施灸的效力则更大,疗效愈佳,反之则差。不仅如此,劣质艾绒燃烧时火力暴燥,易使病人有灼痛感,难以忍受。含杂质较多的艾绒,燃烧时艾炷常有爆裂的流弊。新制的艾绒含挥发油较多,施灸时火力过强,故选择陈久的艾绒为佳。正如《本草纲目》所说:“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故《孟子·离娄》早有“求三年之艾”之说。

(五)艾绒的贮藏

艾绒性善吸水,故易于受潮、霉烂或虫蛀,影响燃烧。应将艾绒置于干燥容器内,梅雨季节尤应防潮,晴天宜常晾晒,随用随取。

二、其他材料

临床上根据病情需要,可在艾绒内加进其他灸料,或单独使用其他灸料施灸。临床使用的有以下三类:

(一)容易点燃生热的灸料

1.灯心草

灯心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采收。灯心草蘸油点燃,在病人身体上灼烫,谓之灯火灸。

2.硫黄

硫黄为天然硫黄矿或含硫黄物的提炼品。将硫黄置于疮面上点燃施灸,谓之硫黄灸。

3.竹茹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用竹茹做炷施灸,谓之竹茹灸。

4.黄蜡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将黄蜡烤热施灸,谓之黄蜡灸。

5.桑枝

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用燃着的桑枝施灸,谓之桑枝灸。

6.桃枝

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用燃着的桃枝施灸,谓之桃枝灸。

7.麻叶

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叶。用大麻叶和花做炷施灸,谓之麻叶灸。

(二)具有芳香或刺激性的灸料

1.毛茛

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及根,夏秋采收,一般鲜用。用毛茛叶捣烂,敷于穴位发疱的天灸,谓之毛茛灸。

2.旱莲草

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地上部分。用鲜旱莲草捣烂敷贴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发疱的天灸,谓之旱莲草灸。

3.其他

尚有麝香、木香、豆豉、葱白、白芥子、吴茱萸、斑蝥、大蒜、胡椒等灸料。

(三)药锭、药捻

将多种药物研末和硫黄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置药锭于穴位上施灸,谓之药锭灸。临床上习用的药锭有以下几种:

1.香硫饼(《种福堂公选良方》)

组成:麝香、硼砂各6克,辰砂、细辛各12克,以上俱为末;皂角刺、川乌尖各6克,用黄酒250克煮干,为末;硫黄200克。

2.阳燧锭(《医宗金鉴》)

组成与制法:蟾酥、朱砂、川乌、草乌各1.5克,白僵蚕1条,以上共和匀。硫黄45克置勺内,微火炖化,入以上药末,搅匀,再入麝香0.6克。冰片0.3克,搅匀即成。

3.救苦丹(《本草纲目拾遗》)

救苦丹有2种配方:一方由麝香3克,劈砂(水飞)6克,上硫黄9克组成;另一方由麝香1.5克,朱砂(水飞)4.5克,硫黄15克,樟脑4.5克组成。

将多种药物研成粉末,用絮绵纸裹之即成药捻,用药捻施灸,谓之药捻灸,如“蓬莱火”即是药捻灸。其配方见第二章第一节,其他火热灸法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