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伤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九节 脊柱的韧带

韧带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胶原纤维使韧带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弹力纤维则赋予韧带在负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除黄韧带外,所有脊柱的韧带均含有大量胶原纤维。韧带大多数纤维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较为专一,往往只承受一个方向的负荷。脊柱韧带的功能主要是为相邻脊椎提供恰当的生理活动,同时也可产生所谓“预应力”以维持脊柱的稳定。脊柱体外标本在牵拉负荷作用下仍保持一定的椎间盘内压,这种预应力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韧带的张力,以黄韧带最为突出。由于黄韧带主要由弹性纤维构成,故允许较大范围的活动而不发生永久变形。正常负重状态下,高弹性的黄韧带保持着较大的预应力,维持着椎间盘内压力。研究表现,单独切除黄韧带不会引起脊柱不稳,但脊柱不稳定可促进黄韧带的退变及骨化。
脊柱的韧带和肌肉维持脊柱内部的稳定。所有韧带均具有抗牵张力的作用,承担着脊柱大部分的牵张载荷,但在压缩力作用下疲劳很快。韧带强度与韧带的截面积密切相关。实验研究发现,韧带的疲劳曲线呈典型的三相改变。在初始时,施加轴向载荷就很容易牵拉韧带,此相是韧带的中性区,阻力很小就可以出现较大形变;随着载荷增大,韧带出现形变的阻力也增大,此相为弹性区。最后,在第三相,随着载荷增大,韧带迅速出现形变,此相发生邻近破坏之前。对于脊柱韧带,腰椎活动所带来的破坏强度最高。另一点必须考虑韧带与骨界面,界面部的破坏由这两种结构的相对强度决定。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破坏比韧带破坏更容易出现。
脊柱的韧带承担脊柱的大部分牵张载荷,它们的作用方式犹如橡胶筋,当载荷方向与纤维方向一致时,韧带承载能力最强。当脊柱运动节段承受不同的力和力矩时,相应的韧带被拉伸,并对运动节段起稳定作用。脊柱韧带有多种功能,首先,韧带的存在既允许两椎体间有充分的生理活动,又能保持一定姿势,并使维持姿势的能量消耗至最低程度。其次,通过将脊柱运动限制在恰当的生理范围内以及吸收能量,对脊柱提供保护。第三,在高载荷、高速度加载外力下,通过限制位移,吸收能量来保护脊髓免受损伤。上述功能特别是能量吸收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
一般认为,前纵韧带最坚韧,与后纵韧带一起能够阻止脊柱过度屈、伸,但限制轴向旋转、侧屈的作用不明显。小关节囊韧带在抵抗扭转和侧屈时起作用。棘间韧带对控制节段运动的作用不明显,而棘上韧带具有制约屈曲活动的功能,此韧带在脊柱稳定性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横突间韧带在侧屈时承受最大应力。
脊柱不同的运动方式影响着韧带所承受载荷的大小。脊柱旋转中心位于椎间盘内,离旋转中心越近的韧带所承担的负荷越小,越远的韧带则越大。脊柱前屈时,棘间韧带牵拉最大,其次是黄韧带和关节囊韧带。脊柱后伸时,前纵韧带牵拉最大。脊柱侧屈时,对侧的横突间韧带牵拉最大,其次是关节囊韧带和黄韧带。旋转时关节囊韧带牵拉最大(图2-9-1)。
图2-9-1 腰椎运动节段,显示典型的椎间韧带的强度值(牛顿,9.81N=1kg)
a.l.l.=前纵韧带;p.l.l.=后纵韧带;l.f.=黄韧带;c.l.=关节突关节囊韧带;i.l.=棘间韧带;s.l.=棘上韧带
一、前纵韧带
前纵韧带是位于椎体前面和前外侧面的一条宽带,是人体最长的韧带。自第二颈椎(有一窄的延伸带至枕骨的咽结节)至骶骨盆面的上部。前纵韧带的宽度和厚度在不同部位有明显差异,在上颈椎区最窄,呈索状,随着向下延伸逐渐变宽,在下腰椎区前纵韧带向两侧延伸几乎覆盖椎体和椎间盘的前外侧面。此韧带由数组纤维组成:最深部的仅跨越一个椎间盘,其他纤维跨越2~3个椎骨,最浅的跨越4~5个椎骨。前纵韧带在椎体前面的中部处最厚,以填充椎体前面的凹陷,在此处它松松地附着在椎体上;韧带与椎骨上下缘之间及椎间盘之间则结合紧密。此韧带的边缘较薄,其边缘是由跨越1~2个椎骨的纤维组成。前纵韧带贴附在椎体的前面及前外侧面,与椎间盘和椎体上下缘之间连接牢固,可限制脊柱的过度后伸,这在腰部特别重要。它能帮助阻止因体重作用而增加腰部弯曲趋势的作用。
二、后纵韧带
后纵韧带(图2-9-1)位于椎体的后面,起自第2颈椎,向上移行于覆膜而至枕骨,向下抵达骶管。后纵韧带与椎骨上下缘和椎间盘附着紧密,与椎体疏松连接,与椎体之间有椎体的血管通过。后纵韧带含浅、深两层纤维。浅层跨越3~4个椎体,深层呈X形连于相邻两椎体间,深层部分与椎间盘的关系非常密切,延伸部分的边缘附着非常牢固,在中央形成一个疏松附着的菱形区域,后纵韧带在椎体后面较松弛,其中央部较厚,两侧部较薄,与椎间盘的纤维环及椎体的骺环紧密附着,与椎间盘纤维环外层不能区分,甚至在一些标本实际上形成一个直径与椎间盘后缘相当的筋膜裂隙,因此在椎间盘水平后纵韧带非常容易剥离,髓核向后方或侧后方突出与该结构特点有关,故椎间盘突出症向后外方突出者较多见。后纵韧带在颈部较宽,在胸腰部和椎体中部较窄,在椎间盘处较宽,且其中部较厚,外部呈菱形。后纵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锯齿样外形是后纵韧带最大的特点,即在椎体处窄而在椎间盘处宽,形似锯齿。在椎弓根之间,特别是在下胸段和腰段,后纵韧带形成不依附于椎体后面的增厚结缔组织带,它呈弓弦状跨越椎体后方,允许小血管在其深面进出髓窦。由于韧带中央部较厚,椎间盘突出时胶体样的髓核突出并在韧带下向两侧蔓延。颈段后纵韧带骨化出现率较高,如骨化厚度超过椎管矢径的30%,即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后纵韧带具有限制脊柱过屈的作用。在腰部后纵韧带细小,很少骨化或肥厚导致椎管狭窄。
三、棘上韧带
棘上韧带(图2-9-1)是一较为表浅的纤维束带状腱性组织,起自第七颈椎棘突,向上移行于项韧带,向下附于各椎骨棘突的尖端,前方与棘间韧带融合,浅部纤维跨越3~4个节段与棘间韧带和起自棘突的竖脊肌腱性纤维相连。有少数情况棘上韧带下端止于第4或第5腰椎棘突,在第4、5腰椎及第5腰椎、第1骶椎棘突间无棘上韧带,由竖脊肌纤维左右交叉附着替代,这可以适应该处大的活动度,但是力学负荷转移到其他结构上,因此该区域的棘间韧带损伤较常见。此韧带在腰部者较强,在胸部者细弱。韧带随年龄发生的变化:在青年为腱性,随年龄增长可出现纤维软骨并有部分脂肪渗入,40岁以上可变性出现囊袋。棘上韧带具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故脊柱前屈时棘上韧带被拉直,后伸时可复原。由于棘上韧带没有弹力纤维,因此过屈牵拉可致其损伤。
颈段棘上韧带又称为项韧带。项韧带是一个双层弹性纤维板。它起自枕外隆凸,呈弓弦样向下跨越至第7颈椎棘突。其前缘形成矢状纤维层,连接所有颈椎棘突并分隔两侧肌肉,并作为斜方肌的附着点。项韧带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头颈部的直立位。长期慢性损伤、出血或炎症可能造成项韧带钙化。
四、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图2-9-1)位于成对的棘突间肌的深面,从上一棘突的基底部到下一棘突的尖部。其前缘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其分层附着情况与前、后纵韧带相似。棘间韧带无弹力纤维,束内的胶原纤维呈波浪状弯曲,当脊柱前屈时纤维被拉直,伸时复原,故棘间韧带具有一定的弹性,但过屈可受损。
腰椎的棘间韧带比颈胸椎的明显增厚。棘间韧带在儿童是完整的,随年龄的增长,变性的韧带常不完整,特别是最下面的三个棘间韧带。棘间韧带和棘突将两侧竖脊肌分开。棘间韧带具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
棘间韧带根据纤维起止可分为三部:①关节囊部,起自下位腰椎乳突内侧或下端,贴关节囊向内上后附于上位椎板下缘和棘突基部,此部以下腰段最为明显,成年才充分发育。纤维多少个体差异较大,多者可掩盖关节囊下半,少的只绕关节下端;②腹侧部是棘间韧带的主体部分,分浅深两层,浅层起自椎板后面上1/3,向上内经黄韧带后方并弯向后,几乎水平地于棘间向后行,附于上位棘突下缘后份。深层起于黄韧带后面,水平地向后行,附于上位棘突下缘后半;③背侧部从浅到深的结构是:附于棘突上缘后1/4~1/3,纤维斜向上后,其前上缘与腹侧部的后下缘接壤;棘上韧带向棘间扩展的纤维,自下位棘突上缘后端向前上扇形散开,纤维成束埋于胸腰筋膜后层之内,从位置上看应归属棘间韧带。
棘间韧带各部的功能:①关节囊部稳定椎间关节,防止过度侧屈和旋转;②腹侧部浅层防止上面腰椎向后脱位,深层将黄韧带固定于上位棘突,脊柱无论过伸过屈,使黄韧带均不致向前压迫或打摺,以免对马尾神经或脊髓造成损伤;③背侧部对脊柱过屈起节制作用。
五、黄韧带
又称弓间韧带(图2-9-1),主要成分是黄色弹性纤维(占60%~80%),它可维持其弹性,这种弹性在脊柱过屈状态下可比中立位延长40%左右。黄韧带位于相邻两椎板之间,起自上位椎板前面的中部,向下止于下位椎板的上缘及其后面,向外至下关节突而构成关节突关节囊的一部分,再向外附于横突的根部;下方附于下位椎板上缘背侧,向外侧延伸到此节椎体上关节突的前上侧,参与关节囊的组成,厚而坚实。两侧的黄韧带在后中线相遇处留有裂隙,其中有静脉通过。韧带的外侧缘向前可达椎间关节处,在腰部则与椎间关节囊融合,有时可向前突出到椎间孔下部,压迫神经根。黄韧带的厚度在第3、4腰椎间,第4、5腰椎间和第5腰椎、第1骶椎间分别为4.3mm、4.4mm和4.2mm。一般认为,黄韧带厚度超过5mm可能为增厚。在黄韧带与硬脊膜之间常有硬膜黄韧带间韧带。黄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掣动脊柱从前屈复原到直立位的功能,并参与维持椎骨之间正常位置。由于黄韧带的预张力作用,不会发生皱褶而突入椎管,但连续受伤可出现增厚而引起椎管狭窄。在颈部脊椎过伸时,椎板间隙变小,超过韧带的正常弹性所能承受的限度,或韧带变性时,则黄韧带可成皱褶压迫颈髓。腰节段脊柱不稳可使此韧带增厚和纤维化,这可能是椎间孔处的神经根受压的原因之一。在所有脊柱韧带中,黄韧带在静息时的张力最大,动态运动条件下尤其是屈曲和后伸时其确切的作用尚不清楚,脊柱不稳定可促进黄韧带的退变及骨化。
六、横突间韧带
横突间韧带是横突之间的纤维连接,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屈,在侧屈时承受最大应力。不同部位的横突间韧带形态不同,在颈椎横突间韧带是一些坚韧的薄纤维,在胸椎与肋间韧带相混合,在腰椎间最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明确,甚至是孤立的膜状条带。在下2个腰椎水平,横突间韧带参与构成髂腰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