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common cold)是人类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小儿发病率最高。

(一)疾病概况
【病原学】

常见病毒中,鼻病毒最为常见,约占感冒总数的50%;冠状病毒约占15%~20%;腺病毒约占10%;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其他肠道病毒约占10%;呼吸道合胞病毒占5%~10%,其他为类流感病毒等。成人感冒以鼻病毒为主,儿童以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机侵入,往往并发细菌感染。

【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寒冷季节和天气变化时如冬春季和夏末秋初为感冒的好发季节。

1.传染源

主要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

既往认为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近年来研究认为,感冒并非完全通过空气传播,而主要是通过手与手的直接接触,至少由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感冒是如此。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成年人每年要患感冒3~4次,儿童则多达6次以上。感冒的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变化、人群拥挤的环境、久坐的生活方式、年龄、吸烟、营养不良、应激、过度疲劳、失眠、免疫力低下等。

【发病机制】

当病毒到达咽喉部腺体区时,病毒与气道上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病毒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及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后释放的炎性介质包括激肽、白三烯、IL-1、IL-6、IL-8和TNF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入鼻黏膜,鼻腔腺体分泌增加,出现流清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并产生发热、全身疼痛等全身症状。症状往往在病毒感染机体后的16小时内出现,并在24~48小时达高峰,在2~3天内达到病毒排出高峰。病毒还可直接感染下呼吸道,导致相关的炎症反应,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及上调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表达等,导致下呼吸道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起病较急,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初期也可有咽部不适或咽干,咽痒或烧灼感。2~3天后变为稠涕,可有咽痛或声嘶,有时由于咽鼓管炎可出现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感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和头痛及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无并发症的普通感冒一般5~7天后可痊愈。老年人和儿童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若伴有基础疾病的普通感冒患者则临床症状较重、迁延,容易出现并发症,使病程延长。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胸部体检多无异常。伴有基础疾病或出现并发症者可以查到相应体征。

(二)实验诊断

普通感冒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一般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偏低,如明显增多常提示合并细菌性感染。有实验室条件时可行咽拭子或分泌物涂片镜检及病毒血清学检查。

(三)诊断建议

普通感冒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诊断,并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前提下确诊。但应注意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某些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等)的前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