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多听才能与“平和型”的人有效沟通
平和型的人很幽默,
谈话很机智,
常能说出几句很经典、很机智的话。
通过讲述以上几种性格的沟通技巧,我突然发现,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他们看似很容易沟通,但往往最后会进入“单向沟通”的状态。比如在飞机上,遇到空姐问:“你要什么饮料?”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会面带微笑地回答“随便”。此时,沟通就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什么叫“随便”?万事万物本质上,根本上就没有随便。如果恰巧旁边有一个人说“我要可乐”,那么,这类人马上就会说“我也要可乐”。这类人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伤害,也不想给任何人带来麻烦,正是基于这种心理状态,凡事便很难做决定,从而也难以沟通。我把这类人定义为“平和型”人格。
在社交方面,平和型的人安静、稳定,朋友非常多,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聆听者。但是,任何高情商沟通都应该是双向的,而平和型的人,你让他说话他也不说,能不开口就不开口。他们参加宴会时会面带微笑,慢慢地、优雅地走进宴会厅,然后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坐下,如果那个角落非常安静,他可能一会儿就能睡着。实在要参加讨论的话,他们也很幽默,谈话很机智,而且能说出几句让别人觉得很经典、很机智的话。但是,这样的沟通,是没有意义的。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一部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由于我也处于创业阶段,所以对于“合伙人”这类题材非常感兴趣。
对于了解新东方建校史的人来说,应该都不难看出,这部电影是以新东方为原型拍摄的,也不难把电影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俞敏洪、王强、徐小平逐一对应起来。
说起俞敏洪,我真是顶礼膜拜,我一直视俞敏洪为偶像。我们看到的俞敏洪,是知名企业家、创业导师、励志传奇、教育专家,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作为知识分子、读书人、父亲形象的俞敏洪。我认为,《中国合伙人》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能够通过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让我们了解俞敏洪的过往。通过电影中成东青的喜怒哀乐,我们也能窥探出与“平和型”的人的沟通之道,因为成东青或俞敏洪,正是“平和型”的代表人物。
除了《中国合伙人》中的成东青,《我的前半生》中的老金也是平和型特质比较凸显的一个人。下面是老金给罗子君家修炉灶时,他俩的一段对话。罗子君说,唐晶让我跟你说啊,周末她有一个告别聚会,你去不去?老金说,你要希望我去我就去,你要觉得不合适啊,我就不去。罗子君说,看你自己的意见,想去就去嘛。老金说,像唐晶和贺涵,他们这样的人,我觉得是这样,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哪个群的,我知道。上次咱们在一起吃饭,贺涵明明知道唐晶要走,但是他就不说要留她,他不说出来,唐晶怎么能知道呢,你不说出来就证明你心里还没有那么在乎呗,唐晶那么聪明的人,能感受不到吗?她就应该死心。罗子君说,他们俩其实不是你想得这么简单。老金说,要我说啊,这就是这些有钱人烧的,整天玩那些猜来猜去的游戏,你像我们这些普通人,整天忙着上班下班,忙家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还,还这么磨磨叽叽的。
电视剧中老金的说话方式,呈现出来的就是特别没有主见。他的意思就是,罗子君希望他去,他就去;罗子君要是觉得不合适,他就不去。这就是典型的平和型的表达方式,你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怎么着都行,反正我是那种怎么样都行的那种人。
生活中,平和型的人就是这样喜欢随大流。因为他们平和,一般情况下,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不急不躁的,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内心也是这样平和,也有可能他们并不认可,但是他们不会第一时间表达出来。我们说平和型,还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就是“调停者”。比如说两个人发生冲突,平和型的人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和事佬,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就像我们说生活当中有这样一类人,谁也不得罪,怎么都行,人特别随和,大多数这样的人都是平和型特质的人。
平和型的人不大喜欢吵吵闹闹的聚会和应酬,通常比较宅。像这部电视剧中的老金也说过,“像我们这些普通人,整天忙着上下班,忙家务都忙不过来”就说明他们都是比较务实的那类人。他们会认为吵吵闹闹的,还不如回家睡觉休养生息。
平和型的人,没有太多的愿望,总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如果夫妻都是和平型的,结婚不到一个月生活就会非常平淡,没什么共同语言了。他们总是很善良,不愿意给对方带来任何麻烦。平和型的朋友非常随和,生活在平静当中,坦然自若,非常有耐心,很少发怒,所以他们是一群相对来说比较健康的人,生活得非常和谐。
那么,对于“怎么都行”的平和型的人,如何与他们进行沟通呢?
(1)少说多听,尽量多倾听,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平和型的人沟通,不在于你说多少,而在于对方能说多少。
(2)“平和”用当下最新潮的解释就是“佛系”。“佛系”不仅仅是对身边事物“平和”,对自身也很“随缘”。你说我好,我不骄傲;你说我坏,我不苦恼。但是,如果你能有一双“慧眼”,多发掘我的优点,我就愿意与你长久地“佛系”沟通下去。所以,与“平和型”的人沟通时,要适时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与认同。
(3)当他们赞成或执行某件事时,事实上有可能只是为了迎合别人,所以你不妨问问他们的想法,听听他们会怎样说。
(4)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不该过于急切、逼迫,否则他们会给你一个“你想听到的答案”,所以还是给他们一点空间和时间来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