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献检索(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临床专本共用)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文献信息概述

一、信息、知识、情报、文献
1.信息
“信息”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我国古代用的是“消息”。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V.Hartley)于1928 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20 世纪40 年代,信息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给出了信息的明确定义,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意义的表述如下:
信息奠基人香农(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作是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它也被作为经典性定义加以引用。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简单地说,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或者说,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这种方式或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根据以上信息的研究成果,信息的概念可以概括如下: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2.知识
知识(knowledge)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知识是一种特定的人类信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外界客观事物发生的信息,经过思维加工,获得了对事物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信息就转化为知识。可见,知识是对信息进行提炼和深化的结果,是重新组合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信息积聚,它是信息有效利用的一部分。人们获取知识之后,再将这些知识用来创造新信息,获取新知识。如此反复循环,信息越来越纷繁,知识越来越丰富,知识不断提高和深化,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医学知识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医学信息的获取、提炼和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是关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现象和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3.文献
文献(document,literature)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以一定的知识为内容;②以一定的载体(如纸张、光盘等)作为存储知识的依托;③以一定的信息符号(如文字、图形等)作为表达方式;④以一定的记录手段(如印刷、光刻等)进行制作。由此可见,凡属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保存下来,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形态的载体,都称为文献。记录有医学知识的一切载体称为医学文献。
医学文献是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学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和医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医学文献的交流和利用是进行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的依据和基础,在继承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增进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关系
文献与信息、知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将客观事物产生的信息升华到理论化和系统化层面就形成了知识,再将知识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就形成了文献。文献是信息、知识的存储、传递和利用的主要方式。可见,文献因载有知识和信息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知识和信息因附着于文献这一载体之上,才得以超越时空地保存和传递。人类社会利用文献进行交流,实质上是利用和交流文献中记录的信息、知识。
二、文献的类型
文献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可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标准来划分。
(一)按文献载体形式划分
1.手写型文献(written document)
是指人工书写或抄写而成的文献。如书写在竹简、帛或纸张上的古代文献、书法作品、书信、手稿、原始记录等。
2.印刷型文献(printed document)
是以纸张作为信息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手段,将信息固化在纸张上形成的文献,如传统的图书、期刊等。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传统的记录知识信息的方式,目前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信息载体。其特点是便于直接阅读,可广泛流传,但其信息存贮密度低,收藏占用空间大,受自然条件和纸张自身限制,不便长期保存,文献的识别与提取也难以实现信息自动化提取和高速度传递。
3.缩微型文献(microform document)
是以感光材料作为存储信息载体,利用光学记录技术产生的文献,如缩微胶卷和缩微照片等。其特点是体积小、保存期长、传递方便,多用于存储过期报纸、期刊等,但使用时必须借助于专门的阅读设备。因此,它和声像型文献逐渐地被电子型文献所取代。
4.声像型文献(audio-visual document)
是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作为信息载体,借助于特殊的机械装置直接记录声音信息或图像信息而产生的一种文献形式,如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等。其特点是给人以闻其音、观其形的直接感觉,比较直观,便于理解,但使用时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播放设备。
5.电子型文献(electronic document)
是以数字化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磁盘、光盘或网络等载体上,借助于计算机及现代化通信手段传播利用的一种新的文献类型,如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数据库信息等。其特点是信息的容量大、存储密度高、存取速度快,并具有电子加工、出版、传递和复制等功能,出版周期短,内容能够及时更新;融文本、图像、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表现力丰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利用,电子型文献的产生与发展,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过程。
(二)按文献出版类型划分
1.图书(book)
是指以印刷方式单本刊行的出版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篇幅(封面除外)不少于49 页的非定期出版物称为图书,以示与期刊等连续出版物的区别。
图书有阅读用书(如教科书、专著等)和参考工具书两大类。教科书(textbook)一般只介绍基础知识和公认的见解,提供比较系统、成熟的知识,是系统介绍某学科或专题的总结性论著;专著(monograph)是就某一专题或研究对象而撰写的比较全面深入论述的学术著作,其内容比较专深。参考工具书(reference book)是专供查检各类知识的一种特定类型图书,包括字(词)典、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指南、名录、图谱等(详见第二章第三节)。
正式出版的图书在版权页或封底均有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ISBN),它代表某种特定图书的某一版本。ISBN 具有唯一性和专指性,可通过某些检索系统查询某种特定图书。
2.期刊(periodical,journal,magazine)
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连续出版物(series publication)。它通常有固定的名称、版式和编辑出版机构,其内容由多篇文章组成。期刊与图书相比,其出版周期短、内容专深新颖、学科广泛、连续性强,能及时地反映科技发展的水平和动态,因而在科技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期刊是科技人员获取最新科技信息而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文献类型。
学术性期刊刊名中常有杂志(journal)、学报(acta,bulletin)、纪事(annals)、会刊(proceedings)、评论(reviews)、进展(progress,advances in…)或某学科或专题名称等字样。
期刊通常用卷(Volume,Vol.)和期(Number,No.或Issue)作连续出版的标识。对一定期限内(通常为一年)出版的期刊划分一卷或几卷,每卷再分为若干期。通常卷号自创刊开始累积,期号在一卷内连续计数。
正式出版的期刊通常在期刊的封面或版权页上均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ISSN)。ISSN 同样具有专指性和唯一性,可用于期刊的订购、索取、流通、馆际互借等,也可作某些检索系统的检索标识,指定查寻该种期刊中刊载的文献。
核心期刊(core journals)是指学术水平较高和实用性较强的、被引用率和利用率较高的部分学术期刊。核心期刊一般只占同类学科期刊的较少比例,但载有大量信息,而且利用率较高。因此,了解和利用本专业的核心期刊,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本专业信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于评价核心期刊的常用工具有《中国核心期刊要目纵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和美国的《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
电子期刊(electronic periodical)是指通过电子媒体出版发行的期刊。目前电子期刊的发行传播方式主要有光盘版电子期刊和网络版电子期刊两类。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网络版电子期刊不像传统印刷版期刊那样有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委会进行严格的审稿编辑程序,使可靠性难以保障,因此被学术界认可的程度要低一些。
3.资料(materials)
资料亦称特种文献,是指除书刊以外的其他各类型出版物。它通常在出版发行方面或获取途径方面比较特殊。资料的特点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内容广泛,有时在某种特殊需求下,只能利用资料才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包括专利说明书、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文献、技术档案等。
(三)按文献的加工深度划分
1.零次文献(zero document)
零次文献是指未经正式发表或未融入正式交流渠道的最原始的文献,如实验的原始记录、观察记录、工程草图以及内部档案等。这些未进入社会交流的信息,往往反映的是科研工作取得的最新发现。零次文献对一次文献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内容新颖,但不成熟,也难以查寻。
2.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
一次文献就是原始文献,是指以著者本人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如实验、观察、调查研究等结果)为依据而创作、撰写形成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著、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一次文献的特点是内容新颖、详尽,记录着前所未有的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新见解,它直接提供参考、借鉴和使用,因而是文献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和检索对象,但其量大、分散而无序,因此不便于管理和传播。
3.二次文献(secondary document)
二次文献是将大量分散、杂乱、无序的一次文献根据其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进行收集、加工、整理、组织、有序化后而形成的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搜索引擎等。二次文献具有报道性、检索性、系统性、简明性等特点,其主要作用是提供查找文献信息的线索,故又称为检索工具。正因为如此,二次文献及其利用也就成为了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核心内容。
4.三次文献(tertiary document)
三次文献是将分散无序的某一范围的一次文献,经过综合整理后而重新组织成有条理有定评的文献,如综述、述评、进展、年鉴和百科全书等。三次文献的知识信息具有浓缩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如综述文献就是综合描述某一学科或专题在一定时空内研究进展的文献,这对了解某学科或专题的研究发展动态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三次文献还常常附有大量参考文献,因而又兼有检索文献的作用。
通过对文献加工深度的划分,可知:零次文献是一次文献最基本的素材,一次文献是检索的对象,二次文献是检索的手段和工具,三次文献既是检索结果的体现,同时也具有检索文献的功能。虽然它们是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加工的产物,但其所含知识的量和质却不同。对文献的四次加工过程,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组织到系统化,由不便利用到便于利用的过程。这对于深入发掘信息资源,充分了解和利用信息资源起了很大作用。同时,把文献分成四个结构层次,有利于加强信息机构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分工,有利于指导文献加工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工作。
三、医学文献的发展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科技文献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文献,在诸多方面都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数量激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知识也迅速增长。各种信息量不断增加,已经呈几何级别的增长,信息量增长的速度远比人类理解的速度要快,并以海浪式四面八方涌入人类的生活。
2.发表分散,内容重复
现代科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学科越分越细,新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这必然使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从而导致了记录知识信息的文献发表分散。就医学文献发表而言,不仅刊载在医学专业期刊上,还有相当数量出现在与其相关学科领域或综合性的期刊上。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献重复发表的现象也并非少见。文献发表分散且又重复,无疑增加了搜集文献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不必要检索同一文献的重复劳动。
3.时效缩短,质量参差不齐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促使知识信息更新加快,某些知识信息随时被更新的知识信息所取代。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文献的使用效果。为此,一些经典著名的教科书和参考工具书必须频繁再版更新。同时,某些科研工作的相互重复而又无新的见解和参考价值,加之一些商业性出版物(其中大多数水平很低,重复、粗制滥造、抄袭等现象时有发生)不断增加,给使用者造成筛选上的困难。目前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某些电子文献,由于诸多原因,难以像传统学术期刊那样有严格编辑审稿程序,因此文献质量难以保证。对于文献时效缩短和质量下降的问题,科研人员应该重视如何进行选择和利用文献,使科研水平建立在最新成就和高质量的基点上。
4.载体向多元化发展,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现代交通、通信、光学和印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结合应用技术的发展,使记载知识信息的文献载体形式多样化,性能更具有科学性。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的普及、不断完善及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存取与传播的方式,这为信息的快速传播与交流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电子型文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无纸社会”(paperless society)等新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四、医学文献的作用
1.医学文献是存储医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医学文献是医学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和医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自从有了文字以来,关于人类在与疾病长期斗争和维护健康实践中积累的医学知识,主要是以文献的形式记载并长期保存下来,形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医学资源宝库。人们在研究和探讨新问题的过程中,则需要以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为前提。可见,医学文献是传播、记载和利用医学知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工具。
2.医学文献是进行医学研究的依据和基础
医学文献是医学知识的真实记录,反映着医学活动的发展过程、研究水平与发展动态,记载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无论是进行基础医学研究或临床实践工作,都必须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作为基础,以便取得所需要的足够的科学依据,这样才能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取得新的成就。科学技术研究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以查阅文献作为依据和基础是科学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3.医学文献是衡量医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医学文献是记录、揭示、传递最新医学科研成果和医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媒介。因此,医学文献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团体乃至某位学者的学识水平的标志,是体现其科学创造力和确认其科学地位的一个公认的指标。此外,还可通过文献计量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其论文被其他著者引证和被检索工具收录的情况,据此作出质量的评价。

(董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