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 早产儿的定义;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熟悉 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了解 早产儿保暖、喂养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早产儿(preterm infant)是指胎龄小于37周(<259天)的新生儿。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
【特点】
(一)外观特点
正常早产儿身长通常小于47cm,皮肤绛红,皮下脂肪薄,毳毛多。头占全身比例达1/3。头发细而乱,耳壳软,耳舟未成形。乳腺结节<4mm,足纹少。男婴睾丸未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指、趾甲未达到指、趾端。
(二)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
由于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以及红细胞内缺乏碳酸酐酶,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因而不能有效刺激呼吸中枢等原因。早产儿的呼吸浅促不规律,常会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20秒,心率下降至<100次/分。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同时由于肺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气道高压、合并感染及炎性损伤而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
2.循环系统
早产儿心率较快,可达90~160次/分。血压较低,部分可伴有动脉导管开放。
3.消化系统
因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或呕吐。由于早产儿的含量较低,胆酸分泌少,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在缺氧或喂养不当时易导致坏死性小肠炎。同时由于肝糖原储存不足,蛋白质的合成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
4.泌尿系统
由于早产儿的肾浓缩功能较差,排钠增多,容易导致低钠血症。葡萄糖的阈值较低,容易出现糖尿。碳酸氢根阈值低及肾小管的排酸能力不足,在使用含酪蛋白较高的牛乳喂养时,容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5.血液系统
早产儿的血容量为85~110ml/kg。由于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较低,“生理性贫血”出现较早。而且由于维生素K、维生素D缺乏,容易出现佝偻病。
6.神经系统
早产儿神经系统成熟程度与胎龄有关,胎龄愈小,原始反射愈不完全。另外,由于早产儿的脑室管膜下存在丰富的胚胎生发层,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7.体温调节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薄,尤其是棕色脂肪少,产热不足,而早产儿体表面积大,散热较快,易导致体温不升,常出现硬肿症。
8.免疫系统
早产儿皮肤娇嫩易损伤,皮肤的屏障功能差。IgG含量低,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了解母亲妊娠期情况、早产儿出生情况,包括胎龄、体重、是否顺产,有无窒息史等。
(二)身体状况
评估新生儿体重、呼吸、吸吮、肌张力、哭声、各种反射、有无发绀、体温是否正常,皮肤有无硬肿等。
(三)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家长对早产儿的照顾能力等。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低
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不足、散热增加有关。
2.有误吸的危险
与呕奶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吞咽反射差、消化功能低有关。
4.自主呼吸受损
与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肌无力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早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预期目标】
1.早产儿能维持正常的体温。
2.住院期间早产儿未出现误吸。
3.早产儿母亲能掌握有效的喂养方法及采用有效的方法促进乳汁的分泌,早产儿得到足够的营养。
4.早产儿能获得有效的呼吸支持。
5.早产儿未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
(一)维持体温正常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程度及病情,给予相应的保温措施。如果体重低于2000g者,应尽量置于温箱保暖,温度根据体重、出生天数调整(表5-1)。体重大于2000g者,可给予毛巾、棉被包裹,加强保暖,降低耗氧量及散热。尽量减少暴露的机会。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
表5-1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温箱温度及湿度参考
(二)防止误吸
由于早产儿吸吮及吞咽协调功能差,可采用管饲喂养。喂奶后尽量减少搬动患儿。喂养后抬高床头,右侧卧位,防止胃食管反流引起窒息。喂奶的量以不发生胃潴留和呕吐为止,早产儿胎龄愈小,喂奶的量愈少。
(三)合理喂养
尽量早吸吮,早喂奶。以母乳喂养为宜,如果无法母乳喂养者,用早产儿配方奶。根据出生体重合理安排喂奶的量与间隔时间(表5-2)。早产儿由于缺乏维生素K,应及时补充维生素K。
表5-2 早产儿喂入量与间隔时间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在仰卧位时,可在肩下垫软枕,避免颈部弯曲,扩大呼吸道角度,有利于呼吸。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时,可行雾化后再吸痰,应掌握吸痰的压力,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有低氧血症者,可给予吸氧,维持动脉氧分压6.7~9.3kPa(50~70mmHg),或氧饱和度为90%~95%为宜。但应控制吸氧的浓度及时间,以防出现视网膜病变。
(五)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每次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避免交叉感染。做好患儿衣服、床单元及用品的消毒,所有用物一人一用。做好皮肤护理、脐部护理。将感染及非感染患儿分开收治。尽量缩短各种管道留置的时间,防止发生管道相关性感染。加强环境消毒。
(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早产儿的病情变化快,常出现呼吸暂停,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还应观察早产儿的精神反应、肌张力、皮肤颜色等。在输液过程中严密控制补液速度,防止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
(七)健康教育
早产儿的母亲常因对孩子的生命安危产生一定焦虑与不安,对照顾患儿的能力产生怀疑与担忧,需要医务人员的耐心指导与心理支持。鼓励母亲参与照顾,指导合理的喂养、正确的沐浴方法等。同时为早产儿提供发展性的照顾。
理论与实践 发展性照顾
发展性照顾(developmental care)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根据每个早产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尽可能排除环境中妨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并创造更良好的环境,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及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使刺激适度。主要措施包括:模拟宫腔环境温度、鸟巢式护理、降低噪音及光线刺激、增加母婴接触、抚触、袋鼠式照顾方式、减少疼痛刺激、提供充足的睡眠等。通过发展性照顾,早产儿体重增长明显,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生存能力增强,从而真正提高早产儿的存活质量。
【护理评价】
经过治疗及护理,患儿在住院期间是否能维持正常体温;能否得到合理喂养;是否出现胃潴留及呕吐现象;能否维持有效呼吸;是否出现感染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