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一、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临床表现
包括体温不升或发热、少吃、少哭、少动、黄疸、呕吐、腹泻、腹胀、皮肤发花或硬肿、呼吸暂停甚至惊厥等。
2.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增加或减少,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增加,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升高,血小板降低。
(2)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
临床表现加血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具有临床表现,血培养阴性但其他非特异检查符合≥2条可诊断临床败血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抗感染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败血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需要随病情变化而复查。
(2)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需要随病情变化而复查。
(3)血培养,必要时复查。
(4)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排除化脓性脑膜炎。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感染治疗 收集标本送检培养后,及时使用抗生素。根据患儿情况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原,经验性选用抗生素。一旦有药敏结果,及时进行相应调整。败血症的抗生素疗程7~14天。
2.支持对症治疗 扩容、输注血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在肠内足量喂养之前给予胃肠外营养。
3.监测血压、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尿量、凝血功能,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的早期征象。
(七)出院标准
病情恢复,血培养转阴,其他非特异性指标恢复正常,抗生素疗程已完成。
(八)标准住院日
为8~15天。
二、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
患者姓名:_____ 性别:_________年龄:___ 门诊号: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
住院日期:___年___月____日 出院日期:_ _年____月____日 标准住院日:8~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