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长期无排卵及高雄激素为特征的内分泌综合征,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临床表现为闭经或月经稀发,少数出现功血、不孕、痤疮、肥胖、多毛、秃发、黑棘皮等症。是生育期妇女月经失调和无排卵不孕患者最常见的原因,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达5%~10%。PCO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是由多方面的异常引起的共同最终表现。早在1721年,意大利的Antonio Vallisneri就描述了PCOS的临床和解剖学特征,1935年Stein-Leventhal首次归纳了PCOS的主要症状,包括闭经、肥胖、不育、多毛和双侧卵巢囊性增大,并采用双侧卵巢楔形切除的方法有95%恢复正常排卵月经,85%受孕,故PCOS又被称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
中医无此病名,但在医籍中有类似的记载,将其归属于“闭经”“月经后期”“月经失调”“不孕”“癥瘕”等范畴。
一、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是十分清楚,现有的研究表明,PCOS发病与遗传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脂溢性脱发、高血压等家族史,以及宫内环境、出生后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提示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COS的病理生理的基本特征有:①长期排卵功能障碍;②雄激素过多;③卵巢呈多囊样改变伴间质增生;④胰岛素抵抗(IR)。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虚、禀赋素弱,脾肾阳虚,水湿失运,聚而成痰,痰瘀阻滞胞宫胞络;肝肾亏损,阴虚血燥,或肝郁化火,煎熬津液,化为痰液,痰瘀互结;或肝旺乘脾,脾失健运,蕴湿成痰,阻于胞中均可导致本病。元代医家朱丹溪就有“躯脂闭经”之说,肾虚痰阻,冲任失调是本病的发病关键。
二、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鹿特丹诊断标准
2003年在荷兰鹿特丹,由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协会(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ASRM)联合提出的PCOS诊断标准。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3)卵巢多囊性改变:
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上述3条中符合2条,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高雄激素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后,即可作出PCOS的诊断。
2.鹿特丹标准的判断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1)判断标准:初潮两年不能建立规律月经;闭经(停经时间超过3个以往月经周期或月经周期> 6个月);月经稀发≥35天及每年> 3个月不排卵者(WHO Ⅱ类无排卵)即为符合此条。
2)月经规律并不能作为判断有排卵的证据。
3)基础体温(BBT)、B超监测排卵、月经后半期(月经20~24天)孕酮测定等方法明确是否有排卵。
4)促卵泡激素(FSH)和雌激素(E 2)水平正常,目的在于排除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和卵巢早衰。
(2)高雄激素临床表现:
痤疮、多毛、高雄激素秃顶、喉结出现、阴蒂增大、声音低沉等。
(3)高雄激素的生物化学指标:
总睾酮、游离睾酮指数或游离睾酮高于实验室参考正常值,其中主要是游离T的异常。
(4)多囊卵巢(PCO)诊断标准:
阴道B超下卵巢体积≥10ml,和(或)同一个切面上直径2~9mm的卵泡数≥12个。
2003年鹿特丹的PCO超声标准是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卵巢正常或稍大,体积≥10ml,[卵巢体积 = 0.5 × 长(cm)× 宽(cm)×厚(cm)],形态饱满,直径可以> 4cm,包膜明显增厚,回声增强。
(2)卵巢内卵泡≥12个,直径在2~9mm,即卵巢多囊样改变,多数< 5mm,最大一般不超过10mm,卵泡之间互相挤压,排列杂乱无章,每一个切面数目可在10个以上。
(3)单侧卵巢的上述改变足以诊断。
3.2011年中国PCOS最新诊断标准
201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内分泌学组修订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7月1日发布,自2011年12月1日实施。
(1)疑似PCOS:
月经稀发或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是诊断必须条件。另外,再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
1)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
2)超声表现为 PCO。
(2)确诊PCOS:
具备上述疑似PCOS诊断条件后还必须逐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和引起排卵异常的疾病才能确定诊断。
(3)排除疾病:
迟发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低促性腺激素低性腺激素性闭经、卵巢或肾上腺分泌雄激素肿瘤、甲状腺功能异常、高催乳素血症。
(二)中医辨证要点
本病临床表现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卵巢增大呈多囊样改变(癥瘕)或黑棘皮症等,根据中西医结合宏观加微观辨证,应以肾气亏虚、痰湿阻滞为主,或夹肝经湿热、气滞血瘀、阴虚血瘀,且临证多见虚实夹杂之证,应依据患者个体的不同表现,加以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