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近取诸身,由此及彼
《周易·系辞下》提出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研究方法。它的含义是指从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发生的异常变化来取象,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进行或大或小的形势判断和结果预测。这些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汉书·艺文志》把它上升到“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的高度。
1.“近取诸身”,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由己及人,以人观己。用中医术语表述为“医不病,常以不病调病人”。古时没有所谓的客观指标,也无法制定诊疗标准进行比对,但在诊疗时也要选择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健康人,就是医生自己。这是“近取诸身”的具体运用。《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原意是说诊断时,调医者之呼吸,诊病人之脉候,以正常人的呼吸去衡量病人的情况。即诊断是把健康人作为标准,来衡量病人的脉气与脉象,以正常为镜子照出反常来。
中医针灸术语“同身寸”也是“近取诸身”的产物。“同身寸”是针灸取穴比量的一种方法,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同身寸”的“寸”并没有具体数值,“同身寸”中的“一寸”在不同人的身体上表现为不同的长短;较高的人要比较矮的人的“一寸”要长,这是由身体比例来决定的。所以它只适用于个人身上,不能用自己的“同身寸”在别人身上来找穴位。这也是“近取诸身”以为度量之法的具体运用。
2.“由此及彼”是一种分析思维推理方法,对治疗思想的形成影响巨大。它所强调的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种现象,而应把复杂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考察,层层深入的研究方法,在中医学治疗思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向阳就火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治则密切相关;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明·张介宾在《类经附翼·求正录》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这对中医重视阳气、顾护阳气的扶阳治疗思想影响很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和中医“气血以流通为贵”思想一脉相承,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等治法与此同。
3.察己观人,以己推人,将心比心。这些都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统千古为一理,贯万古为一心”等,都是其在不同领域的表现。明代医学家李中梓以《素问·方盛衰论》“不失人情”四字为纲并加以发挥,以临床见闻和自己的切身体会,写出《不失人情论》。“不失人情”的“人情”,原指“人的病情”,李中梓则有意发挥为“人之常情”,然后又将其别为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和医人之情予以分论,既指出了必须顺应或迁就的人之常情,更多地则列述了不可迁就的人之常情。但也深刻感受到了人之常情的复杂,所以特别强调要“思之慎之,勿为陋习所中”。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近取诸身”,由此及彼,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