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性粒子治疗规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 二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技术进入我国已经有15年历史。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具有微创、局部剂量高、副反应低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深受医患双方所认可。200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俊杰教授引进该技术,并完成我国第一例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此后,我国学者不断努力将该技术与CT、MRI技术结合,在头颈部癌、肺癌、胰腺癌、脊柱转移癌、软组织肿瘤和盆腔复发肿瘤等领域广泛应用,建立了各系统肿瘤技术流程与标准,大大提高了该技术的治疗精度,进而提高了疗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福君教授于2009年主持编写了首部国家卫生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为放射性粒子治疗技术科学化和规范化做出贡献,促进了放射性粒子治疗的健康发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郭金及其团队创造性地将放射性碘-125粒子与支架技术结合,且成功地应用于食管癌、胆管恶性肿瘤、肝癌门静脉癌栓、气道狭窄等的治疗,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上,并被列入国际指南。
国家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也非常重视放射性粒子治疗规范,并将其有序地在我国推广应用,且将该技术列为三类医疗项目管理。
中国医师协会于2015年成立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会针对国内粒子治疗行业涉及学科广、技术水平和规范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着手开展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技术普及、推广和规范化培训工作。令人欣喜的是,由王俊杰教授和张福君教授等牵头组织、国内多数放射性粒子治疗领域的专家参与编写的这部专家共识,是对我国放射粒子技术在各系统肿瘤应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认真梳理,并将其提炼精华、总结教训,凝练成目前这部“稀缺”的重要教材。
这部教材必将为今后我国粒子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国内同道的精诚合作和更多的多中心研究,可以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使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粒子治疗技术造福广大的肿瘤患者。

滕皋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