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病临证心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水花(水痘)

水花是指感染时行疫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又名水痘。临床以发热,皮肤及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结痂,各类疹型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疮疹论》:“其疮皮薄,如水泡,破即易干者,谓之水痘。”明确提出了“水痘”命名及疱疹的特点,其疱疹浆液清亮如水,形状椭圆,状如豆粒,故名。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水痘。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病因病机
由于感受时行邪毒,自口鼻而入,侵犯肺脾,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轻者邪郁于肺卫,重者气营两燔,甚至邪毒炽盛而内陷。
(二)西医病因
西医认为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此病毒存在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疱痂而传染,其传染性很强,从发病前一周到全部疱痂脱落,均有传染性。
二、临床要点
1.发病年龄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于水痘疫苗的普及,现儿童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主要发生于幼儿或青年人。
2.好发季节
冬春季节。
3.接触史
发病前1~3周有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
4.皮损特点
出现发热等前驱症状后1~2天发疹,一般首先发生于躯干,逐渐发展至头面,四肢较少,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针头、米粒大小的斑疹、丘疹,很快变为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经2~3天后水疱干涸结痂。在发病3~5天内,皮疹分批发生,同时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结痂,俗称“四世同堂”。
5.伴随症状
起病较急,常先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6.并发症
继发感染表现为疱液化脓,愈后留有浅表瘢痕;严重者可导致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少数高热患者会并发脑炎、肺炎。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发热,1天后出现红色斑丘疹、水疱、结痂,皮损分批出现,各种疹型同时存在,分布以躯干部为主。
鉴别诊断:
1.水疥(丘疹性荨麻疹) 多发于夏季,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下肢等暴露部位,皮损为风团样的红色丘疹,顶部有小水疱,瘙痒明显。风团样丘疹,剧烈瘙痒为鉴别要点。
2.黄水疮(脓疱疮) 好发于面部等暴露部位,夏秋季节多见,皮损为红斑,上有脓疱,疱较大,疱破结痂较厚,痂为灰黄色,脓水流到处生新疮。脓疱,较厚的灰黄色脓痂,自体接种为鉴别要点。
四、辨证论治
1.邪郁肺卫型
症候:轻度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痘疹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跟脚红晕不明显,舌苔薄白微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
方药:银翘散合六一散加减。
金银花15g,黄芩12g,连翘15g,竹叶12g,荆芥12g,薄荷6g,牛蒡子15g,桔梗12g,生甘草10g,滑石20g,车前子20g。皮肤瘙痒加蝉衣、地肤子,疱液混浊或有脓痂者加野菊花、蒲公英。
2.邪犯气营型
症候:壮热不解,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唇赤,痘疹稠密,颜色鲜红或紫黯,疱浆混浊,跟脚红晕显著,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厚,脉洪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渗湿。
方药:清营解毒汤加减。
生石膏30g,生地15g,丹皮15g,紫草20g,黄连12g,天花粉20g,连翘15g,赤芍15g,栀子15g,玄参15g,芦根10g,生甘草10g。疱浆混浊加竹叶、滑石,大便干加大黄、瓜蒌,咽痛加板蓝根、北豆根。
五、常用中成药
1.板蓝根冲剂
清热解毒,适用于邪郁肺卫的轻症。
2.双黄连颗粒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邪郁肺卫的轻症。
3.五福化毒丸
清热化毒,适用于邪犯气营的重症。
六、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水疱未破时,可将大黄、黄连、黄芩药面配入炉甘石洗剂中混匀,涂于皮损处,可有清热祛湿收敛的功效。
2.水疱破溃后,可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煎汤,放凉后湿敷患处。
七、预防调护
1.注意休息,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切勿搔抓,不宜洗浴。
2.多饮水,饮食宜易消化并富有营养。
3.隔离至疱疹干燥结痂并脱落。对于患者的衣物可采用开水煮沸消毒。
八、临证心得
1.因水痘为外感时行疫毒所致,故在用药上重用解毒药,常用的解毒药有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野菊花、蒲公英、黄芩、黄连,其中板蓝根、大青叶为必用之药,其一解毒,其二凉营,对于高热烦躁者有疗效,其三利咽。水痘和其他病毒性发疹性皮肤病相比,其邪毒多夹有湿邪,故在治疗上还要注意利湿,常用的利湿药有滑石、薏苡仁、车前草。同时可加白术、茯苓,既健脾顾护正气,又渗湿化湿。
2.由于水痘疫苗的普及,现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水痘发病率已大大减低。同时第一代普及接种水痘疫苗的人群为80后,现正值青年,多年前接种的水痘疫苗在体内产生的抗体逐渐减少,故现阶段成人水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人水痘的全身症状较重,在发疹前就出现高热,高热持续数天,容易并发脑炎、肺炎等,要引起重视,必要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同时足量、尽早地给予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静点或泛昔洛韦口服。成人水痘患者的头痛症状多随发热的减轻而消失,但临床中发现咽痛、下颌淋巴结肿痛等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必要时可同时给予头孢等抗生素联合用药,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3.《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记载:“水痘皆因湿热成,外证多与大痘同,形圆顶尖含清水,易胀易靥不脓浆。初起荆防败毒散,加味导赤继相从。”古书指出了水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其中导赤散的应用在水痘的临床疗效中效果不错。导赤散生地、木通、生甘草、竹叶4味药,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方中清热与养阴之品配伍,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滋阴而不恋邪,水痘本身是个病程发展较迅速的疾病,在治疗中也时时注意治实证当防其虚,治虚证应防其实,故方证症均能相合,在组方上可适当应用。
九、验案举隅
患者姓名:李某某。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4年12月。
职业:职员。
初诊日期:2009年9月18日。
主诉:发热3日,全身起红斑、水疱1日。
现病史:患者2周前有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3日前自觉乏力、恶寒、周身酸痛,测体温38.8℃,自行服用“维C银翘片”,发热未缓解,1日前面部出现数个黄豆大小的红斑,后部分红斑上出现水疱,红斑水疱逐渐延及躯干、四肢。
现症:患者全身多发黄豆大小的红斑、水疱,面部及躯干较多,部分水疱疱液澄清,部分水疱疱液混浊形成脓疱。伴有发热,头痛,咽痛,乏力,纳差,下颌部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小便色黄,大便干。舌尖红,苔黄腻,脉浮数。
诊断:水花(水痘)。
中医证型:热毒夹湿,邪犯气营。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佐以利湿。
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1小时温服。
复诊:二诊(9月25日)
患者发热已退,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症状消失,精神好转,仍感咽痛,躯干、四肢、头面大部分水疱已结痂,没有新发红斑水疱,上方去防风、苏叶,加锦灯笼10g、土茯苓20g。
分析:患者为成年女性,水痘病势多较幼儿水痘为重,全身症状明显,并容易产生并发症,故应快速投以中药清热解毒凉营利湿。方中银花、连翘疏风清热解毒,苏叶、防风祛风透邪,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马齿苋、栀子、玄参清热解毒并凉营,生白术、茯苓、生薏苡仁健脾渗湿,牛蒡子既解毒利咽又透疹,竹叶、泽泻清热利湿,生甘草和中解毒,药证相应,得以迅速扭转病势,患者一周后复诊时全身症状大部分已消失,仍感咽痛,水疱已结痂,故去苏叶、防风,加锦灯笼清利咽喉,土茯苓化湿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