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
病者长夏霉天奔走,内踝重坠发斑,下焦痛起,继而筋掣,及于腰窝左臂。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夫下焦奇脉不流行,内踝重著,阴维受邪,久必化热烁血,风动内舍乎肝胆,所谓少阳行身之侧也。诊得右脉缓,左脉实,湿热混处血络之中,搜逐甚难,此由湿痹之症,失治,延为痿废沉疴矣。三年病根,非仓猝迅攻,姑进先通营络,参之奇经为治。考古圣治痿痹独取阳明,惟通则留邪可拔耳。
鹿角霜 生白术 桂枝 茯苓 抚芎 归须 白蒺藜 黄菊花
四肢经隧之中,遇天冷阴晦,疼痛拘挛。痈疽疡溃脓,其病不发;疡愈,病复至,抑且时常衄鼽。经以“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然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盖有诸矣。倘失其治,年多气衰,延至废弃沉疴。
当归须 干地龙 穿山甲 白芥子 小抚芎 生白蒺藜 酒水各半泛丸
从来痹症,每以风、寒、湿三气杂感主治。召恙之不同,由乎暑暍外加之湿热,水谷内蕴之湿热,外来之邪,著于经络;内受之邪,著于腑络。故辛解汗出,热痛不减。余以急清阳明,而致小愈。病中复反者,口鼻复吸暑热也。是病后宜薄味,使阳明气爽,斯清阳流行不息,肢节脉络舒通,而痿痹之根尽拔。至若温补而图速效,又非壮盛所宜。
人参 茯苓 半夏 广皮 生於术 枳实 川连 泽泻 竹沥姜汁泛丸
风湿肿痹,举世皆以客邪宜散,愈治愈剧,不明先因劳倦内伤也。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参、术益气,佐以风药,气壮托出其邪,痛斯止矣。病人自云:手足如堕如无,讵非阳微不及行乎四末乎?此皆误治,致参药过费耳。
人参 生於术 黄芪 归身 肉桂 炙草 煨姜 南枣
风湿客邪留于经络,上下四肢,流走而痛,邪行触犯,不拘一处,古称周痹。且数十年之久,岂区区汤散可效?凡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
蜣螂虫 全蠍 地龙 穿山甲 蜂房 川乌 麝香 乳香 以无灰酒煮黑大豆泛丸
左脉弦大,面赤痰多,大便不爽,此劳怒动肝,令阳气不交于阴,阳维阳二脉无血营养。内风烁筋,跗痹痛,暮夜为甚者,厥阴旺时也。病在脉络。
金斛 晚蚕沙 汉防己 黄柏 半夏 萆薢 大槟榔汁
冬月温暖,真气未得潜藏,邪乘内虚而伏。因惊蛰节,春阳内动,伏气乃发。初受风寒,已从热化,兼以夜坐不眠,身中阳气,亦为泄越。医者但执风寒湿三邪合成为痹,不晓病随时变之理。羌、防、葛根,再泄其阳,必致增剧矣,焉望痛缓?议用仲景木防己汤法。
木防己 石膏 桂枝 片姜黄 杏仁 桑皮
烦劳郁勃之阳,变现热气内风。《内经》以热淫风消,必用甘寒。前议谓酒客不喜甘味,且痰多食少,亦忌甘腻滋滞。用清少阳胆热者,酒气先入肝胆也。酒汁湿著,肠胃受之。理肠以通胃,胃肠气机流行,食加,滑泄颇腻。今者气热,当午上冒,经络痹痛,亦减于平日。主以和阳甘寒,宣通经脉佐之。
童桑 羚羊角 天门冬 枸杞子 白蒺藜 丹皮 茯苓 霍山斛 共熬膏
辛香走窜,宣通经隧壅结气分之湿,有却病之能,无补虚之益。大凡药饵,先由中宫以布诸经。中焦为营气之本,营气失养,转旋自钝。然攻病必借药气之偏,朝夕更改,岂是去疾务尽之道?另于暮夜进营养一贴。
人参 茯苓 桂枝木 炙草 当归 炒白芍 南枣
《周礼》采毒药以供医事,盖因顽钝沉痼著于躯壳,非脏腑虚损,故必以有毒攻拔,使邪不留存,凝著气血,乃效。既效矣,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五。”当此只宜爱护身体,勿劳情志,便是全功道理。愚人必曰以药除根,不知天地之气有胜有复,人身亦然。谷饮养生,可御一生;药饵偏胜,岂可久服?不观方士炼服金石丹药,疽发而死者比比?
何首乌 黑芝麻 桑枝 桂枝汤泛丸
用养肝血息风方,右指仍麻,行走则屈伸不舒,戌亥必心热烦蒸,想前法不效。杞、归辛温,阳动风亦动矣。议去辛用咸。若疑虑途次疟邪未尽,致脉络留滞,兼以通逐,缓攻亦妙。
熟地 龟胶 阿胶 秋石 天冬 麦冬 五味 茯神 蜜丸 晨服
桃仁 穿山甲 干地龙 抚芎 归须 丹皮 红花 沙苑 香附汁丸夜服
背痛得按摩愈痛,吐涎沫,短气腹满,小腹坚,小便不通,大便自利。下身麻木,不得移动,不食不寐,烦则汗出。病机多端,无缕治成法。思冷浊窃踞,阳微不行,为痞塞之象。二气既乖,岂可忽略?引仲景少阴例,急进通阳为要。议用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去须葱白 淡干姜 生炮附子 人尿猪胆汁调下
脉弦右大,弦则为饮,大则胃阳已虚。缘操持萦思,积劳阳虚,致不饥不食,勉纳食物不运。嗔怒,兼以夜卧不安,多寤少寐,恍惚中心懊。忽而腹鸣气震,四肢筋骱,痿弱无力。起病时晨必寒痉,足跗微冷。按是脉症有年,阳虚为本,而痰饮气逆,因虚而聚。夫虚则生寒,实则生热。寝食不安,将及半载,已交四之气中。长夏湿土乘侮脾胃,虑及肌肿腹胀,故周身束筋利机,阳明胃脉是赖。阅医药,气血淆混,寒热互投,不以阴阳偏著,调理宜乎不应。议通补理胃阳为主,疏肝为辅。气宣阳甦,何虑痰浊之蒙昧?以茯苓饮法减术,合薛氏星附六君子意。
人参 茯苓 香附 苏梗 白附 半夏 姜汁 陈皮
周身掣痛,头不可转,手不能握,足不能运,两脉浮虚。浮虽风象,而内虚者,脉亦浮而无力。以脉参症,当是劳倦伤中,阳明不治之候。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束筋骨而利机关,阳明不治,则气血不荣,十二经络无所禀受而不用矣。卫中空虚,营行不利,相搏而痛,有由然也。法当大补阳明气血,不与风寒湿所致成痹者同治。
人参 黄芪 归身 甘草 桂枝木 秦艽 白术
长夏湿痹,经脉流行气钝,兼以下元脉络已虚,痿弱不能走趋,脊膂常似痠楚,大便或结或溏,都属肝肾奇经为病。盖必佐宣通脉络为正治法。倘徒呆补,夏季后必滋湿扰,须为预理。
肉苁蓉 小茴香 巴戟天 归身 远志 鹿角霜 桑椹子 生茅术茯苓 熟地 金毛狗脊 煎膏和丸
脉微而涩,微为阳气虚,涩为阴血伤。去冬已下肢独冷,步趋无力。高年内乏藏纳之司,入夏身动加喘,肉腠麻痹若虫行。此真阳失蛰,胃阳失护,生生意少,岂攻病药石所宜?喻嘉言先生所谓大封大固,莫令真阳泄尽而暴脱,皆为此也。录严氏三因方。
人参 白术 附子
据述:缘季秋外邪变疟,延及百日始愈。凡秋疟,是夏月暑湿热内伏,新凉外触,引动伏邪而发。俗医但知柴、葛解肌。暑湿伤在气分,因药动血,血伤挛痹,筋热则弛,筋寒则急,遂至酿成痿痹难效症。
当归身 桑寄生 生虎骨 枸杞子 川抚芎 沙苑蒺藜
血伤骤加惊恐,气郁热升风旋,清神受蒙为厥。凡厥皆隶厥阴。今左股麻痹,忽爽忽迷,皆肝胆中相火内风,未得宁静。病延数日,左脉小濡,热胜,津液暗伤,不宜纯与攻涤苦寒。经旨以肝为刚脏,与胃腑对待,柔缓濡润,阳和液复,可免痫症。
鲜生地 石菖蒲 柏子仁 阿胶 天冬 茯神
偏枯症,《风论》云:邪中五脏六腑之俞穴,各入门户为病,则四肢不举。然阳主左而阴主右也。又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此外感之邪,或营卫皆虚,邪乘虚入,或虚风内动,皆有之。医者治之,当补正以逐邪,未可逐邪而不顾本元。然治之之法,以阳明为主。
生芪 白芍 当归 防风 续断 萆薢 蚕砂 橘红 虎骨 秦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