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纪事:我的针灸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中风犯人

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刚踏进新针疗法室,传染科就送来一张会诊单,说有个中风病人请我去协助治疗。我觉得有些纳闷,中风病人应该收住内科,怎么会进传染科。

病人住在最靠北的一间单人病房里。传染科主任石医生告诉我,这是十六队(劳改队)一周前送来的,是个老犯人,在沙包里装梭梭柴(农场冬天取暖用)时突然昏迷不醒,经确诊为脑出血性中风。因内科无单独病房不便监管,所以送到他们科。目前病人神志已清醒,希望我能配合针灸。

掀开棉门帘,我不由皱皱眉,室内火墙没有烧,十分阴冷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臭味。病人直挺挺躺着,身上盖了两条被子。听到有人进门,他拼命将戴着一顶破皮帽的脑袋伸出来,因中风失语的嘴巴发出“啊啊”的叫声,两颗混浊的眼珠直勾勾地看着我们,那只没有瘫的左手,在被子里费劲地掏了半天,然后抖抖豁豁地伸出来。我凑上去,他慢慢张开枯干的手掌,竟是暗黄色稀糊糊的一摊大便。

我心里很不满意这样对待病人,但在当时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形势下,不便讲什么。只是对石医生说,这样我没法针灸,至少叫护士生个火,再把病人搞得干净一点,否则如何下针?这时,针灸界正在推广山西焦顺发医师发明的头皮针疗法,其主要适应证就是中风偏瘫。我书已买了,也仔细研读了,而且也在我们自己身上试了,只是苦于没有临床实践过,何不在这一病人身上验证呢。于是我又吩咐,把病人的头发也全部剃光。

第二天下午,我带着有关头针的资料,和助手小周一起又来到传染科。护士小关向我诉苦,昨天给他换那条满裤裆粪便的破棉裤,他就用那只好手死死抓住不放。原来裤腰上缝着232元钱,大概是他一生的积蓄。她们用这笔钱到团部商店替他买了条新棉裤,又买了内衣裤,帮他身上擦洗干净后换上,足足忙到晚上七、八点。余下的200多元钱石医生还替他保存着。病房里,火墙生着了,异味也明显小了。老犯人靠墙坐着,刚剃过的脑袋泛着青光,活像一只葫芦瓢,两颗昏黄的眼珠仍闪着戒视的目光。

我检查了一下,病人为右侧瘫痪,下肢肌力1~2级,上肢肌力为1级,失语。于是我们根据头针资料所示,照葫芦画瓢,用皮尺和龙胆紫药水在他的头部先划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继而定了左侧的运动区和感觉区。以28号1.5寸毫针进针。因为头针对捻转的频率要求很高,我和小周曾苦练过几天,但一在病人头上实践就捉襟见肘,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一会儿就累得不行。加上老家伙又不耐痛,龇牙咧嘴头乱晃。我们俩轮换着捻也出了一身汗。考虑到病情较重,我们操作又不熟练,把资料上规定的留针时间延长一倍,每个穴区足足留针30分钟。

隔了一天。因为白天很忙,我匆匆吃完晚饭,叫上小周就赶到病房。一进门,我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病人竟然穿着他的新棉裤,左手扶着床沿一步步在挪动,尽管他那核桃壳般的脸上毫无表情。要知道在两天之前,他的右腿只能作稍微平移的动作。这简直是奇迹!石医生和小关也一个劲地问,“你们用的什么治法,竟这么神!”

我继续按原法治疗。从第五次开始,为了促进他锻炼,我嘱咐他自己走到门诊来治疗。开始还由小关陪着,至第七次,他独自撑了根拐棍走了近300米来针灸。至第十次时,正好是周末,午后病人不多,我决定给他治疗后,再作一下检查,作为一个疗程的小结,应该是一个典型的病例。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人影,等得实在不耐烦,我正打算去找他,小关来了。她告诉我,“老头出院了。”我一愣;“出院怎么不跟我打个招呼?”小关说:“咋打招呼?十六队来了辆拖拉机,把老头拉回去了。”我有些着急地说;“可他还没有康复呢。”小关说,石医生也讲了。可是他们说,这是犯人,能走路就行了,要真的全治好,说不定给逃跑了。我只能遗憾地叹息一声。

大概在半年之后,我去十六队搞巡回医疗,正推着自行车走在由高大的钻天杨组成的林带路上,忽然听得背后有一阵古怪的喊叫声,只见一个人从树林后面拐出来,正是那个中风犯人。已经是夏天了,他穿的仍是小关为他买的那条棉裤,左手握着根沙枣木棍,脖子上挂了个脏搪瓷碗,面孔依然毫无表情,眼睛中却流露出一种兴奋的目光。一旁陪同我的李卫生员说,老家伙仍然不能讲话,不过生活可以自理,每天自己上食堂打三顿饭。队里已经不叫他干活了。

又过了半年,李卫生员来团医院领药时对我说,“中风老家伙死毬了。”我不由一怔。原来过春节时,他不知怎么地心血来潮,到小店里买了一大碗“苞谷烧”(一种农场自制白酒),一口闷下去,当即就不行了,还没等套马车送团部,便断了气。显然是中风再次复发。

这是我应用头针疗法首个病例,也是效果最明显的病例,可惜在我以后的针灸生涯中很少碰到过起效如此之快的情况。但是也就此开始,我对这一疗法一直情有独钟。

练习头皮针法,右二为著者,左二为小周。

链接

中风恢复期的针灸治疗

概述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系脑部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以偏瘫、失语及昏迷等为常见。起病急骤是其共同特点。包括脑出血、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脑血管痉挛等,后三者统称缺血性中风。针灸救治脑出血和脑梗死,临床上用于急性期的资料虽不少见,但主要用于其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无论古今,中风都是针灸的主要适应证之一,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治疗上基本沿用传统方法。自70年代头皮针疗法问世以后,近30多年来,随着对刺灸之法的深入研究和多种变革之法推广应用,本病疗效不断提高。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方面是对传统体针的深化和发展,其中较有成效的是醒脑开窍法的创制和应用;另一方面是一些主要用于本病的新的穴位刺激法的产生和推广,最引人注目的是头皮针疗法和眼针疗法。

下面介绍的是著者在吸收名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所总结的在中风恢复期针灸治疗的经验。

著者验方

一、处方

主穴:分三组:①运动区、感觉区;②极泉、委中;③天鼎、曲池、三间、足三里、阳陵泉。

配穴:天柱、风池、廉泉、四渎、内关、环跳。

二、操作

主穴三组,每次均取。第一组穴,取健侧。以28号1~1.5寸针,快速刺入并行反复提插30~50次,留针;继取第三组,取患侧。如患者主动抬肩或被动运动时肩关节疼痛者,可在天鼎穴摸压,如肩后疼痛明显,可加配天柱穴摸压,多可触及块状或条索状结节,并伴有明显压痛,在压痛点上直刺进针至得气感向肩臂及后背部放射,行捻转加小提插,以加强针感,运针1分钟左右。此时,嘱患者作抬举活动;凡不能主动抬肩者,可由他人帮助做抬举活动。边运针边运动约1分钟后留针。因肌张力高五指固握难以张开者,可在三间穴向后溪方向进针1.5~2寸,用较强烈的捻转泻法,运针30秒左右,至五指完全张开。再以常规针法针其他穴位,至得气。将头穴二对毫针接一电针仪,曲池、三间和足三里、阳陵泉各一对,接通另一电针仪。头穴频率为240次∕分钟;肢体穴频率为60次∕分钟。要求:头部有明显的针感;上肢有轻微震颤感,下肢足背、足趾出现节律性背屈。留针25分钟。针感以患者可耐受为度。出针后,取第二组穴位,按醒脑开窍针法,针入至肢体抽动三下后出针。配穴据症酌加。其中,风池用于有高血压患者,取双侧,针时,令患者直坐正视,针尖向同侧瞳孔方向刺入,进针1寸左右,得气后行小幅度捻转片刻后留针;廉泉穴用于语言謇涩者,进针约1.5寸,以针感达舌根为宜;四渎、内关、环跳用于瘫痪肢体恢复不够理想时,用常规针法,其中四渎直刺,进针不宜超过1寸。每周针2~3次。

体会

本方是著者博采众长所总结出的,是一个综合方。在组成上,其将焦氏头皮针穴、上海已故名家方幼安教授的经验穴及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熔于一炉;在针法则结合了针刺手法和电针法。值得一提的是天鼎、天柱、三间三穴,以往文献记载和现代报道均少见能治中风偏瘫,方幼安教授通过临床摸索发现:中风患者上肢呈痉挛性瘫痪时,天鼎、天柱穴可出现结节,并有明显压痛,针刺此二穴对消除肩关节运动疼痛和改善上肢肌力有良好效果。针刺三间穴并用较强的捻转手法,可使紧握卷缩的手指立即张开,并能维持一定时间。多次治疗后,可逐步使之松解。在电针的使用上,头针要求频率较快的密波,而体针则以疏波为主,最好用两台电针仪。如无此条件,可分两次使用,即先连头针,再连体针,各刺激15分钟。其次,连接足三里和阳陵泉二穴,要注意对足部下垂和内外翻的患者,在通电时应使其出现下肢足背、足趾出现节律性背屈,如不出现这一现象,宜适当调节二穴针刺的深度和方向。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患者配合治疗十分重要。著者在对数以百计的中风偏瘫患者治疗的过程体会到,除了有效的针灸方技外,对患者来说做到抓紧早期就医、积极功能锻炼、坚持长期治疗这三点,对本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