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老年流行病学

一、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简称“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和严重,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其他年龄组人群的2~3倍,且多病共存情况严重。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全球慢性病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有38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到总死亡人数的68%。2012年我国居民死因监测报告显示,在前10位死因中全人群慢性病死亡已占到总死亡的85.4%,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慢性病死亡已占到总死亡的92.6%。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头号健康威胁,在总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已接近70%。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数量增多,若不及时有效控制慢性病,将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二、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率

1.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的整体情况

2013年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1.8%,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是东部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最高,中、西部较为接近。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差别大于东部地区(表2-3)。

表2-3 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整体情况

2.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

20年来城乡老年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持续上升,近10年来的增长快于前10年。城市地区慢性病患病率始终高于农村地区,但差距逐渐缩小(图2-2)。

3.老年人口不同性别的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老年男性慢性病患病率为67.1%,老年女性为76.3%,各类地区老年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老年男性。城市地区慢性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西部最大,老年女性为85.5%,老年男性为74.8%;东部慢性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最小,老年女性为84.9%,老年男性为77.1%;农村地区则是中部慢性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最大,老年女性为65.6%,老年男性为54.4%;东部慢性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最小,老年女性为70.6%,老年男性为61.7%。农村地区慢性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略大于城市地区,城市老年女性为84.9%,城市老年男性为77.1%,农村老年女性为66.5%,农村老年男性为56.6%。

图2-2 不同年份调查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

4.老年人口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morbidity rate)呈现上升趋势,80岁以后慢性病患病率的增长趋缓,85岁以后慢性病患病率略有下降(表2-4)。

表2-4 老年人口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病患病情况

城乡慢性病患病率的年龄别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农村地区各年龄段之间的差距小于城市地区。随着年龄的增加,城乡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的差距逐渐增大。

城乡不同年龄段的慢性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有所不同。城市地区85岁及以上组性别差异最大,女性为70.9%,男性为77.3%;农村地区65~69岁组的性别差异最大,女性为68.4%,男性为55.6%。城市地区85岁及以上组出现了男性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女性的情况,而农村地区各年龄组均为女性高于男性。

与2008年调查结果比较,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均明显升高,60~64岁组以及85岁及以上组增加的幅度略小于其他年龄段(图2-3)。

图2-3 不同年份调查老年人年龄别慢性病患病率

5.老年人口慢性病的疾病顺位

老年人口前五位的慢性病疾病顺位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这五种疾病的患患者次占总患患者次的69.7%。城市地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农村地区老年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表2-5)。

表2-5 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及构成

6.老年人口患多种慢性病情况

老年人口患1种慢性病的比例为33.6%,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为16.2%。城市地区老年人患多种慢性病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表2-6)。

表2-6 老年人口患多种慢性病的比例

7.我国老年人口常见慢性病患病率

(1)高血压: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hypertension)的患病率为66.9%;老年女性患病率高于老年男性,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5.4%,老年女性略高于老年男性(47.2%vs.43.5%),城市明显高于农村(53.3%vs.41.6%),而不同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治疗率为87.9%,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老年女性高于老年男性(90.6%vs.84.6%),城市略高于农村(89.2%vs.87.0%)。高血压控制率为14.6%,男性和女性之间差别不大(14.9%vs.14.4%),但是城市的高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农村(20.2%vs.11.0%)。

(2)糖尿病:

60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总患病率为19.6%,老年女性高于老年男性(20.8%vs.18.3%),城市高于农村(25.0%vs.17.0%)。糖尿病知晓率为42.3%,老年女性高于老年男性(43.8%vs.40.5%,城市远高于农村(52.3%vs.35.2%)。糖尿病治疗率为93.5%,城市和农村地区无差别。糖尿病控制率为36.7%,老年女性略高于老年男性(38.1%vs.35.0%),农村地区高于城市(37.9%vs.35.6%)。

(3)心血管疾病:

根据2010年“我国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自我报告的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患病率为1.3%,男女无差异。城市老年人自我报告的患病率高于农村(2.1%vs.1.4%)。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和成人健康研究(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SAGE)项目的研究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我报告的脑卒中患病率为5.7%,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提高。老年男性的患病率高于老年女性,农村居民略高于城市居民。

(4)抑郁症:

抑郁(depression)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研究数据显示,2000—2012年我国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检出率为22.8%。根据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显示,城乡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6.8%,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6.4%,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0.0%,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城市老年人。60岁及以上组的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75岁及以上组;离异和丧偶的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分别是44.4%和37.6%。女性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男性;自评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自评健康状况好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越低,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对生活不满意的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达79.1%;社会活动越不积极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每天进行社会活动的老年人,从不活动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城乡分别为23.4%和32.2%;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高收入人群;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不患慢性病的老年人。

(5)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更常见。2010年阿尔茨海默病的年龄别患病率在60~64岁年龄组为0.5%,85~89岁组的患病率为18%,95岁及以上组的患病率则上升至48%。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患病率在60~64岁组为1.3%,95岁及以上组的患病率则上升至60%。相关统计资料报道,我国AD患者从1990年193万增至2010年569万。在60岁以上人群中AD发病率为6.25/1000人年。中国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痴呆症的总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6.05%vs.4.40%,P ﹤ 0.001)。

(6)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高,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和致残率均呈升高的趋势。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85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4.0%。中国目前大约有200万帕金森病患者,每年新发病的患者人数高达10万人次以上。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7%vs.1.6%)。研究发现有20%以上的老年人自述存在运动障碍,其特征为存在不自主的肌肉震颤,需要长期照护和帮助。

(7)关节炎: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关节炎的患病率为25%。女性关节炎患病率高于男性(30.0%vs.20.0%),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26.6%vs.23.1%)。

(8)慢性阻塞性肺炎:

根据2010年全国调查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病率为15.5%,老年男性显著高于老年女性。

(9)哮喘: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哮喘的患病率为3.4%。老年人哮喘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男性哮喘患病率高于老年女性(4.0%vs.2.8%)。

(10)肿瘤:

肿瘤(tumor)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类为大家关注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29.16/10万(男性1297.96/10万,女性777.18/10万)。中标率为1019.25/10万,世标率为987.87/10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8.96%。城市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40.33/10万(男性1291.06/10万,女性806.93/10万),中标率为1021.20/10万,城市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7.08%。农村地区发病率为1016.07/10万(男性1305.99/10万,女性742.06/10万),中标率为1015.53/10万,老年人群恶性肿瘤患者占全部恶性肿瘤患者的61.39%。城市与农村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率接近,但城市老年女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全国老年人群中,肺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第1位,其次为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共占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67.70%。老年男性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发病第1位的仍是肺癌,其次为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和食管癌。

三、健康风险因素

我国近80%的老年人的死亡归因于饮食风险(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高血压、吸烟、空腹血糖升高、空气污染(室内及室外)和缺乏锻炼。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中,超过50%可归因于饮食风险和高血压。

《我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2010》数据显示,与60岁及以上的老年女性相比,在经常吸烟、饮酒、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缺乏锻炼和体质指数高因素中,以上风险因素(risk factors)在老年男性中更为常见,尤其是在吸烟和饮酒方面。在营养和体重方面,超过50%的老年人缺乏锻炼且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而近30%的老年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偏高。农村和城市居民的危险因素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居民危险因素的总流行率高于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室内空气污染、老年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和身体活动不足等危险因素的流行率要高于城市地区。

1.吸烟

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吸烟率为22.4%。老年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老年女性(41.5%vs.4.3%),农村地区老年人群的吸烟率略高于城市老年人群(23.7%vs.19.9%)。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戒烟成功率相同(25%),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戒烟更困难,戒烟成功率分别为22%和31%。

2.饮酒

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总饮酒率为22.4%。老年男性的饮酒量高于老年女性(37.9%vs.7.6%),农村老年人群高于城市老年人群。我国老年人群危险饮酒(导致不良后果的饮酒)率约为9.3%,老年男性过量饮酒率高于老年女性(10.5%vs.4.2%)。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有害饮酒(已造成身体和精神损害的饮酒方式)率为11.4%,其中老年男性高于老年女性(13.3%vs.4%)。农村老年居民的有害饮酒率也高于城市老年居民(13.3%vs.7.5%)。

3.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定义是每天摄入的蔬菜和水果量少于400g。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与年龄的增长呈高度相关。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比率为56.6%,老年女性略高于老年男性(58.5%vs.54.6%)。我国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群饮食结构不合理情况比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60.0%vs.49.5%)更为常见。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三大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低于推荐的每天标准摄入量。尤其在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三大营养物质的平均摄入量要比老年城市人群低很多。虽然推荐的牛奶摄入量为300g,我国老年人的平均摄入量只有33g。老年城市人群的牛奶摄入量是老年农村人群的3倍多(62.8g vs.18.6g)。老年农村人群鸡蛋和豆类的摄入量分别为24.3g和24g,而老年城市人群分别为32g和38g。

4.缺乏锻炼

约有84%的老年人不经常锻炼。“频繁身体锻炼”的定义是每周锻炼至少进行3次,每次至少10分钟。老年男性身体锻炼率略高于老年女性(14%vs.12%)。老年城市人群的身体锻炼率显著高于老年农村人群(24%vs.7.1%)。

5.体质指数

根据“我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数据,老年人的体重分为低(BMI﹤18.5)、正常(BMI 18.5~24)、高(BMI 24~28)和肥胖(BMI﹥28)四个类别。在2002—2010年间,我国高BMI和肥胖率分别从24.3%和8.9%上升到32.3%和12.5%。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低BMI的比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而高BMI和肥胖的比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一般而言,我国老年女性和老年城市人群中高BMI和肥胖的比率分别高于老年男性和老年农村人群。老年人群低体重率由2002年的12.4%下降至2010年的6.7%。2002年老年农村人群的低体重率明显高于老年城市人群(14.9%vs.5.4%)。

6.室内及室外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木头、煤碳、稻草/秸秆或其他烹饪或取暖燃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SAGE项目报告,约4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做饭时使用非清洁燃料。老年农村人群使用非清洁燃料的比率远高于城市(89%vs.7.1%)。在城市,多数家庭使用液体或气体燃料(92.8%),而农村地区的多数家庭则使用固体燃料(86.1%),从而导致室内污染更为严重。我国很多地区的室外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根据我国环境监测总站2013年空气质量监测调查结果,只有海口、拉萨和舟山等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而北京-天津-河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空气污染程度根据季度划分,第一和第四季度空气污染程度最重。例如,第一、四季度74个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达到96μg/m3和93μg/m3,是第二和第三季度的两倍。

四、我国老年人健康自评

老年人的客观身体状况得到广泛关注,一般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来衡量,但老年人的主观健康状况也不应当被忽视。健康自评(health self-assessment)是个体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2011—2012年北京大学全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按照自然属性(年龄、性别、居住地)划分的不同老年人群中,年龄较小的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好;男性比女性健康自评状况更好;城乡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差别不大。在依据社会经济结构特征划分的不同老年人群中,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更好;有配偶和无配偶老年人之间的差别不大;与家人同住的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更好,住养老院的老年人健康自评最差,这是因为与家人同住的老人能更多地接受来自家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此也更乐观豁达;老人的经济状况越好,健康自评越好;社区提供服务和不提供服务的老年人之间健康自评的差异不大。在按照生活习惯划分的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群中,吸烟、喝酒的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更好;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的老人健康自评较好。在按照患病或损伤状况划分的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群中,未患慢性病和近两年未患过重病的老人健康自评状况更好。在按照心理状况划分的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群中,无消极情绪的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更好。在按照其他项划分的不同特征的老年人群中,双亲健在的老人遗传基因较好,并且未受过丧父或丧母的重大挫折,因此健康自评状况最好,双亲均去世的老人自评健康状况最差,童年生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在老人间的差别不大(表2-7)。

表2-7 不同特征老年人群的健康自评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大学2011年全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计算所得

五、失能老人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衰老和退行性疾病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不断增加,各个组织器官逐步出现功能衰退,导致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WHO将失能(disability)解释为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活动能力或生活能力的丧失或受限,是个体健康测量的重要指标。在老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失能通常是指老年人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是评估老年人基本的独立生存和活动能力的测量工具,目前这一工具已经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对老年人失能状态的评估。

在涉及老年人日常行为活动能力评价的大型调查研究中,我国多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测量指标。独立生活所需要完成的日常行为活动通常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是指吃饭、穿衣、如厕、室内移动、洗澡等旨在维持生命持续条件的基本日常活动,如果这部分能力受损,老年人独立生存的状态将无法维系,需要外界提供持续的、及时的服务支持。第二个层次是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指老年人能够完成基本的社会性活动所需的能力,包括家务劳动(诸如洗衣、做饭)、购物、管理财物、打电话、乘坐交通工具、服药等活动,老年人完成该类活动的能力受损不会直接危及他们的生命,但是其对周围环境的参与和控制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对于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仍然完好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可以借助于各项预约服务的支持实现独立生活。但是,对于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的老年人而言,在独立生活方式下很难及时获得他们所需的照料和支持。美国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将BADL和IADL作为评估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最重要指标,他们将照护服务界定为包括针对基本日常生活自理活动(如穿衣、洗澡、如厕等)提供的支持,在工具性生活自理活动(如服药管理、家务劳动等)方面提供的帮助,以及健康维护(如养生)服务等。在我国社会保障和支持能力较低的情况下,BADL受损的老年人群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更迫切,因此,我国在对失能老年人的评估中将BADL受损的老年人群作为首要的研究目标人群。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约为33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9%,其中有1084.3万老人属于完全失能老人。分城乡来看,我国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的比例,分别为5.0%和6.9%,农村高于城市。按照国际通行的ADL量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完全失能老年人中,84.3%的为轻度失能,中度和重度失能的比例,分别为5.1%和10.6%。其中,农村轻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高于城市13个百分点,而城市中度和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比重分别比农村高出5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完全老年人失能的比例最高,为8.8%;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为7.4%和6.7%;而东部地区完全失能的比例最小,为4.8%。不论是哪个地区,完全失能老年人中,轻度失能的比例都是最高。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特征来看,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评差的比例高达近七成。超过八成的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病。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则更为严重,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1.1%和50.9%。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郁症状的比例分别达到45.9%。特别是中、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心理抑郁状况则更为严重。

而有研究将2010—2011年期间进行的我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sample survey of the aged population in urban/rural China,SSAPUR)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CHRALS)这三项老年专项调查数据合并测算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状况,推算同期我国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超过1989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约为664万,占失能老年人口总数的27.34%。在失能老年人中,男性约为869万人,占失能老年人总数的43.69%;女性超过1120万人,约为失能老年人群总量的56.31%。城镇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超过748万人,约占失能老年人口总数的37.62%,其中男性约为347万人,女性接近402万人;农村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为1241万,占失能老年人口的62.38%,其中男性约523万,女性超过718万人。从失能老年人口的数量分布来看,失能老年人中以女性居多,而且绝大多数的失能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地区。2010年的城乡地区,中重度失能老年人的规模接近431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92%,其中城市老年人口中的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数量接近126万人,而在农村地区则超过215万人,农村老年人口中重度失能的风险以及失能人群的绝对规模均高于城市。即使经历了较高的死亡淘汰风险,农村老年人群的失能率也超过城市老年人群,预示城乡老年人群中存在着严重的健康不平等现象。老年男性的失能率远低于老年女性;农村老年女性人群的失能率最高,而城市老年男性人群的失能率最低。可以看出,失能老年人中以老年女性居多,而且绝大多数的失能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老年女性成为失能风险最高的人群,农村地区男女两性老年人在失能率上的差距也远远超过城市,以上差异反映了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在健康方面存在更为严重的性别不平等现象。

从我国失能老人得到的照料现状看,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家庭照料仍是最主要的照料形式,城市和农村老人依靠家庭照料的比例分别达到81%和94%。接受居家有偿照料和机构照料的失能老人比例较低,且农村失能老人远低于城市失能老人的比例。在选择照料类型上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目前儿子和儿媳仍是失能老人家庭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农村约有63%的失能老人得到来自儿子和儿媳的照料,城市约有44%的失能老人得到儿子和儿媳的照料。而城市中女儿承担照料的比例与儿子并无显著差异,远超过农村女儿和城市儿媳照料的比例,这说明城市女儿在家庭照料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城市中主要由儿子和女婿照料的失能老人约占29%,主要由儿媳和女儿照料的约占44%;即使在传统习俗中更依赖儿子养老的农村,主要由儿子和女婿照料的占36%,而儿媳和女儿照料的失能老人占41%,可见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女性相对而言更多地承担了照料老人的工作。约1/4左右的男性失能老人依赖其配偶照料,而对于女性失能老人而言,只有5%左右得到配偶的照料,这与我国女性老年人寿命相对更长及老年丧偶较多相符合。

国内外多数研究显示年龄、性别、慢性病患病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功能状况等因素均对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高龄是失能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组老年人失能率为0.68%,70岁组老年人为2.15%,80岁组老年人为6.49%,90岁组老年人为18.56%,100岁组及以上老年人高达29.19%,老年人口失能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快速递增趋势。增龄可以引起老年人的身体结构或功能改变,导致感觉器官功能减退、心肺功能下降、骨骼肌萎缩、日常活动量的减少等,这些都是可能导致失能的直接因素。女性是老年失能的高风险人群,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总失能率为2.95%,老年女性失能率高于老年男性(3.35%vs.2.52%)。老年女性失能率高于老年男性,这可能与女性习惯久坐的生活习惯影响骨骼系统健康或肌力有关,对于存在低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患关节疾病、眼病、认知功能损伤以及抑郁症的老年女性,其失能的情况较老年男性会更加明显。慢性病患病情况也是失能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易发生失能,尤其是患有精神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尤为明显,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动脉硬化性脑病、脑卒中后遗症等。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尿毒症期和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患病期间多数食欲较差,常伴有恶心、腹胀的症状,严重影响了营养状况,发生失能的风险也较高。家庭收入水平高、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失能率偏低,可能对基本的健康维护知识知晓率高,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和经济投入也高,并且愿意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和规律的体育锻炼,从而成为一个保护因素,失能率较低。老年人所处的婚姻状态和家庭功能状况对失能风险的影响,可能与这些不良的生存状态,往往伴有不良身体状况,如情绪低落、药物使用增加等相关。

2010年,我国60岁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为17.22岁,其中女性为18.53岁,超出男性2.38岁;60岁老年人的带残存活时间为2.53年,其中女性为2.75年,超过男性0.71年。老年女性的平均余寿和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均超过老年男性,但如果以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在余寿中所占的比重来评价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则老年女性在这一指标上的表现不及老年男性,而且这一特征随年龄增加不断扩大,其存活人群的生命质量低于男性。

(刘尚昕 高 超 谭 潇 于普林)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17年(修订版)2017[R].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7.

2.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World population ageing 2013.New York(NY):UN DESA,Population division,2013.

3.总报告起草组.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老龄科学研究,2015(3):4-38.

4.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World population ageing 2015,(ST/ESA/SER. A/390).NewYork,2015.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

6.蔡玥,孟群,王才有,等.2015、2020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6,33(1):2-4.

7.蔡玥,薛明,王才有,等.我国居民2030年预期寿命预测及国际间比较.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7,14(1):82-87.

8.张航空.我国老年人口受教育水平现状及其变动.中国老年学,2016,36(5):1215-1216.

9.王广州,戈艳霞.我国老年人口丧偶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老龄科学研究,2013,1(1):44-55.

10.杜鹏,谢立黎.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队列分析.人口与经济,2014(6):3-11.

11.晏月平,吕昭河.中国女性老年人口健康与经济性收入来源比较分析——基于六普数据.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6):123-132.

12.WHO.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2014[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

13.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2[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

14.李成福,孙林娟,王勇,等.慢性疾病对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7,34(3):424-426.

1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2a).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Estimates for 2000-2012.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Geneva:WHO,2012.

16.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2016[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6.

17.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SCDC).(2012).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SAGE)Wave 1:China national report.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2.

18.姜向群,魏蒙,张文娟.我国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人口学刊,2015,37(2):46-56.

19.张文娟,魏蒙.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和时间估计——基于合并数据的分析.人口研究,2015,39(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