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老年人的情绪情感特征

一、情绪和情感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体验涉及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喜悦、恐惧、愤怒、悲伤,烦恼都属于情绪,积极的情绪使我们体验到舒适,消极的情绪使我们感到不适。在社会心理的意义上讲,情绪和情绪的表达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向其他人表达情绪有助于自己的生存,并且能够通过他人的情绪来预测他人行为的发生。除了人类之外,动物也可以拥有情绪。但是情感却是人类所独有的,即对情绪的主观体验。

情绪的表达主要分为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两种。表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研究表明,即使是先天失明的儿童,不具备后天学习表情的条件,他们依然能够表达出和其他人一样的面部表情。

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将参与者分为两组,给每组的参与者分发相同的一支铅笔和一幅漫画,不同的是,让一组参与者把笔竖着含在嘴里,另一组参与者则将铅笔横着叼在嘴里,然后同时看漫画。结果发现,横着叼铅笔的参与者觉得漫画更有趣。这是因为,横着叼铅笔时,被试的面部表情更像微笑,而竖着含铅笔时,则接近皱眉头生气的样子。这就是著名的面部表情反馈假说(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该假说认为,只要人为地控制面部表情,就能产生或增强与这种表情相对应的某种情绪。

如果一个朋友对你说“你真讨厌”,你会感到生气吗?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肢体语言。如果对方是面带微笑,语调上扬地说出这句话,你多半会判断为他/她在和你开玩笑;但是如果对方对你怒目而视,握紧拳头说出这句话,你就会判断为对方生气了。一个坐着的人,感到放松的时候,身体一般会后仰;对某事感兴趣或者紧张的时候,身体通常会前倾。如果想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一个小秘诀就是,可以稍微模仿别人的手势,这会使对方感到亲切感,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纵向研究表明,人步入老年期之后,各项认知功能开始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如归纳推理、空间定向、知觉速度和情节记忆等。那么老年人的情绪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消极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情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情绪水平和幸福感倾向于维持在一个高的水平。这种认知和情绪不同的矛盾现象,被称为老化悖论(paradox of aging)。更值得一提的是,一项23年的纵向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极情绪逐渐递减,而且年龄越大,消极情绪下降的速度越快。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斯滕森(Carstensen)教授提出的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试图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该理论建立在时间知觉的基础之上,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未来尚存时间的判断减少,所以根据这种主观知觉,在内部调整了社会目标的优先级,将情绪管理的目标置于其他目标之前。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主要由三个理论假设构成,首先认为社会互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其次,认为个体的期待决定着行为;最后,认为人的行为受多个目标的驱动,而对于目标的选择,决定着个体做出的行为。在这种目标的指引下,老年人在选择社交伙伴的时候,也更倾向于选择在情绪层面有良好交流的群体,同时,在患有绝症面临死亡的年轻人群体当中,也出现了相同的现象。一项针对中国老年人自传体记忆的研究也显示,与青年女性相比,老年人提取的积极记忆显著更多,支持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的观点。

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可知,在老年人当中,情绪管理的目标是优先的。采取什么样的情绪调节策略,与老年人的情绪体验也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当老年人更多地采取认知重评策略来调节情绪,用积极的观点来看待自己遇到的困难时,可以增强正性情绪,减少抑郁情绪;反之,用过度沉思这种负性情绪调节策略的时候,会更聚焦于思考自己的缺点,体验到更多抑郁情绪。了解老年阶段的这些情绪特点,可以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工作和医疗工作,帮助老年人提升正性情绪,进而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