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抗击SARS启示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防治SARS实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中医对SARS辨证论治的理论认识

传染病,尤其是暴发流行性传染病不但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也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由于病原体的繁多和不断变异及新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常规的防治理念、措施与方法,虽然对传染病的防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过多注重于病原体本身,而忽视了在抗病过程中机体自我保护的适应性反应和主动性抗病能力的调整和增强,这是传染病防治中的一大缺陷。通过上述对中医抗疫史的回顾,能清楚地看到中医理论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防治疾病强调祛邪和扶正的有机统一,既强调“以物制气”的祛邪法为第一要义,又强调“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病防变理念,注重调整机体正气,调动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还有“伏邪”理论指导在感受邪气但尚未发病阶段的治疗,在我国古今历史上防治瘟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SAR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广东医务人员在全国最早接触,毫无经验,缺乏思想准备。我们遵循中医学的理论,经过交流和实践,从中医学的角度对本病形成如下认识。

(一)本病属温病范畴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温病是由温邪引起,以发热为主症,易伤阴化燥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包括四时温病和温疫等多种疾病在内。SARS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病程中易出现伤阴耗气,有卫气营血或三焦的传变规律,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广东中医先将本病归属温病范畴,并按温病发展变化规律进行辨证论治,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亦得到中医学术界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二)病名看法

国内同行专家有不同认识,就广东省内专家意见来说,最早本病在11月,高峰期在2月,属秋末冬初,又有明显热势盛,湿的证候明显,当时诊为伏暑。后来本病春季并未控制,陆续仍有发病,改诊为风温夹湿。从北京及华北部分省市发病情况看,3月首发,4月至5月上旬为高峰期,专家意见就很不一致,提及的病名有风温、春温、瘟疫、寒疫、伏气温病等。

四时温病病名按季节和主气而命名,是传统中医温病学家所创立的,有临床指导价值。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出现不同的命名,是可以理解的,但也看出中医病名的缺陷。

从全国发病和流行情况看。本病应属温病中疫病范畴,以时疫命名为好,因为不同地区,季节主气不同,病邪的性质和特点就不一样,可以表现为风热、温热、湿热、暑湿、暑热等不同症状。根据中医审证求因的理论,有多种说法并不奇怪。用时疫能体现本病的流行性和传染性,又能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性及其主气。从本病病位来说在肺系,疾病性质是热证,因此,我们认为用肺热时疫命名比较妥当,这体现出继承中有所创新,是否恰当供专家讨论。

(三)病因认识

现代医学研究已查明,SARS是新种冠状病毒所致。从基因测序发现某些野生动物有SARS样病毒,可能是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中医临床观察到,这种病毒是湿邪或湿热之邪(特别是广东)。湿邪致病特点呈多样性,可兼风热、温热、暑热等病邪致病。湿邪致病还有双重性,湿久蕴化热,变为湿热,亦可湿盛阳微,导致寒湿。

从广州医护人员聚集性感染病例观察,大多是湿热秽浊之疫邪所致。少数为寒湿疫疠所致。广州社区散发病例观察,部分为风温夹湿(疫),有的有传染性,有的未发现传染;部分为温热夹湿之疫。总的来看,湿热秽浊疫邪所占比例为最多。

(四)发病特点分析

本病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两个方面,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邪气数量和毒力超过人体防御能力,则易感染SARS。

本病虽然有很强的传染性,但并不是所有密切接触者均会感染。中医认为除与个体的正气强弱有关外,也与环境、情志、饮食等有密切关系。

岭南温病湿热证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表明:成功的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致病微生物是形成湿热证的主要因素,湿热环境、高脂饮食是辅助因素,三者不可缺一,否则很难建立温病湿热证的动物模型。从中启示SARS的易感人群除近距离密切接触的关键因素外,当要注意环境和饮食因素。从防治实践中亦证明,改善病区空气条件,注意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大大降低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染率。从季节的变换亦告诉我们,随着广州和全国各地气温的升高,这个属中医阴邪湿邪之病毒,生存能力大大减弱,SARS的发病人数逐渐下降,也验证了中医的这一观点。

(五)病机探讨

中医学术界对本病是新感?还是伏气?是按卫气营血或三焦或是六经传变规律传变?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从实践中观察到,本病症状有发热、恶寒或恶风、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严重的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后死于呼吸衰竭、心衰、多脏器损害、DIC等,并且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性。故而本病应属于感而即发的新感温病,而非“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伏气温病。患者初期为风温兼湿之疫毒,或湿热秽浊疫毒侵袭肺卫,或侵犯卫气,随之湿热久蕴化毒留恋气分,出现邪毒壅肺,肺热移肠。严重者,营阴受损,邪入营血,晚期可出现内闭外脱或阳气暴脱的危象。因此,本病的传变过程,符合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参之用三焦传变,比较符合温病的理论。其基本病机是湿热壅阻,肺失宣降,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之证。

(六)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

发挥中医整体治疗、辨证论治的优势。中医治病的思维方式和西医不同,西医主要针对病原体,针对与疾病有关的某个脏器考虑,中医对病原体认识是笼统的,均称之为疫邪,着眼邪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正邪相争的病势,双方力量对比的状态。注重脏与脏、脏与腑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就SARS而言,病位虽在肺,但中医辨证邪可在少阳,在膜原,在肠,在心包。在病程中可能有痰,有气虚,有伤津。此外,对同一个病,中医认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个体,其证候表现有所不同。因此,只有发挥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原则,才会取得疗效。若千人一方,就会丢掉中医的精华,跟着西医治疗的思维方式,中医是不会有明显优势的。

本病从广东地区发病情况来看,证候轻重不一,比较复杂多变,根据邪正相争的发病观点,可分为轻症、重症、严重症、恢复期进行辨证论治。轻症时充分发挥中医优势,阻止病情向重症发展;重症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抗生素的剂量;恢复期中医药应发挥其优势。临床实践中要贯彻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未病防病,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发。

(吴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