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冀
一、名家简介
陈可冀,男,主任医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专家委员会资深委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香港浸会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名誉教授,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与老年医学临床研究。现为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中国药典委员会执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药质量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华老年医学杂志》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及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杂志主编,eCAM(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杂志心血管专栏特邀主编(2010—),曾任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1993—2001),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2004—2008),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1979—2009)。
二、治学之路
(一)博采诸家,融汇创新
陈可冀教授于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古而今,闽江灵气哺育英才,福州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家庭熏陶不断滋养着他的童年,他少年时住处离一家医院很近,常常目睹患者解除病痛时的欢欣与丧失亲人时的痛苦,在他心中逐渐树立了学医救人的远大志向。陈可冀教授1949年高中毕业考入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开始了5年的西医学习生涯。学业优秀的他毕业后留校任内科助教,兼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1955年12月,根据毛泽东主席“成立中医研究院”和“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的指示,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1956年4月,陈可冀教授奉调来京学习中医,他在中医研究院报到时,遇见了以78岁高龄应召到京的著名中医大家冉雪峰,后来他有幸成为素有“南冉(雪峰)北张(锡纯)”之称的冉老的“关门弟子”。他和冉老共同在高干外宾治疗室工作,随诊了数以百计的前苏联来华专家、各国友人以及领导干部,包括陈毅、陈赓、乌兰夫、林枫、彭真、郭沫若、陈嘉庚、邓拓等,效验卓著,确凿的中医临床疗效坚定了他对中医学的信心。冉老认为想学好中医、精通中医,首先应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潜心领会,而后再深究后世诸家流派学术源流,撷取精华,心有所获,临证方能“变化在我”。冉老毕生钻研伤寒,尤其推崇徐灵胎的《兰台轨范》,对徐氏的观点极为认同,“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或病名同而病因异,或病因同而病症异,则又各有主方,各有主药。千变万化之中,实有一定不移之法,即或有加减出入,而纪律井然”。这里的辨证论治和专病专方的思想给陈可冀教授很大启迪。
临诊之余,冉老系统指导陈可冀教授学习中医学经典著作。冉老中医经典娴熟,功底深厚,常常背诵如流,援古证今,令人豁然开朗,如沐春风。冉老认为经方是群方之祖,临证则经时同用,尤其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如治风病用风引汤、越婢汤、宣明地黄饮子等;治历节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治厥证用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治喘证用麻杏石甘汤、定喘汤及清燥救肺汤;治水肿用防己茯苓汤、己椒苈黄丸、局方五皮饮等。经方疗效卓著,让陈可冀教授真切体会到古方能够治今病,古方可以经久长新。冉老在学术上主张融汇张仲景《伤寒论》和后世的温病学说于一体,认为“伤寒原理可用于温病,温病治疗可通于伤寒”,所以既能遵古法,用经方和古方,又能灵活运用时方,效果卓著。这种经方时方灵活运用的思想后来在陈可冀教授的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冉老身上,陈可冀教授看到了老一代中医学家在学术上水滴石穿、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他跟随冉老学习侍诊历时两年半,培养、孕育了他对中医学的浓厚兴趣,并开始了他后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新生命。
在跟冉雪峰教授学习的同时,陈可冀教授的才华也受到另一位著名经方派大师岳美中先生的赏识。岳美中先生主张学宗三家(张仲景、李东垣、叶天士),临证主张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多有新的创见。陈可冀教授认真聆听岳美中先生讲授《金匮要略》,并随从岳老到北京协和医院、北京人民医院会诊病人,期间岳老重用野山参和黄芪降尿素氮治疗尿毒症获显著效果的经验使陈可冀教授感佩不已,岳老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也给他很大启示。“法崇仲景思常沛,医学长沙自有真”。岳美中先生匠心独运,临证善用仲景经方愈大病、起沉疴,临床治疗外感急性高热,常选用桂枝汤、白虎汤、白虎加桂枝汤、葛根芩连汤等;治疗心脏病,常用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苓桂术甘汤、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疗高血压病,常用逍遥散、小柴胡汤、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糖尿病,常用白虎人参汤、肾气丸、《千金方》黄连剂;治疗肾脏病,常用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猪苓汤、小柴胡汤、理中汤、真武汤、肾气丸;治疗肝病,常用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竹叶石膏汤、小陷胸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黄䗪虫丸;治疗痹症,常用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岳先生“每于仲景方剂倍有会心,如源头活水,临证触机即发”,这些随诊经历对陈可冀教授以后一生的临床实践都产生深远的影响。陈可冀与岳美中先生相知、相交20多年,形成了情义相投、心意相知的师生、同事和朋友的深厚情谊。陈可冀教授整理出版了《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案集》及《岳美中医话集》等,并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对陈可冀教授影响较大的还有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蒲老给他讲解温病,他从蒲老身上学到其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学术思想。此外,刘渡舟、陈慎吾、朱颜、陈苏生等名老中医对陈可冀都有教益。一徒多师,学术有渊源,学习和融汇各家之长而自成一体,终于成就了一代国医大师陈可冀,他在临床中经方、古方、时方并用,厚古而不薄今,并融汇中西,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创新了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倡导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重视气血相关理论,倡导气血辨证与八纲辨证互参;善用活血化瘀,兼容其他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二)创立现代活血化瘀学派
中医药学活血化瘀学说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陈可冀教授组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并任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他与名中医郭士魁、阜外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院士、黄宛、陶寿淇、陈在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之南等教授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倡导和发展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理论研究及活血化瘀学说的国内外学术交流。陈可冀教授带领他的学术团队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实验研究结果,建立了血瘀证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估标准,并在主持两届中、日、韩国际会议上讨论获得了认同,成为30多年来全国行业认可标准;陈可冀教授提出血瘀证的传统分类与现代分类的方法,对传统活血化瘀中药进行了和血、活血、破血不同功能的系统分类及其对宏观及微观生物流变性影响强度的研究,并进行了现代分类;主编《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及《实用血瘀证学》等活血化瘀学说相关专著,在传统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活血化瘀学术理论体系。上述血瘀证标准和分类方法,得到国内外一致认同和普遍采用。陈可冀教授倡导应用的活血化瘀治法,除治疗心脑血管病外,推广应用到临床其他学科。
陈可冀教授深入系统开展了活血化瘀名方血府逐瘀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他主持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对冠心二号复方(《药典》称精制冠心片及颗粒)、血府逐瘀汤、精制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药物有效部位川芎嗪、川芎总酚、赤芍苷、赤芍801等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获显著进展。陈可冀教授通过实验研究证实血瘀证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血液高黏滞状态、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血栓形成、组织和细胞代谢异常、免疫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有关,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受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生和血管重塑、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抗血栓形成等作用,阐明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现代科学内涵。近年陈可冀教授引入循证医学概念,组织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芎芍胶囊干预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具有可靠效果。相关研究成果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8年年底,陈可冀教授带领学术团队历经四年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冠心病血瘀证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的基因组学研究”,对冠心病明显相关的血小板活化因子GPⅡb-Ⅲa、GPⅠb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血瘀证相关性研究取得显著进展:通过临床血清学实验验证目标基因IL-8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对目标基因进行功能分析,证明IL-8可通过影响血小板活化介导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病过程,为血瘀证客观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分子靶标。
以上“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既继承发展了中医传统活血化瘀理论,又创造性地作出现代科学的系统阐明,赋予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新的内涵,推进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这门新兴医学领域的现代发展,经过陈可冀教授学术团队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现代学派。
(三)首倡清宫原始医药档案研究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的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材料约3万余件,其中包括皇帝、后妃、太监及王公大臣等原始诊病记录,从顺治到宣统,其“脉案”或书于杏黄册中,或书于大红笺中,详细完整。有的则逐日记载,一年订成一册,如同治皇帝患天花病,自发病至驾崩,长达36天,病状处方每天记录,前后相承而无空缺。在诸多医案中以慈禧、光绪、李莲英等的“脉案”最为完整,其间数年连续,无一日或缺。有些护病记录,如恭亲王病重时的特别护理记录,达到了极为精细的程度。有不少医案为当年封存不曾启动,十分珍贵。这些史料,反映了清代的医学水平,是继承发扬中医学术精华、研究清代医学史之重要案卷。惜自清王朝被推翻后,未曾进行系统整理和问津。
1956年初,陈可冀教授初至京华,曾几度参观故宫博物院玻璃柜中陈列的帝王后妃诊病档案,他对这些医案倍感兴趣,去而复返,再三玩味,深感其在传统中医继承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1980年夏,陈可冀教授正式向领导建议,对上述宫廷脉案、内务府抄件、皇帝及皇后用药底簿及配方、御药房各项记录、皇帝有关医药之种种“朱批”、宫中敬事房档案及皇上“起居注”等进行整理研究,还之于民,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及实验研究,继承发扬之。该建议得到了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季钟朴教授、西苑医院院长郑学文副研究员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诸馆长的大力支持,经中央办公厅、国家档案馆同意,双方正式达成合作整理协议。我国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教授,已故南开大学校长、清史专家郑天挺教授、中医专家任应秋、耿鉴庭、邓铁涛教授均对此项工作有很高的评价。
陈可冀教授通过对清代医案进行整理,发掘出很多宝贵的中医药临床经验等遗产。清朝最为长寿的皇帝乾隆,很喜欢运动,经常出去打围,也十分注意补益养生,其晚年经常服用一种名为“蟠桃丸”的药方,陈可冀教授研究发现,此方可清除自由基,保持机体平衡,有很好的延年益寿功效。还有档案记载,慈禧太后常服用西洋参,用香发散洗头,用沤子方美白。又如御制平安丹,以前袁世凯用它来奖励战士,陈可冀教授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它能改善前庭功能,防治晕车晕船,这个发现还得到了航天部门的重视。清宫医案中有很多医方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实用,如潄口方、洗头沐浴方、代茶饮方等,陈可冀教授率领团队研究开发这些清宫医案,并对清代“大内秘方”寿桃丸、平安丹、长春丹及八仙糕等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获推广应用于老年病临床保健医疗。
陈可冀教授回忆起当年的艰辛研究时说,“清宫医案内容非常丰富,我们查了3万多件档案。这些档案材料都放在麻袋里面,放在不起眼的阁楼上,过去大家对明清档案的兴趣都是政治方面的,医药档案很多人不懂。这些档案,有很多是很好的,有的装订成一本一本的,就是所谓的用药底簿;也有一张一张的处方,手一碰上去就碎了,而且味道特别难闻,都呛鼻子,一打开我们就咳嗽。”
陈可冀教授与他的团队历时三十年而陆续完成并出版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清宫医案研究》、《清宫药引精华》、《清宫外治医方精华》、《清宫代茶饮精华》、《清宫配方集成》等著作,其中他所主编的《清宫医案集成》获评为2010年中国政府出版奖。
陈可冀教授对清代宫廷医疗保健经验的整理挖掘,对秘藏的清代内廷医疗档案进行的探微研讨,填补了清代宫廷中医传统临床经验继承的空白,开辟了继承我国传统医药学遗产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使一千余首秘方得以从宫廷走向民间。
(四)开老年医学研究之先河
陈可冀教授是我国老年医学领域的先驱者之一。20世纪70年代中期,传统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的现代研究尚处于酝酿阶段,陈可冀教授便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可谓开风气之先。
1978年,陈可冀教授继承整理出版了《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中医治疗老年病的医疗专著。他在国内率先对宋代中国第一部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进行订正评注并出版;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编写《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老年医药学起到奠基作用。
1981年,陈可冀教授倡议并组建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所老年医学研究所,同时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第五、六届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于1981年1月成立,陈可冀教授协助第一任会长季钟朴教授参与了研究会的创建工作,他任首任秘书长。1990年研究会更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他一直在这个学会担任领导职务,被选任第四、五届会长。
1983至1985年,陈可冀教授组织全国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从周秦至清代数千种古医药著述及有关文献中,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介绍其中有关老年医学的精辟论述,汇集成130万言的巨著《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为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研究方面起步最早的著作之一。
20世纪末陈可冀教授被推选为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针对中国快速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他组织提出“老龄化中国:问题与对策”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批复。
三、学术思想与经验
(一)贯通古今,融汇中西
陈可冀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厚古而不薄今,并融会中西,为病家解难;故实际临证,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中医辨证和辨病理论多有阐发,创新了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重视气血相关理论,倡导气血辨证与八纲辨证互参;倡导冠心病需辨寒热虚实、本虚标实,治法上明确提出“三通”(活血化瘀、芳香温通、通阳宣痹)和“两补”(补益气血、补益脾肾)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证思想,临床疗效显著,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二)注重气血辨证,倡导十纲辨证
陈可冀教授重视气血相关理论,推崇人身以气血为形体阴阳之具体体现,人之有形不外血,人之有用不外气,气血平和,阴平阳秘,则身安无病;气血不和,阴阳失调,则疾病由生。在诊治过程中,陈老十分强调气血辨证,指出“古人所云人之一身不离阴阳,所谓阴阳,如果以气血二字予以概括,抑或不为过”,因此在临床辨证中强调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气血“十纲”并重。从病因学上讲,陈可冀教授认为寒热失宜、情志不遂、饮食劳倦等因素均可影响到气血运行,造成气血失调的病理改变,导致血瘀证的产生,故活血化瘀之法是临床常用大法,可主用,亦可兼用。这一学术思想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推崇,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进行讲演和交流,并组织了一系列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主持并任第一、二、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主席,其学术思想辐射全国内外,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三)善用活血化瘀,兼容其他治法
陈可冀教授将血瘀证归纳为慢瘀、热瘀、伤瘀、急瘀、毒瘀、老瘀、寒瘀、潜瘀、前瘀等多种类型。活血化瘀是针对血瘀证而设的治疗大法,具有促进血行、祛除瘀滞、疏通血脉的作用。根据兼夹症状不同,血瘀证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血瘀、血虚血瘀、寒凝血瘀、热毒血瘀等不同证型,应分别采取益气活血、理气活血、化瘀活血、养血活血、温通活血、解毒活血等不同治法。陈可冀教授临证善于抓住血瘀主证,重用活血化瘀方药,以解决基本矛盾,又当适当兼顾他证,以解决从属矛盾,充分体现辨证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四)注重标本缓急
陈可冀教授认为中医的标与本,只是相对概念,主要是用以说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的主次关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多种慢性疾病的发作期,陈可冀教授均主张先通后补,急则治标;而对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平稳期,则主张标本兼治或以治本为要。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陈可冀教授认为标实为主并以“三通”为法,且“芳香温通”、“宣痹通阳”两种通法与“活血化瘀”共同使用以达温通活血或宣痹活血之功,最为常用的医方有冠心Ⅱ号、宽胸丸、宽胸气雾剂、愈梗通瘀汤、愈心痛方(丹参、三七、元胡)、瓜蒌薤白系列方药及血府逐瘀汤加减变通等。治疗高血压陈可冀教授常以平肝清热息风等治标之剂为主,待血压平稳后,再加强滋补肝肾之品以固本。治疗心力衰竭亦经常在发作期活血利水,急以攻伐为主,缓解期再佐以益气养阴固本收功。
(五)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
陈可冀教授赞同清代名医徐灵胎所提出的“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的见解,主张临床既要注意讲究辨证论治的整体性,也要切中病损的关键,立方遣药,注重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着眼于提高疗效。如冠心病心绞痛病变的形成多因冠状动脉狭窄及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导致相应供血部位的心肌缺血而出现胸痛,不通则痛,与血瘀证关系密切,故陈可冀教授在常规辨证本虚标实的基础上,多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高血压病虽临床可见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阳虚及夹痰、夹瘀等多种证型,然以阴虚阳亢者多见,处方常以天麻钩藤饮及自拟之清眩降压汤化裁。心力衰竭多因脾肺肾化气行水不利,气虚血脉不通,临床常见唇甲发绀、癥瘕痞块等气虚血瘀之象,则多以生脉散和苓桂术甘汤及活血利水之品化裁。体现了陈可冀教授在临床处方用药时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的思路。
(六)善于古方引发新义,经方、古方、时方并用
“古方可以治今病”是陈可冀教授临诊治疗病人时的一大特色,陈可冀教授认为中医的精华在经方上面,经方经过几千年的应用千锤百炼而传承下来,其良好的疗效使其得以流传。因此陈老经方古方时方并用,经方多选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原方;古方多宗金元四大家及清代王清任之活血化瘀医方;时方多喜用清代《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时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成方便读》中的方子。陈可冀教授注重对古方的继承和创新,自创了治疗高血压的清眩降压方、治疗心肌炎心律失常的新补心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温通复脉汤、治疗心肌梗死的愈梗通瘀汤等,是继承与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典范。
(七)注意阴阳平衡,善用调理之法
陈可冀教授认为所有疾病的产生均与阴阳气血失调有关,因此临证治疗时尤其注重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如自拟清眩降压汤平肝潜阳治疗高血压病,但同时注意顺应肝气之性以条达之。陈可冀教授也十分重视人体气机的调理,如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上确有些患者随情绪变化而症状加重,对此类患者注重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根据病情采用四逆散、逍遥散或越鞠丸治疗,有一定佐助。另外对于痰热内扰的失眠患者,陈可冀教授在方中多配以行气开郁的代代花、枳壳、陈皮,以收开郁化痰之功效。
(八)重视脏腑关联,顺应脏腑之性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精髓,陈可冀教授在临证中尤其重视脏腑的关联,如喜用心胃同治的方法治疗冠心病、交通心肾的方法治疗失眠、调理肝脾的方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心肝肾同治的方法治疗高血压、滋补肝肾的方法治疗肾虚诸证。陈可冀教授认为高血压病位主要在肝,肝喜条达恶抑郁,肝体阴而用阳,肝藏血、血养肝,肝体常有不足即常见阴血不足,平时治疗时注意固护肝阴,滋阴养血以益肝体;肝之用即为肝之功能,常见亢进,治以泻肝、凉肝以抑肝阳。因此陈可冀教授在疾病治疗中均顺应脏腑特点选择用药。
四、学术传承
陈可冀教授一生著述与荣誉等身,先后荣获爱因斯坦世界文化科学奖状、首届立夫国际中医药学术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求是杰出集体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首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阶平医学奖等殊荣。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专家咨询团顾问,他在世界各地积极参加讲学和研究,传播中西医结合的成就,在更广阔的学术领域内开拓中西医结合的新境界。几十年来他先后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瑞士、荷兰、比利时、韩国、印度、朝鲜、越南、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数十次学术交流,促进了国内外中西医结合学术交流和持续发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陈可冀教授为发展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向国家及管理部门建言献策。1992~2003年他当选为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2年为保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制,他与董建华、关幼波等九位专家联名写信给中央领导,陈述加强完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想法。1996年,陈可冀教授等37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政协第八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医药学工程”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2002年,他与中西医结合界著名学者向国家领导人“建议切实加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领导”。2008年,在纪念毛泽东关于西医学习中医批示50周年大会上,他又一次呼吁重视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
陈可冀教授于1956年4月奉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师从名老中医冉雪峰及岳美中教授,精研中医典籍、医疗技术及国学文化。他参加北京市在职西医学习中医班并获一等奖,系统聆听了岳美中、刘渡舟、陈慎吾、朱颜、陈苏生、蒲辅周、赵锡武等老中医的教诲,学术有渊源,因此非常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陈可冀教授常讲:“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做好继承性工作,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及科学技术,以贡献于全人类;应以科学发展观加以协调,也应注意培养一大批中西医结合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造人才、挖掘发展中医药宝藏也是陈可冀教授多年来孜孜以求并身体力行的目标。他1978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起担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06年被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主持成立“岳美中名家研究室”和“陈可冀名医传承工作站(室)”,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被授予“岐黄中医药基金会传承发展奖”,2013年起担任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培养博士、博士后和学术继承人160余名,其中包括美、韩、新加坡及中国台湾的博士生,造就了一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优秀后继人才。
五、学术成就
1.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可冀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冠心病为突破口,开展了“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血瘀证诊断标准”和“冠心病血瘀证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并得到国际的认可。他首倡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冠心病,使有效率从以往的70%提高至88%左右;在国内率先以活血化瘀方药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使再狭窄率及心绞痛复发率下降50%左右。成功研发了“冠心Ⅱ号”、精制冠心片、川芎嗪、芎芍胶囊、愈心痛、宽胸气雾剂等30余种新药,推动了中药现代化进程。其基础研究从整体、细胞和基因蛋白表达分子水平科学阐释了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阐明了血瘀证实质。将活血化瘀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临床各科,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被学术界誉为“活血化瘀”流派。该研究学术影响辐射全国及中医学各临床学科,荣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的整理研究获古籍整理金奖
陈可冀教授于1980年起倡议并主持整理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3万余件,积极倡导应用文献学及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整理研究,填补了清代宫廷中医传统临床经验继承的空白,系统总结了清宫医疗经验的8方面特色:①崇尚实效,辨证论治;②法度谨严,广用经方;③借重通腑,驱除积滞;④征用温病时方,承先启后;⑤废除金石丹药,侧重调补;⑥重视家常防病,清气化湿;⑦实践归经理论,引药丰富多彩;⑧运用代茶饮法,调治兼顾。其中《清宫医案研究》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政府出版奖;开发了清宫寿桃丸、清宫八仙糕、长春丹、平安丹、紫禁城牌老年皂等多种产品,完成了前人未实现的一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获古籍整理金奖。《清宫医案集成》2010年被评为中国政府出版奖。
3.老年医学研究获终身成就奖
陈可冀教授于1978年整理出版了《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经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中医治疗老年病的专著;他在国内率先对中国第一部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进行订正评注并出版;组织编写《中国传统老年医学文献精华》,对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老年医药学起到奠基作用。20世纪末被推选为中国老年学学会会长,2000年被聘为《中国老年学杂志》主编并担任至今,2001年当选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2007年获首届中国老年学奖(杰出贡献奖),2011年获老年医学终身成就奖。
4.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显著
基础研究方面,陈可冀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对血瘀证血小板聚集状态的系统形态学观察,以及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血瘀证血液生物流变学、血小板功能、血管内皮损伤、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方面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十年来,陈可冀教授又带领团队分别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方面探讨冠心病血瘀证证候实质,构建了冠心病血瘀证白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从分子水平阐明了冠心病血瘀证与炎症免疫反应的相关性;构建了冠心病血瘀证血小板差异功能蛋白谱,发现了部分差异目标蛋白,初步证实血小板骨架蛋白在冠心病血瘀证血小板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冠心病血瘀证客观化诊断指标群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课题组还对具有益气、活血功用的中药单体、有效组分或复方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血小板功能以及血管新生、糖脂代谢等病理生理现象的效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临床研究方面,陈可冀教授与已故郭士魁名老中医一起,进行冠心Ⅱ号等活血化瘀复方的系统研究,开创了研发活血化瘀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的新路,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1981年与阜外医院、同仁医院等北京地区几家医院临床合作开展双盲随机、安慰对照的临床研究,研究论文《精制冠心片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发表在1982年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被循证医学专家认为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第一篇RCT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报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关于冠心Ⅱ号方的证效动力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川芎嗪注射液和精制冠心片(颗粒)均为2010年《中国药典》所收载。其主持开发研制的治疗心绞痛的速效药物宽胸气雾剂,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他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再狭窄这一冠心病防治领域的国际难点,首先提出运用活血化瘀有效古方血府逐瘀汤防治,进而简化方剂研制制成中药有效部位组成的芎芍胶囊,经国内六家医院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观察,获满意效果,使冠脉再狭窄及心绞痛复发率下降50%,为药物防治再狭窄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供稿人:付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