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成珊
一、名家简介
邓成珊,男,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第二批全国著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邓成珊传承工作室指导教师,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管理局及新加坡卫生部中医学顾问。
二、治学之路
(邓成珊先生自述)
(一)选择中医
我出生在重庆市合川区,这里是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合之处,风景优美,人杰地灵,交通方便。我祖父和父亲经营中药铺,从小受到中医药的耳濡目染。3岁那年,父亲因肺结核病故,我也于当年患麻疹肺炎症,发烧不退,体质很弱,到处寻找良医,终于拜访到一位儒医高手,名叫刘中禄,母亲把我带到他的住所看过之后,他说可以开些中药调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每天清晨,天还未亮,带到竹林里呼吸新鲜空气,方可有救,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日机经常来城轰炸,好不容易在乡间找到一处住地,母亲含辛茹苦,如医师所嘱,一一照办,半年下来,不再发烧了,所患之病居然奇迹般地治愈了。于此,我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是中医的高手救了我的性命。
幼年时我就读于当地的名校,是一名听老师的话、聪明好学、善于思考的孩子。平时说话不多,说起话来很有条理,逻辑性强,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居然获得小学全校演讲比赛第一名,还得到许多文体用品,这对我的上进心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中学时代,品学兼优,我临近高中毕业时,面临申报志愿,是选生物或医学,是选中医或西医,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我的邻居,一位中医素养很深,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何树卿,以他亲自经历,力推我报考中医,他说党的中医政策好,中医有需求,中医有发展前途。他的话虽不多,但言之有理,言之中肯,对我最终选择中医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初窥堂奥
当我拿到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六年制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欣喜若狂,它是全国四大中医学院之一,它的培养目标是中医骨干人才,高级中医师。入学以后,我就下定决心,排除一切杂念,学好中医经典著作,打好现代医学基础,逐渐向临床靠拢,做一名拔尖的高级中医师。入学以后,我有幸遇到了全国医经大家吴棹仙老师,他曾向毛泽东主席进献了“子午流注环周图”,且以灵龟八法应用于临床,疗效卓著,他能对《黄帝内经》及多家《伤寒论》注释,背诵如流,我能跟这样的老师学习、听课,深感难得,为抓住时机,经得到老师的同意,我和几位同学每周两个晚上到老师宿舍,接受《伤寒论》辅导整整一个学期,深感老师用伤寒论方之独到,味少而精,号脉从不马虎,寸、关、尺及浮、中、沉部位3分钟以上,辨证论治是其基础,受益匪浅;讲授中药的凌一揆老师,亦是中药学大家,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广搜博引,鉴别真伪,抓住要害,学者风范,趣味性浓厚,听课很像是看一场高水平的演出,对学好中药学的兴趣自然而生。
我在大学里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毕业论文《“气”在祖国医学中的运用》被评为全年级最佳优秀论文“上等”,我的选题原则是,这个题目在中医学里运用广泛,有丰富的内涵可供探讨,而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努力又有可能完成的,我还参考了全国西学中班金质奖章获得者吕维柏老师的优秀论文《祖国医学独特的一环——理论脾胃》构思和形式,这是我写论文、做研究的起步点。
毕业后我先留校,同时奉调到北京、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文鼎及朱颜老师跟师学习,这是我人生的最大的转折点,到了全国最高中医学府,跟随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全国名老中医学习。我们这批学生,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高度重视,郭子化副部长亲自接见了我们,并拟定了培养计划和方案,安排每周医古文听课,科研方法学习,上午门诊,下午搞研究,跟老师查房,出门诊,写读书心得,记临床笔记。朱颜老师中西医汇通,尤长于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思路活跃,他提出用凤凰衣(鸡胚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温病学观点治疗红斑狼疮,临床病案书写,医学及文学水平堪称一流。而王文鼎老先生,善治疑难杂病、怪病,尤对肿瘤的治疗,多有奇法。善用以毒攻毒法,如曾治一例下肢骨肉瘤患者,腐肉翻花,肿块巨大,使用商陆煎汤外敷等法,取得良效,堪称一绝。另外,王老善从哲学高度、辩证法的思维看待处理疾病,也是一大特色。
(三)医教研相长
1983年我被任命为西苑医院血液科及血液病研究室副主任,1984年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我到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脱产学习、研修四大经典著作一年,重温和弥补我以往学习之不足,对一些理论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方向等都有了更多的深入研究和掌握,相关基础课程也有涉足,等于上了一次研究生班,对临床工作也有所裨益。
我一直在西苑医院血液科工作,这个团队在周霭祥主任的领导下,以脚踏实地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以临床为中心,以疗效为突破点,医疗、科研、教学相结合,站在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领域领头羊的高度,临床疗效卓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科研成果。如《大菟丝子饮为主补肾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得1986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本人排名第二;又如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获得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二等奖,以后又陆续发现青黄散治疗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都有疗效,研究还在深入中。在这种环境中培养了我们敢讲真话、不怕困难、不断探索、勇攀高峰的精神。
由于工作的需要,1986年我被任命为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副院长,虽然职位变了,任务重了,我对血液科建设和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没有变,坚持临床医、科、教工作没有变,从1987年成立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起,就是每一届的委员并参加学术会议,并出任第六届、第七届两届的副主任委员,对掌握全国的学术动态甚有裨益,1990年晋升为主任医师及研究员,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1994年任全国中医血液诊疗中心主任,1997年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导师,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11年任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导师。我还先后担任浙江省中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医学顾问,河南省中医院客座教授,该院血液科主任是我的拜师学习的学生。师承教育,教学相长,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主编的著作有三本,参编著作多部,其中《当代中西结合血液病学》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三等奖,本人排名第一。它是一本呕心沥血之作,从策划到付梓,前后经历数年之久,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著,反映了当代血液病临床及科研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从基础到临床许多相关边缘学科,专论从纵横方面归纳,实验室检查反映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资料性等特点,中西医同行血液病资深专家评价都很高,深受研究生、进修生,临床医务人员及医学院校师生欢迎。众多的中医院校的血液病研究生将此书作为床边或案头书,可见一斑。
我的国外医疗经历主要在新加坡,一共有两次,一次是1998年受新加坡卫生部邀请,参加该国一桩灌肠穿孔致医疗纠纷的司法官司,轰动了该国新闻界,曾做了大量时间的追踪报道(如《新加坡新闻》),并受新加坡卫生部的委任,专程从北京来到新加坡,作为对这起案件提供专业意见的中医专家,深受各界的认可和好评。我认为,我是代表中国国家去的,我是代表中国中医去的,这场官司,丰富了我的阅历。另一次是2011年受“新加坡义安中医药诊疗中心”的邀请,开展门诊中医医疗工作近1年。由于时间长,病人多,病种广泛,且不乏各种疑难重症。因此,我熟悉了该国的诊疗程序,法律规定,人情世态,特别提高了我对众多杂病的处治能力。
(四)深刻体会
我的学术思想及治学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1.推崇经方运用,搜集、整理、思考、结合临床实际
(1)开创血液病经方第一人:血液病经方十二首到现在的二十首。
(2)强调渊源与继承:如青黄散、四妙勇安汤等。
(3)自创许多新方剂,善用对药。
2.专病、专药与对药
专药更有针对性,提高疗效,如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锁阳应用到30g;骨髓增殖性疾病,龙葵用到45g。
3.站在学科前沿,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如白芍总苷的应用:
(1)治风湿病,特别是分类未明者。
(2)治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4.方药结合,疗效为主,哲学思维,辨证方法,坚持真理。
5.广泛涉猎,抓住病机,灵活应用,善于独立思考。
6.不断进取,在临床中学习,博览群书,治学严谨,中西汇通,师古而不泥古。
(1)临床小本。
(2)向病人学习,切身体会最真实。
(3)在临床中学最新指标。
(4)带着问题学,逼着查资料。
毕业50年来,从不脱离临床,一直坚持查房、门诊、带教、会诊、科研,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丰富新的知识。生命不息,临床不止。中央电视台4频道曾对我做过专访,包括成才、成就及学术思想,时间长达十多分钟,向海外介绍。
三、学术思想与经验
(一)明确病因病机,认识疾病本质
1.治则治法观
邓成珊主任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来自于深厚的理论功底。邓老善于研读古籍,对中医血液病的发展有很系统的认识。如邓老师认为,早在秦汉时期,《内经》就认识到血液的形态、生成、作用以及脏腑、血脉、气血等之间的关系;“血脱”、“血枯”的病因及症状;出血部位的分类等;《金匮要略》开辟了血液病辨证施治的先河,如紫癜辨阴阳;再障从虚劳论治;出血按部位及寒热虚实辨证。至晋唐时代,《诸病源候论》对虚劳病已明确提出分为五劳、六极、七伤。到宋金元时期,创立了许多治疗血液病确切有效的方剂,如归脾汤、人参养荣丸、十四味建中汤、当归龙荟丸等;明清时代,一方面温病学的成就对血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卫气营血辨证与血液病的发热和出血;另一方面,《血证论》中治血四法、《理虚元鉴》中“治虚三本”等,对血液病的治则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邪正对立统一观
血液病基本病机是正虚邪凑。正气亏虚为发病之本:肾、脾、肝三脏,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毒邪致病说:毒邪为致病之因,“毒”为邪之盛者,包括热毒、癌毒、痰湿、瘀血,一方面可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易损伤正气使邪气深重。邪盛正衰呈现正气亏虚为主(如营养不良性贫血、慢性再障、慢性ITP、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正虚邪实(如急性再障、初发急性白血病)、正虚邪滞(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毒邪炽盛为主(如急性ITP、初发过敏性紫癜、MPD增殖期)的疾病发展过程。
血液病的治疗原则应扶正祛邪。扶正:以肾为中心,或温补肾阳或滋补肾阴(脾胃尚克运化时,主张适当应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茸、紫河车、龟板胶);以脾胃为中州斡旋之所,健脾益气(太子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行气和胃(木香、砂仁、青皮、陈皮、厚朴、枳壳、苏梗)、益胃消食(玉竹、石斛、沙参、白及、鸡内金、焦三仙);以肝为调,补肝柔肝(熟地、当归、白芍、山萸肉、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桑椹)、疏肝行气(柴胡、郁金、木贼、香附)。祛邪:清热解毒、抗癌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化湿利邪。
3.辨病与辨证结合观
中西医要融会贯通,认识疾病本质,开拓中医治疗思路。中医学无“血液病”这一概念,根据血液病的临床表现散见于“虚劳”、“发热”、“血证”、“急劳”、“癥积”、“瘰疬”等篇章。再障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中医有“肾藏精生髓”、“精血互生”的理论,治疗再障强调以补肾为中心。恶性血液病为克隆性病变,西医称为“癌”,引生中医“癌毒”一词,继而“解毒抗癌”贯穿治疗疾病的始终。大部血液病为难治性疾病,邓老师主张临证必须借助西医诊疗手段明确诊断,认清疾病本质,判断疾病的预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方能收效。
辨证论治基础上根据症状加减。每种疾病有其特定的辨证论治体系,邓老师主张血液系统疾病病程绵长,常需守方,以其非旦夕之功,临证治疗大法要不离其本,调方时不需完全重新辨证立方,药物增损可依症状酌情加减,如腹胀者加木香、砂仁、陈皮、枳壳,纳差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手足抽筋者加生龙骨、生牡蛎,便溏者去土大黄,加山药、芡实,等等。又如新感、外伤等,则以“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条,务以本病与他病区分,主证与兼证分治。
(二)既要善于古方,也应有所创新
邓老师指出,传统方剂是前人经过多年的实践、验之有效的方剂,要善于应用,但不能拘泥于古方,要根据病情进行加减。邓老师最常用的古方如下:
1.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四妙勇安汤由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传统治疗热毒炽盛之脱疽。方中银花清热解毒,玄参滋阴清热,当归活血化瘀,甘草清解百毒。该方药味少,效用专,对于毒瘀互结耗伤阴血者甚为合适。文献报道该方广泛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炎,下肢溃疡,红斑性肢痛症等,均有显著的效果。
邓老师取四妙勇安汤解毒化瘀之功,用来治疗常见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及风湿热等。邓老师指出,这类疾病均与结缔组织及自身免疫有关,具有共同的或重叠的临床表现、病理基础及免疫学特点。中医归之为“痹证”范畴。邓老师根据风湿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关节疼痛及皮肤局部瘀斑结节血瘀之征明显等特点,认为该类疾病主要病因为素体不足(气阴两虚),邪毒内侵,瘀结于皮肤关节血脉及脏器等部位,属虚实夹杂证,气阴两虚,毒瘀互阻。故在四妙勇安汤基础上常加黄芪、生地益气养阴,紫草、赤芍活血化瘀作为基础方。并根据各种风湿性疾病的病理及临床特点进行加减。如皮肌炎常有皮肤肿胀、肌无力等气虚水湿不化之象,加汉防己化湿消肿,并加重黄芪用量,合防己黄芪汤益气利水;结节性多动脉炎以皮下结节明显,加莪术、半枝莲、夏枯草破血散结;硬皮病常见皮肤变硬、怕冷等阳虚寒凝之象,加桂枝、羌活温通血脉;系统性红斑狼疮常有皮肤红斑、内脏损害等阴虚热毒之象,加女贞子、牡丹皮滋阴凉血;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肿痛畸形为主,加秦艽、老鹳草、追地风蠲痹通络;风湿热常伴有心悸、颧红等阴虚不足之象,加玉竹、麦冬滋养心阴。此外,邓老师还将此方用治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等累及血管的免疫系统疾病,紫癜此起彼伏,常伴瘙痒,则加防风、地肤子、白鲜皮等祛风止痒。
2.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合二至丸(《医方集解》)
用于治疗血液病虚劳、血虚证。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临床均可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少华、乏力、口干、盗汗等气(阴)血不足之象,病在骨髓,与肝脾肾关系密切。邓老师根据这类病症的共同特点,拟当归补血汤合二至丸为基本方,取其益气养(阴)血之功。方中黄芪配当归益气养血;女贞子配旱莲草滋补肝肾。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疾病的特性,进行加味。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髓虚精亏,宗“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法,常加入补髓填精之品,如紫河车、菟丝子、阿胶、淫羊藿等;白细胞减少症加用鸡血藤、茜草、黄精、山萸肉等滋阴活血之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自身免疫有关,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而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故一方面加入大剂量生地抑制免疫,另一方面加巴戟天、锁阳温煦肾阳,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参合新知,温凉并进,不可胶柱鼓瑟。
3.玉屏风散(《丹溪心法》)合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用于治疗免疫力低下易感冒者。血液病患者临床常见血细胞减少,或异常细胞增殖,治疗常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等,平素免疫力低下,易于感冒,而感冒又往往使病情加重或复发。邓老师宗《内经》“圣人避风如避矢石”,故多嘱病人慎风寒,且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条,进一步认为机体因自身或药物卫外功能减退,是病情反复及外感客邪的关键。而卫气有“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之功(《灵枢·本脏》),而腠,为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在治疗及调护中尤其注意顾护卫气,以减少病情反复。邓老师认为脾肾为先后天之本,取玉屏风散中黄芪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驱风,取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熟地、山萸肉滋补肝肾、山药补益脾阴兼能固肾,加补骨脂加强温肾纳气,以期肺肾双补。另可结合现代药理可适加石斛、萆薢、猪苓等调节免疫之品,共奏健脾补肾、益卫固表之功,先天之本肾阴充足、后天之本脾气丰沛,则外邪无以入侵,感冒无从作乱,亦合《金匮》“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之理。邓老师指出,传统方剂虽然应用方便,但在临床应诊时还要根据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现代药理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临床病证的虚实寒热、主症的侧重及伴见症状进行加减,才能得心应手,用之有效。
(三)对药合理配伍,以求增强疗效
邓老师指出,习医者必以《褚氏遗书》中“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为标准,北齐·徐之才有“七方十剂”之说,其中七方活法在人,十剂则在药物的使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老师在临床应诊时,喜用对药,配伍合理,药效加强。
血液病常用对药
太子参、炒白术:益气健脾。用于脾气亏虚者。
黄芪、当归:益气养血。用于贫血诸症。
桂枝、白芍: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用于感冒、低热、汗证、荨麻疹及血小板减少症。
黄芪、黄精(二黄):益气养阴(血)。邓老师常以黄芪配黄精,黄芪益气温养,黄精古称救穷,有平补足三阴经之功,两者相伍,治疗白血病化疗后气阴(血)不足者。
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二至丸以女贞子甘平,益肝补肾,旱莲草甘凉,邓老师临床常用于血细胞减少属阴虚血热者以其平补之功,缓缓图之。
墨旱莲、仙鹤草:补虚止血。鳢肠草以凉血止血,脱力草以补血止血,两者合用,补虚与凉血并举,用于血小板减少出血诸证。
熟地、制首乌:熟地与首乌,均属滋阴养血之品,炮制之后熟地改以甘温,首乌去其滑泄,专事补益,尤宜于阴虚血少者。
鸡血藤、茜草:鸡血以补养活血并重,主要用于血细胞减少者,尤其是白细胞减少。
生地、锁阳:滋阴温阳,阴阳双补。生地、锁阳二药一寒一温,一滋阴一温阳,虽药性互相佐制,但药效互补。
山药、黄精:滋养脾阴。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期。
仙茅、淫羊藿(二仙):两者均可温补肾阳,除风湿,审证如为真阳不足者,可予之。主要用于再障、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锁阳、淫羊藿:温补肾阳。用于再障、血小板减少症。
巴戟天、补骨脂:温补肾阳。用于血液病血细胞减少者。
石韦、大枣:利尿、止血、补虚。用于过敏性紫癜蛋白尿者以及白细胞减少症。
鸡血藤、丹参:养血活血。用于慢性再障、慢性血小板减少症等见瘀血者。
卷柏、土大黄:用于血小板减少者,有升血小板作用。
生藕节、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主要用于鼻衄、齿衄、尿血。
夏枯草、浙贝母:用于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咽喉肿痛等。
玄参、牡蛎:用于瘰疬淋巴结肿大者。
莪术、半枝莲:用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等,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结节性红斑、结节性痒疹等。
金银花、土茯苓:用于肿瘤性疾病。
紫草、茜草:用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
(四)注重药理作用,针对性选择药物
邓老师认为,针对血液病学,必须遵循前贤“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观点,深入了解并应用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基础上,融合药理,拓展选药范围,提高用药疗效。如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的“虚劳”范畴,病机为脾肾不足,血虚血瘀。邓老师常选择女贞子、旱莲草、黄精、黄芪、太子参、茜草、鸡血藤等药物,既能补益脾肾,养血活血,又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还可适当加用虎杖、石韦、大枣等促进粒细胞生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属“血证”范畴。病在骨髓,与肾有关,肾阴不足,阴虚内热,迫血妄行。治宜以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生地既可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又可抑制免疫,故邓老师常使用大剂量生地;根据阴阳互根理论,阴虚不足,可以阳中求阴,邓老师喜用锁阳,既可温煦肾阳,又有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此外,卷柏、土大黄、仙鹤草、墨旱莲、苎麻根等药理证实亦能促进血小板恢复及加强止血功能,邓老师酌情选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为恶性肿瘤性疾病,解毒抗癌应该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治疗过程中,衡体质之虚实,量邪气之盛衰,在扶正基础上使用解毒散结之品,常用中药有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苦参、土茯苓、半枝莲、山慈菇、炒薏苡仁、浙贝母等清热解毒化湿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类药物有抗肿瘤的作用。感染发热者可加用有抗菌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黄芩、大青叶、贯众、板蓝根、蒲公英、野菊花等。
中医学认为毒邪是导致恶性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解毒是其治疗原则之一,临床治疗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肿瘤常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龙葵、白花蛇舌草、白英、苦参、半枝莲、山慈菇等。研究表明清热解毒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分化及逆转、调节机体免疫水平、调控细胞信号通路及传导、抗突变、抑制血管生成和抗多药耐药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常用药物中,龙葵、山慈菇主要用于淋巴细胞型或浆细胞白血病。尤其是龙葵在治疗B系白血病中用量较大,也可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龙葵有一定毒性,可在3~6个月内短期应用,长期使用时用量应减少,并配合其他药物。蛇舌草、苦参、半枝莲、白英等一般用于粒细胞白血病。白花蛇舌草可显著抑制实体瘤生长,对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增进淋巴细胞功能,使抗体分泌增加。苦参中所含苦参碱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也可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除清热解毒药物外,半夏可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去除痰核,鳖甲可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去除癥瘕,二者均有明确的抗癌作用,尤适用于治疗肿瘤有积块或伴有肝脾肿大者。半夏亦常用于淋巴细胞型或浆细胞白血病。
临床所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例,邓老师治疗中注重使用五味子、乌梅、白芍等酸性药物。乌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刺激产生游离抗体,中和侵入体内的过敏原。五味子具有升高白细胞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白芍则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双相调节作用。
咳喘患者加用金荞麦、百部时,嗜酸性粒细胞下降较明显。金荞麦清热解毒,清肺化痰,百部润肺止咳,药理研究表明二者均可对抗组胺引起的气管平滑肌痉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断H1受体。机体受到过敏原刺激后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释放趋化因子、组胺,引发过敏症状,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释放组胺酶、前列腺素E等物质,对抗过敏反应,保护机体。由此推断二药有效的原因,可能是H1受体被阻断后组胺不能与受体结合,浓度升高,反馈抑制嗜碱性粒细胞,使其释放的趋化因子减少,从而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一些血液病药物可造成肝功能损伤,部分患者因输血等原因感染病毒性肝炎。酸味入肝,以往治疗乙肝、药物性肝损害多使用乌梅、五味子等酸性药,目前常与虎杖、苦参等碱性药物配合使用,可有效降低肝酶指标。垂盆草治疗甲肝,降酶效果优于治乙肝。公英可用于甲肝伴有黄疸者,治乙肝效果不明显。猪苓可调节肝脏免疫功能,亦常用。
四、学术传承
邓成珊曾师从于全国医经大家吴棹仙、全国著名杂病名医王文鼎以及中西医汇通派朱颜先生,深得真传。如吴棹仙老师用伤寒论方之独到、味少而精,在邓成珊老师的临诊经验中有颇深体现。王文鼎名医重视经方应用、临床选方用药活泼圆通等学术思想,在邓老师的临诊经验中多有体现。朱颜先生“治病必求于本”、“温补肾阳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学术思想,亦在邓成珊老师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
邓成珊老师曾在研究生班脱产研修一年。长期从事内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中医功底深厚,中西医汇通,临床经验丰富。曾赴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讲学、医疗及学术交流。擅长血液病、免疫系统疾病及内科杂病,尤其对各种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有深入研究、独创见解,为开创血液病经方应用第一人。
邓成珊老师身体力行,将自己多年的临床思路、诊疗经验以及学术观点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后人,培养了一批中医血液病骨干人才,其中胡晓梅主任医师已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使邓成珊老师诊疗血液病的临证经验、学术思想得到弘扬,使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事业得到发展。其学术传承如下:
五、学术成就
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大型专著《当代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治疗》及《新编常用中西成药的功能用法与禁忌》,参加编著《实用中医老年病学》、《中医管理学概论》、《名医》、《中医年鉴》等十余本书籍,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台湾《八方神医会北京》特邀专家。主编的《当代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获1998年度中国中医研究院科学进步二等奖以及1999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研究的项目《大菟丝子饮为主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1986年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补肾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获2007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供稿人:肖海燕 胡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