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缺氧对机体的损伤
当氧供需失衡形成以后,即氧债形成后会对组织产生损伤。但由于在各种病理状态下,机体通过血流的重新分配和不均等性血管收缩,可以将一些重要脏器的氧供需平衡维持在正常水平(如心、脑、肺),而其他一些以付出血流为代价并导致氧供需平衡紊乱的器官如肠道、肾脏等,产生氧债、组织缺氧、休克以及休克相关的器官衰竭,并有组织酸中毒。
一、缺氧导致的细胞损伤
(一)细胞膜的变化
在细胞内ATP含量减少以前,细胞膜电位已开始下降,其原因为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离子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1.Na +内流
Na +内流使细胞内Na +浓度上升,可激活Na +-K +泵以泵出Na +从而消耗ATP。严重缺氧时,ATP生成减少,以致Na +-K +泵不能充分运转,进一步使Na +浓度上升。细胞内Na +浓度升高促使水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水肿。血管内皮肿胀可堵塞微血管,加重组织缺氧。
2.K +外流
K +外流使细胞内缺K +,而K +为蛋白质包括酶等合成代谢所必需。细胞内缺K +将导致合成代谢障碍,酶的生成减少,将进一步影响ATP的生成和离子泵的功能。
3.Ca 2+内流
严重缺氧使细胞膜对Ca 2+的通透性增加时,Ca 2+内流将增加。ATP减少将影响Ca 2+的外流和肌质网对Ca 2+摄取障碍,使胞质内Ca 2+浓度上升。Ca 2+增多可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可激活磷脂酶,使膜磷脂分解,引起溶酶体的损伤及其水解酶的释出;还可激活一种蛋白酶,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变为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增加自由基形成,加重细胞损伤。
(二)线粒体的变化
轻度缺氧或缺氧早期线粒体功能是增强的。严重缺氧首先影响线粒体外的氧利用,使神经介质的生成和生物转化过程等降低,当线粒体部位氧分压降到临界点1mmHg时,可损伤线粒体的呼吸功能,使ATP生成更少。严重时,线粒体可出现肿胀,嵴崩解,外膜破裂和基质外溢等病变。
(三)溶酶体的变化
缺氧时因糖酵解增强使乳酸生成增多和脂肪氧化不全,导致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增多,引起酸中毒。pH下降可引起磷脂酶活性增高,使溶酶体膜磷脂被分解,膜通透性增高,溶酶体肿胀、破裂和大量溶酶体释出,从而导致细胞及其周围组织的溶解、坏死。
二、缺氧对机体各脏器的损伤
正常情况下,脑血流占心输出量的15%,脑氧耗占总氧耗的23%,所以脑对缺氧十分敏感,脑灰质比白质耗氧多5倍,对缺氧耐受性更差。正常人脑静脉血氧分压为34mmHg,当降至28mmHg时出现精神症状,降至19mmHg以下意识丧失,12mmHg时危及生命。PaO 2低于50mmHg时,脑血管扩张。缺氧和酸中毒导致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脑细胞和脑间质水肿。
严重的全身缺氧可使心脏受累,发生心力衰竭。肺泡缺氧可使肺血管收缩,增加肺循环阻力,造成严重的肺高压。心肌缺氧可降低心肌的舒缩功能,甚至使心肌发生变性坏死。缺氧还会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期前收缩,甚至心室颤动。全身严重缺氧使机体乳酸和腺苷等代谢产物堆积,扩张外周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
急性低张性缺氧可造成肺水肿,影响换气功能,导致PaO 2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