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招:调节情绪,改善心态
钟南山院士在2018年10月24日做过一场以慢性疾病患者情绪调节为主题的讲座。讲座中,钟南山院士提到,乐观的情绪不仅使人生活得更积极,还能有效增强免疫力;相反,闷闷不乐、抑郁不振会使人在面对疾病时免疫力“溃不成军”。由此可见,人体免疫力的强弱与人的情绪和心理压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这个理论,对于本次疫情仍然适用。以下,具体介绍有关情绪调节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在战略上,也就是在心理上做好自我调节,不要害怕自己出现某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不难理解,任何情绪,哪怕是不良情绪,它们的产生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如同身体的不适其实是在告诉我们需要休息了一样。从心理学发展来看,人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在这场疫情面前对于人的自身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焦虑让我们保持精神适度紧张,做到居安思危,对疫情有足够的重视;恐惧让我们对科学知识心存敬畏,努力学习应对疫情的防护方法,避免接触某些危险事物或情境,防止被传染;抑郁让我们保持高度的内省力和移情能力,增强对自我的觉察;疑病和强迫行为让我们养成有利于预防疾病的生活习惯;而睡眠障碍通常是持续不良情绪的结果,若情绪状态得以调节,睡眠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其次从战术上,可以尝试用以下情绪编码的方式来缓解自身的不良心理反应。
(1)识别:识别自己是否出现了某种情绪,理性地对待它,而不是阻抗。情绪波动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生命正常运转的表现,情绪在合理范围内波动都属于正常反应。即便没有疫情,正常人也会有情绪波动,甚至我们在睡梦中也能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波动。而面对疫情,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诸如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有胸闷、心慌、失眠等生理不适现象,这些都属于急性应激反应,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反应,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所以不用过度担忧。
(2)接纳: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坚定信心,如同“天天开心”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不能成为现实中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苛求完美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失落和痛苦。而对于不良的情绪状态,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纳它,但不能纵容。只要我们精神不垮,意志不灭,坚定信心,是有能力去战胜病毒的。
(3)表达:尝试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当不良情绪一旦被命名和表达,它对我们的杀伤力会降低很多。例如,当我们每天看到确诊数据,心情便很可能变得压抑,时刻担心自己会被感染时,不妨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情绪。比如,可以给亲人朋友打打电话、写写日记,甚至可以大哭一场。
(4)转移:转移注意力,做一些平时喜欢做的事情,如与家人一起看一部温馨的电影或者烹饪美食,看一本好书或者是听音乐等,合理释放自己的情绪。
(5)转介:若自我调节失效,不良的心理反应较为严重时,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