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读:青春 恋爱 生活的风雨,都是行脚人生必经的课题
廖秀娟
由乡下到东京求学,期盼将来能够成为国家栋梁的知识青年们,是日本明治时期的青年人中最受瞩目的类型。他们肩负起家乡父母对其光宗耀祖的期盼,远离故乡来到东京过着疏离的都会生活。梦想能早日衣锦荣归,小心翼翼地面对东京的傲慢,忧愤与自卑挣扎的青春身影就成了现代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如夏目漱石的《三四郎》、小栗风叶的《青春》、小杉天外的《魔风恋风》。当中最吸引当时读者的情节,则是《三四郎》中男主角三四郎对知性美女美祢子的爱慕。因为对年轻人而言,学业、出身、财富、感情都是他们在敏感的青春时期最在意和关心的事。在面临恋爱或结婚对象的选择时,则是最快将彼此的阶级、贫穷、学识差异,赤裸裸反射出的照妖镜。
才女美祢子可说是完美诠释明治时期文明开化的理想女性,她拥有高度的学识教养,英语流利,又有些娇气。她多变的心总是牵动着木讷的乡下青年三四郎,让他因她的一举一动而产生心理波折。
美祢子不仅牵动着三四郎的心,也紧紧地拉扯着读者的心。青春时期的少男少女对于恋爱,青涩、敏锐,及浮动的不安透过漱石的文笔被详实地描绘出来。像三四郎这样由乡下入京、个性木讷笨拙的青年,在情场上总是不敌学富才高风采迷人的东京青年,这在诗人中原中也的作品也可看到。
中原中也的作品《我的生活》,也是一篇以描写青年北上东京求学为背景的随笔,主人公期盼能功成名就,却在奋斗的路途中被亲友夺走挚爱。中原中也是一位从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活跃于文坛上的诗人,大正十四年(一九二六)三月,中原中也与大他二岁的同居女友——女演员长谷川泰子一同由京都移居到东京。中原中也准备考当时的早稻田高校(现今早稻田大学),却因迟到与资料不齐的因素而落榜。为了准备重考就留在东京,他一边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也透过诗人富永太郎的介绍认识了当时就读东大法文系的小林秀雄,这也成了改变中原中也生命的关键事件。他的恋人泰子爱上了他的好友小林秀雄,离开他搬去与小林秀雄同居。作品开头的第一句就是“我也许真是个傻瓜,自己的女人被别的男人抢走了。特别是,那个男人曾是我的好朋友”。这篇作品忠实地描绘出一位在三角关系中彻底被情人与好友背叛,在情感路上败北者的懊恼与情伤。
然而,“恋爱”这个概念却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日本的,它是个崭新的思潮,让明治时期的人们满心憧憬却又不知所措。日本文学评论家柄谷行人,他受到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傅柯理论的影响,于一九八〇年在其著作《日本近代文学的起源》中论述了日本恋爱的起源,他指出现今普遍所认知的“恋爱”这个概念,始于十二世纪的西欧,之后日本明治时期因文明开化积极引进西方思潮,“恋爱”思潮也随之进入日本。然而对于明治时期的文学家来说,西方文字中的LOVE是个极为难以表达的字眼,因为在江户时期以前的日本,表达男女之爱,并不是以“爱”,主要是以“色”“情”等字眼来形容。
有关明治青年面对“恋爱”思潮的困惑与欣喜,也引发了众多人发表恋爱观的论述。在本书收录的作品中,《恋爱论》是一篇著名的论述。作家坂口安吾在《恋爱论》中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最可以安慰人的是什么呢?痛苦、悲哀、伤心。”“孤独是人的归宿,恋爱是人生之花朵,即使它有多么无聊,但是,除此之外,别无花朵。”这是现今人人能够朗朗上口的恋爱金句。
而恋爱大师太宰治在《作家的形象》中酒醉后高喊:“爱是什么?你懂吗?所谓爱就是完成一种义务而已,真悲哀啊!也可以说爱是一种道德的坚守。说得再直白一点,爱就是肉体的拥抱。可是,应该还有一个,还有一个,听着,所谓爱——我也不懂。我要是懂了,就好了。”看似认同爱的务实性却也不讳言地指出爱的难以捉摸。
话说明治时期的青年少女们接受到这股时代的讯息,他们排斥过往在花柳界活跃的艺伎、花魁来代言他们的爱情,他们追求柏拉图式的洁白清纯的精神恋爱,而恋爱的完美终点则是迈入婚姻。然而当时的婚姻大多是透过媒妁之言,由父母或亲戚做主,但是明治时期的年轻人,他们梦想能够打破古老的婚姻传统,期望能够与自己选择的伴侣在经历恋爱后结婚。而父母做主的婚姻被称为“强迫结婚”,自己决定对象的婚姻则称作“自由结婚”。
新旧思潮的对立之中也引发了文豪们对于婚姻方式的论辩,例如芥川龙之介在作品《不可将恋爱与夫妻之爱混为一谈》中,说道“奉媒妁之言结婚足已”,极力维护传统的婚姻方式。
另一方面,作家宫本百合子是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是日本文学评论家宫本显治之妻。然而,宫本百合子在嫁给宫本显治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她于一九一八年与父亲一同赴美游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当旁听生时认识了大她十五岁的第一任丈夫。两人的夫妻关系如她在本书收录作品《青春》中所言:“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才看到,自己想飞翔,日夜挣扎搏击,而那个人却不想飞,只愿意在小小的向阳处把头插入羽毛中,而在我的脚上不知不觉地套上了温柔的短锁链,还安慰我,这样的锁链,你马上会习惯的哟。习惯!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词语。习惯!人类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都会习惯的吗?我讨厌,我讨厌习惯。”面对夫妻生活目标日益相左,她勇敢挥剑斩断婚姻,重新追求理念信念合一的人生伴侣。她在《青春》与《热爱我们的生活吧》中,大力鼓励当时的少女们突破限制,不要畏惧,勇敢追求爱。
当人生的阶段由少年步入青年时,会有种宛如生命被颠倒转化般的惊慌,例如月事的来潮或是无预警的梦遗,少男少女们不论在精神或官能上都被迫迎接这个生命的转变。然后某日,人们又会突然察觉到青春远离自己。那就像潮汐退去般的寂寥,由绚烂归于平淡,由光环焦点转化为平凡,年轻时因梦想而无限膨胀的权力欲望,到了老年则多能在欲望与可能之间取得平衡,也甚少感受到挫折或被生命背叛。在本书收录的作品《老年与人生》中,萩原朔太郎说:“没有苦恼只是一个方面,经常会与没有快乐相抵消。年老之后的快乐人生,从另一个侧面去观察,也正说明了老年时期有着无法排遣的寂寞。”而他也力劝老年人尽早从愚蠢的妄想及热情的执念中挣脱出来,才能享受晚年之乐。
最后,美食评论家北大路鲁山人则是在《美食与人生》及《我的日常生活》中,透过饮食、摆盘、餐具来阐述人生的哲理。北大路鲁山人除了是一位集篆刻、书画、陶艺、漆艺于一身的艺术全才之外,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和料理家,据传也是人气美食漫画《美味大挑战》中,美食家海原雄山的原型。他标榜“器皿即是料理的衣裳”,讲究器皿与料理之间相互协调美感,更在作品中直言:“餐具的生产者不分食物的雅俗,烹饪之人分不清餐具的好坏,这样,菜肴与餐具失去了合理的搭配,与猫犬同样,令人非常遗憾。”更大声疾呼,人若是要将被授予的生命活出美丽坚韧与自由,那就应当尝尽美食,吃尽偏爱的料理,一日三餐持续尽享酣畅淋漓之感,再搭配对食器之美的鉴赏,必能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本书透过青春、恋爱、情伤、婚姻、衰老、美食来品味生命的万般滋味,不安、怀疑、愧疚、坚持与勇敢——文豪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们能一窥生命从绚烂到平淡间,这段人生路途上的幻化美景!
作者廖秀娟,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元智大学应用外语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