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之美
一
心灵受着极乐净土的诱惑的同时,身体又受着现实世界的羁绊。这种宿命,我们该如何思索才好?三条不同的道路展现在了眼前:要么断绝现实尘缘奔向极乐净土,要么放弃极乐净土走向现实世界。一个容易沉溺于幻想,一个会被烦恼淹没。两者都不能使心灵得到满足时,就出现了第三条道路。
这是给予我们的现实世界,它必定具有什么意义,不至于是个空洞的世界。这个世界就不能想象成心灵的净土了吗?这片大地就不能说是通往上天之门了吗?如果没有低谷,高峰也会消失;如果没有切实地在大地上活着,上天的爱也会接收不到。它记载着“身体是灵魂的宫殿”。大地难道不正是天神的住处吗?冬天草木枯萎的这个世界,也是被春天的色彩装饰着的地方。在大地上盛开的圣洁的莲花被称为“净土之花”。由上天赐予,在大地上盛开的花中,有一种花,我现在称它为工艺。
美与这个世界深厚交融后出现的,不正是工艺的身影吗?工艺之美给日复一日无味的生活染上了色彩。现实中的这个世界,是工艺离不开的住处,它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贫富之差,它是众生的生活伴侣。众生若没有了它的守护,日子就不能进行下去,众生也是从早到晚地生活在各种工艺品的包围当中。它不就是那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的礼物吗?看得到吧,它不是为了我们,调整形状、装饰姿容,给自己的身体图纹上色吗?烦恼时、懒散时,它都在我们的中间,与我们为伍,与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它是被神赐予在世间庭园里盛开的花草,这世间所有的旅人,穿梭在它各种各样的色彩当中。如果不是这样,道路就会化为沙漠。我们若不是被它的美守护,就不能在这世间温暖地旅行。被工艺滋润的这个世界,难道不能说是有幸福存在的世界吗?
二
从没有与大地隔离的器皿,也没有离开了人的器皿。器皿是为了要帮助我们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物品。因此,器皿若是脱离了用途,生命就不复存在。它若不堪使用,就会失去它的意义。它忠实地为着现实世界服务。没有服务精神的器皿,不应该称之为器皿。没有用途的世界,不是工艺的世界。器皿是帮助我们,为我们效劳的物品。人们若不依靠它们,日子就不能过下去。为用途而服务,是工艺的精神。
因此,工艺之美就是服务之美。所有的美来自它服务的精神。因为是效劳之身,所以它必须健康;因为是日常用具,所以不堪忍受阴暗的场所或是粗暴的对待。看看它们的样子吧!我们能看见那结实的、毫无危险的健康的美不是吗?它总是选择正确的质地和稳定的形体。不然,若是柔弱的身体,就不能发挥它的用途。这个世界不允许有疾病,疾病不会靠近劳动者。服务是很忙的,它不可以耽于感伤。据说忙碌的蜜蜂没有时间悲伤。也不要沉溺于颓废。经常使用的锁不是不会生锈吗?如今的器皿之所以患有美的疾病,是因为忘记了用途,是因为不再为服务而制作器皿了。服务的精神为器皿增添了健全的美。器皿若不健全,也不会成为器皿。工艺之美就是健康之美。
因为是服务之身,自身就被要求有忠顺的品德。在它那里,不允许有叛逆之情、夸耀之心以及自私自我的想法。好的器皿,不是有着谦逊之美吗?不是展现着诚实的品德吗?骄傲自满的风格和急于求成的姿态都不适合器皿。踏实的性能和坚实的品质保护着工艺之美,它谨慎地防范着不精确与粗劣。那是因为,如果背离了用途,也就违背了美。
因为需要正确地服务,它们必须慎用淫巧的形态。它们调整出合适的形体,谨慎地为表面着色。奢华的风格不是器皿应有的形态。若是太过于华丽,不是违背了服务的精神吗?有想要比主人打扮得更华丽的下人吗?它们总是装束简朴。打扮过了头就难以劳作。生活是追求简朴之风的。看看优秀的器皿吧,曾经有过分华丽的东西吗?有流于庸俗的东西吗?坚实的品质,准确的形状,沉静的色彩,这些保证了美的性质,难道不是为了能够发挥用途的性质吗?我们必须懂得,器皿离开了用处,美也就消失了。
三
于是,器皿的任务就是无休止地工作,而且主要是做日常的杂事。不允许懒惰,也不得空闲。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它们待在家庭的一间间室内,在不会被忘记使用的饭桌上,以及繁忙的厨房的橱柜里。它们大多是频繁使用的厨房用品。因此,生活是俭朴而又忙碌的,没有偷懒的空闲。若是空闲的话,就会远离器皿本质。那些在客厅里沉睡的装饰物品不大都是很脆弱而易坏的吗?因为它们并不是劳动者。因为离用途越远,离美也就越远。它们有着细心、精致等等意趣,然而,这毕竟陷入了追求技巧的游戏之中。我们必须懂得,美的疾病,就是从很多的技巧那里开始的。在那里,之所以没有了健康,是因为不能适应俭朴的生活。不能忍受贫穷和劳作,也就不能胜任美。我们必须得了解,制造出无益之物,就是扰乱了美的缘由。曾经的茶具“大名物”不就仅仅是贫穷人家的日常生活用具而已吗?那些茶人在陋室地板上镶了炉子,用简朴的器皿泡茶之时,神圣的贫穷之德使他们品尝了天地万物之美。对茶具的赞美,是对劳动的器皿的赞美。它们原本不就是杂用器物吗?简陋的器皿,那被蔑视为“劣等”的器皿,没想到拥有成为美器的命运。
在完成任务时,如同人有正确的行为一样,器皿也有正确的美伴随着它。美是用的再现。美和用结合的产物,就是工艺。工艺之用的法则就是美的法则。只要离开了用,就无法与美相约,唯有正确服务的器皿才是正确之美的拥有者。就像没有皈依佛门就没有宗教般的生活一样,为服务而活的志向,就如同是拯救心灵的道路一般,也是拯救工艺的道路。
如果离开了实用,那就不是工艺而是美术。与用途的离别就是与工艺的诀别。它们的距离越远,工艺的意义就越接近死亡。如今的工艺家想要做出那种美术品,这种令人吃惊的错误如何能够原谅呢?让人悲哀的是,所有的失败都来自这种颠倒,因为做出来的东西不是为了使用的缘故,渐渐远离了美。与美术化了的工艺相比,原本的工艺更加地不熟悉美。伟大的古代作品不是一种鉴赏品,而是实用品的这件事,我们有必要铭记在心中。如果任性地为了美而做出器皿的话,那就既不堪实用,也不能称得上美。如果不遵从于用,就不可能有工艺之美。这是工艺潜在不变的法则。其间包含着美和用的这一条秘义,是我们必须要深刻领悟的。
四
美术越是临近理想就越美,工艺越是与现实交融就越美。美术越是伟大就越该被高远仰望。它不是有着让人难以接近的崇高吗?人们把这样的东西挂在墙上,置于很高的地位。但是,工艺的世界不是这样。它越是与我们接近,它的美越是温暖,因为它的身体每日与我们共同生活,难以分离,这正是它的性情。不是处在高位,而是贴近并亲切。于是,“亲切”是工艺之美的心态。懂得识别器皿的人,不是一定会伸手触摸它吗,不是会用两手去抱起它吗,不是越是和它亲近,越是离不开它的身边吗?那些茶人们是捧起怎样的温暖和亲切送往唇边啊。可以看到,器皿也有离不开持有者的情趣。它的美越是深厚,它与我们的隔阂就越少,好的器皿会诱生出爱。在这个现实的世界,我们这不洁之身,美却如此的亲近,这是神灵多么巧妙的安排啊。
高深的艺术可以想象为老师,可以想象为父亲。然而,工艺是伴侣,是兄弟,是姊妹。它与我们同处一家,共同度过白天和黑夜。它就这样帮助我们劳作,满足我们的使用,温暖我们的生活。我们在它们的包围下,度过这世上的一日。和器皿亲近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真正地在家里。无论在何处,都要打造温暖的家,这是器皿的追求。这里是放松的世界,是安稳的世界。器皿是一个家庭中的成员。不,没有器皿的地方就没有我的家。爱好器皿的人喜欢回家,器皿会结出美好的家庭。
这并不是什么严峻的、崇高的、要远远仰望的世界。这里是私密的、亲密的空间。也因此,工艺是情趣的世界。滋润也好,亲睦也好,是它的内心。而诸如品味、意趣、温润、圆滑、温婉、柔美等等,这些都是反复用来赞美器皿之美的语言。器皿将人诱入情趣的境界。风韵与雅致,这些都是工艺带来的美德。人们进入这样的境界,心灵将获得许多的平静,行为也将得到许多的净化吧。人们常常流连于它的美,这样的境界正可以称为“游戏”吧。好的器皿,会净化周围的环境。尽管人们不知不觉,工艺之花还是如此地为生活的庭园增添了色彩。人们那么自暴自弃的内心,也会因为它们而变得柔软吧。如果没有器皿的美,这世间恐怕早已变成一片混乱,人心会流于杀伐。没有美器的人间是难以居住的人间,如今人世间的焦虑不就是因为器皿变丑了的缘故吗?心没有了温暖就会枯萎。看看那没有情趣的家吧,不会感觉到寒冷吗?看看那无情的人吧,不是很冷漠吗?
五
因为器皿那亲切的风格,谁不会对它恋恋不舍呢?拥有器皿就等同于喜爱器皿。也可以说,不爱它就不会拥有它。工艺本身有着可供把玩的性质,同时也具备应有的可供欣赏的性格。它不会有美术那般会受到时间威胁的情况,器皿总是会招徕爱。无论在哪儿,它都流露着希望和我们交往的愿望,这不是很不可思议吗?由于它的志向是服务,面对常常使用它的主人,它的姿态就会变得更美。不被使用就不会变美,难道不是这样吗?在被使用的同时,器皿的美也与日俱增。如果不被使用,器皿就失去了意义,美也会消失。那美象征了对使用者的感谢。“磨损”也好,“顺手”也好,“用惯”也好,这些都让器皿变得更美。刚做好的器皿,还没有得到人们的爱,也没有完成它的任务,因此它的样子还不是十分的美。但是日日被使用时,器皿不是生气勃勃地苏醒了吗?它的喜悦通过自身赠给了人。器物的真正的美,是被使用的美。正如没有器皿的帮助人就不能活下去一样,没有了人的爱,器皿也不能活下去。人,是抚育器皿的母亲。器皿活在人们爱的怀抱里。因为被使用而美,因为美而被爱,因为被爱而越发被使用。在人和器皿这里,有着无止境的交集。彼此被对方温暖着,被对方爱着,共同度过这一天。用是器皿对主人的贡献,爱是主人对器皿的馈赠。在两者的交融之中,孕育出了工艺的美。器皿为人们服务时播下了美的种子,与人们的爱结出果实。在器皿与人们的相爱之中,工艺之美诞生了。
六
我们的生活终究离不开大地。但是,在这个容易陷入罪恶和痛苦的世间,有一些想让我们稍微感到温暖的来访者。它们在我们的身旁奉献自己,乐于效劳,努力工作,想要稍微分担我们的劳苦。想要把我们迎入鼓舞、安慰、和平、相爱的世界。如果失去了它们,谁还能忍受这漫长的人世之旅。朝圣的手杖上有着“二人同行”的印记,工艺不也可以说是旅途的同行者吗?正因为有它与我们共度苦乐的日子,我们的人世之旅才能够安然前行。
这世上这样的伴侣,就是我所说的工艺。
七
在众所周知的器皿里,我读出了许多不常见的真理。当我掉转头来,回顾这些器皿是经过谁的手被做出来,以及为什么能够做出来时,越发有许多新的奥秘进入了我的视野。
救赎可以无处不至吗?众生的济度是如何实现的呢?倘若没有智慧就不能相信神灵,众生中的多数会在永久的迷宫上彷徨吧。因为,仅有少数人会被选择成为智慧的拥有者。但是,即使神不允许所有人去接触神学,唯独信仰是被允许的吧。正因为如此,宗教属于众生所有。月光不但在高台闪耀着光芒,也照耀着寒舍不是吗?无论是贫穷的人还是无知的人,都一起沐浴神的光辉。比起与学者做朋友,耶稣不是更喜欢同渔夫们交往吗?救赎不仅仅握在智者的手中,凡夫俗子也是去往极乐净土的旅人。
同样不可思议的情形,没有在美的世界发生吗?美与众生,它们之间,难道没有秘密的约定吗?掌握了美的道路不也允许万民行走吗?如果只有美术才是通往美的道路,那么美的希望就渺茫了。因为那是仅仅委任给少数天才的工作。然而在这里,神的准备是不可思议的,通过另一条不同的道路,美也被允许出现在众生的面前。即使是凡夫俗子,也能有与美携手而行的道路,那是一条工艺之路,正如同无知的人也被允许与神灵邂逅一样。
八
解开了这种奥秘,可以说就能理解工艺那剩下的另一半的意义了。这里是众生的道路,这世界不是委托给了被选择成为天才的人。那些数量众多的为我们服务的器皿,是无名的百姓的劳作成果。看看那出色的古代的作品,我们不能认为它们只是出自梦幻般的天才之手,它们更多的是在某个时代的某个偏僻的农舍,由目不识丁的人们制作的。那是村里的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甚至连孩子都共同参与的工作,而且也是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大量挥洒汗水的劳动。它们不是由一个人制作,而是举全家之力共同面对这个工作,无论晨昏,无论寒暑,在忙碌的工作中度日。那常常是在农忙的间隙,举全村之力制作而成的。哪里是天才在自由的时间里能制作出来的呢?
偶尔,他们甚至有不喜欢那份工作的时候,一边想着放弃一边停下手来。也有孩子不情不愿地帮忙的时候。不,他们不仅仅是无知,其中应当还有邪恶的人,甚至有偷盗的人吧。愤怒的人、悲伤的人、痛苦的人、愚蠢的人、可笑的人,这世间云集了所有众生。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他们,工艺的一条道路也是被允许的。那就是民艺,出自民众的工艺。
但是他们的作品里是有美存在的。有着他们不自知的、令人吃惊的美。所有的作品都得到了救赎。尽管制作者是这世间的凡夫,但所创作的器皿都已存活在彼岸的世界。尽管他们不自知,所有的器皿都会被美的净土接收,甚至以凡夫之身,被允许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都可谓何等的幸运。他们的作品成为净土的作品,也是某种程度的恩宠。这难道不是在说,哪怕是一件器皿,也隐藏着佛陀的誓言吗?那个“恶人一定下地狱”的令人惊讶的福音,不也能从这里读到吗?众生通过工艺进入了救赎的世界。难道不可以说,工艺之道是美之宗教的他力之道吗?
九
令人惊奇的特质不断从这理法中涌现出来。把优秀的作品聚集一起来看的话,都几乎看不到作者的名字不是吗?那一直以来对自我的执着,不是都消失了吗?那些名品是由谁制作出来的?是那个地方那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能制作出来的吗?其中隐藏着的许多的活生生的个人,哪里有主张个性的人存在呢?工艺活得无名。且看看优秀的作品吧。这其中并没有特殊性格的特殊表现。既没有威逼强制,也没有压迫、没有挑战。这里怎么会有私人的变态怪癖呢?所有的自我执着在这里被放弃,所有的主张被沉默,仅仅留下无言的器皿。曾有僧人问道:“有比沉默更好的言语吗?”接着又写下:“沉默是神的语言。”
众多没有文化的匠人们,他们没有执着于幸运的个性。无名的作者,他们没有拥有必须要写上自己名字的任何物品。这些情形如何将他们带上了救赎的道路呢?在他们那里,常常可以看到鲜明的地方性和国民性。只是,那都是被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流淌的血液注定了的,不受他们自己的力量所左右的。他们仅有的是必然的沉默,没有过多的言语主张。
沉默的个性,自我执念的放弃,正是这样的精神,对于器皿来说是多么的合适啊。器皿之身不是为了服务吗,器皿不是想要亲近吗?如果器皿充满个性的色彩,它就无法成为谁的朋友。为服务而活,就不能执着于自己。而且作为日日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如果在其中主张自我,和平就会被打乱。只有安静的器皿才是好的器皿。在它那里,不是总能看见谦逊、顺从的品德吗?如果不能遵守这种品德,器皿就不能称其为器皿。如果器皿失去了这种特质,如何能得到人的爱呢?如果是个性的器皿,就不能成为服务的器皿。它必须有恰如其分的谦卑。《圣经》记载“心贫者幸”,于是有了天国归他们所有的约定。相同的福音也写在了工艺的书上。难道不可以说,有谦虚之心的他们是美之国界的伟大的人物吗?
在我们明显执着于自我,沉溺于烦恼的今天,看看这样的器皿,不会有被拯救的感觉吗?“我空”是佛教的说法。无我的境界正是极乐净土。在器皿上看到的无我,就是被拯救的标志。正是这被拯救的器皿,才是美的作品。在极乐净土里复活的,不正是纯洁的灵魂吗?
十
耶稣不喜欢法利赛的人们,因为他们为自己的智慧而骄傲,也因为在智慧的眼里,难以看到神的身姿。明亮的智慧到了神的面前反而会变得昏暗吧。聪明到了神的面前也不过是愚蠢而已。《传道之书》感叹:“智慧越多烦恼越多。”
与此相同的,智慧不能成为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必须走上智慧的道路,众生就永远不能进入美的城堡。可是,无知使他们没有被杀,而是活了下来。他们虽无法成为智慧的拥有者,可是,这种无心的人,却是被允许的。耶稣解释说:“婴儿在天国是很伟大的人物。”智慧低微的他们,因为他们的无心,也能成为伟大的人。优秀的作品的美,就如同住着一颗婴儿的心。
在器皿上看到的美就是无心的美。美是什么,是什么产生了美,为什么无知的匠人们会有这样的思索呢,为什么他们能做到,他们有着什么样的特质?就算是被问到,他们应该也没法给出一个答案吧。唯有远古累积的传统,与永远重复的经验和沉默的事实被留存下来。可是,他们尽管无知,仍然制作了出来。不,是无法得知也制作了出来,也是不被允许得知仍制作了出来。哪里还会去怀疑做出的东西美不美、有没有资格去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要是给他们看的话,他们的脸上只会浮现出困惑的神色。要是告诉他们有被称为“大名物”的东西,人们为了它一掷万金,他们可能会惊到窒息。他们做的东西没有一个是从美的意识出发的。今天,他们的作品在历史上占据了很高的位置,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他们只知道他们做出的是极其普通的东西,然后被随意地使用,也不值得特别地去回味。而且,他们唯一所熟知的,仅仅是他们的作品多么的廉价这件事。可是,天理总是不可思议。正是这不了解美、不在那里停滞的他们,被轻易地授予了自由的美。我们要知道,那多种多样的变化,还有自由自在的创造,是从他们无心的美德中所产生出来的。智慧的道路并非他们应尽的义务。但是,他们那被赋予的随意的自然的精神,将他们引入了更广阔的世界。而且,这件连他们都不知道的事,最终将他们导向救赎的世界。正因为是无知的人,他们率真地接受大自然。因此,自然也凭借自然的睿智,守护他们到最后。正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救赎的力量,自然想要拯救他们的意志越发强大。
可是,这种已经过去的时代,如今已变成了意识的世界。知识的超越如此抹杀着工艺的美。有智慧的人不是常常迷失了信仰吗?高傲的智慧,在美的世界也是一种罪。培育智慧这件事没有错。可是最高的智慧,应该知道智慧在大自然的大智面前是多么的无力吧。高傲的智慧,不也可以说是幼稚的智慧吗?很多人不想把拯救委任给大自然之手,就这样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剥夺大自然的圣职。他们做出来的东西,美很淡薄,这是他们的心背叛了自然的果报。我们必须领悟的是,有意识的作为或是智慧的加工,是美的天敌。固执己见、过于讲究智慧的人,在神的面前,被称为小人、愚者。同样的,被智慧背叛的美,在自然的面前,会被称为丑陋吧。
十一
由此可见,美不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产生的。谁都允许的美、不依靠个性的美、无心生成的美,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无学识的人、无知的人也能被拯救,这预示着什么呢?工艺上的美和救赎都是从他处得到的恩惠。单凭自身是什么也做不成的。器皿得到自然的加持,器皿的美是自然的美。没有受到自然的恩惠,谁都无法做出哪怕是一件优美的作品。正如某位僧人所说,没有一个助人者,只有被帮助的人。工艺的美,是恩宠的美。
看看优秀的古代作品吧,它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纯朴,不是哪里都没有造作之感吗?美,只有被生成的美,没有被制作的美。被制作的美就算再好,也不能永远地保持。好的美,有对自然忠实的顺从。顺应自然的东西,受着自然的爱护。放弃小的自我时,自然的大我就活了。
十二
工艺来源于大自然所赐予的材料,没有材料,就没有大地上的工艺。工艺不是有各自不同的故乡吗?它的不同种类以及变化的味道,使它有了不同的故乡。工艺之美尤其因为地方色彩而出彩。它是由某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物质所制成的,全都是天然的恩赐。
仔细观察它们好看的形状、好看的花纹、好看的色彩吧,其中有未受自然加持过的吗?虽说是人力制作出来,和加在它们身上的自然力量相比,人力只不过是很小的力量,好的作品因天然的恩赐活着。工艺美是材料之美,对材料的无视是对美的无视。
人为的精致的材料,有比自然的材料更能显示出美的吗?力量变弱、缺乏美感,是因为对人的智慧过分信赖。而且如今美之令人痛心的沉沦,是因为对自然的无益的反抗造成的。可是,向自然射出反叛之箭的人,最终会有反被这箭射中的时候。正确的美是对自然的信赖的象征。正如把一切委托给神,约定得到了内心的平和一样。真正能够做成任何事的,只有自然。服从于自然,只有这样才算是获得自由。
为什么手工是好的呢?因为那是自然直接的劳动。机器动辄会损害美,是因为它削弱了自然的力量。那复杂的机器和手工相比,是多么的简单啊。而单纯的手艺和机械相比,又是多么复杂啊。机器的作品更加逊色,正是机械之力在自然的面前尚很渺小的标志。好的工艺是对自然荣耀的赞歌。
细思工艺之美,它是传统的美。若不是被传统守护,民众能够了解工艺的方向吗?不得不说,在它那里所能看到的一切的美,都是传统累积下来的令人惊叹的技艺。试着想想某一种漆器吧,若没有连绵不断的传统在它的背后支撑,会有那令人惊叹的技术吗?支持它存在的,完全是传统的力量。人们可能会固执地说人是有自由的,可是,我们并没有被赋予打破传统的自由,而是只被允许利用传统的自由。把自由理解为反抗,不过是肤浅的经验而已,最终反而受到其束缚的情形不知有多少。传统比个性更能带来自由的奇迹。我们最好相信,比我们自身更加伟大的东西是存在的。而且必须得领悟,皈依它们的同时,会找到真正的自我。工艺之美从方方面面告诉了我们这件事。
十三
在这份恩惠的支撑下,他们劳动又劳动。因为他们大多是贫穷的人,连本该安静休息的时间都不能得到。若不快速又大量地制作,就无法支撑起一个家庭。劳动是众生注定的宿命。可是,这里面不还是隐藏着令人感到温暖的意义吗?正直的人甘于自己的命运,日日劳作。懒惰不劳动的人,迟早会承受自然的愤怒。注定日日劳作,让他们的作品成为多么美妙的东西啊。不,他们的作品若没有与美相约,神也不会命令他们劳动。贯穿于他们一生的天命,到最后都是不可思议的。
他们必须大量地制作。工作是无止境的重复:重复同样的形状,同样的模型,同样的毫无结果。可是,单调的重复,以作品越发的美报答了他们。如此的反复让笨拙的人也掌握了技术。长时间的劳作之后,无论哪一位工匠都成了各自领域的名匠。通过那无味的重复,他们甚至进入了超越他们技术的更高的领域。他们忘却了所有的事情工作着,一边谈笑一边安然地工作着,甚至忘了自己要做什么地工作着。这里展现出来的美,是熟练的美。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那简陋的工具背后,也潜藏着许多的岁月、不厌其烦的劳动以及无味的重复。被随意使用的杂用工具,完全支配于技术或者完全脱离了技术。不可能不产生出优秀的作品。他们长时间的劳动,切实地保证了美。看吧,多么流畅而自由的制作,那不是出于他们对双手的完全信赖吗?与其说是他们用双手在制作,不如说自然正在让他们的双手制作。
重复转化为自由,单调变换为创造,这是命运隐秘的准备吧。劳动才是对救赎的恰当的准备。正确的工艺,是出色的劳动的恩赐品。劳动得不到报偿而使人陷入苦痛,不过是近代发生的事情而已。
十四
大量生产的东西也是快速生产的。可是这快速是从熟练中生出的精确的快速。这样就让作品有了双重的美。没有了大量和快速,器皿的美就会变得暗沉。我们所看到的清澈的美,不是毫不犹豫的气势、飞走的笔法、全无疑惑的工作的再现吗?疑心重的人,信仰就会薄弱。如果反复更改、重做、下手时犹豫不决,美早晚会失去生命吧。那奔放的品位、丰富的雅致,是纯洁、清澈的心灵的再现。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机勃勃的自然的气势。而那些细致、复杂的作品,工序上不允许这样快的速度。这些细致复杂的作品里有疾病之源栖身。好的作品,不是可以看见生命延续的至纯的喜悦吗?
看看它的花纹吧,大量地、快速地描绘时,即使他们不情愿也要回归单纯。到最后甚至连自己画的是什么都忘记了。这种自然而然的“崩溃”并没有扼杀图案。这样的作品里,有拙劣的例子吗?有气势上欠缺的情形吗?好的省略,会显示集结精华的美。大概有人会说它粗陋吧。不过,那并不是畸形,并不是粗俗。它们自然而又健康。它们有破旧的粗野之处吗?有人会说它笨拙,可是,笨拙不是病,它增加了新的单纯之美。朴素的东西总是被爱。有时候,它会被说成不精巧,可是,正是精巧本身住着很多罪恶。单纯的整齐并不是美不可缺少的要素。甚至可以说,若是没有了不规则,美就会停止。
迅速大量的制作,这里面所见的自然的样子,不是对劳动的相应报酬吗?在大地上好好劳动的人,不会脱离神灵的保护。很多人以为美是闲暇的产物,但是,在工艺这里不是这样。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工艺的美。器皿的美是对人们汗水的补偿。劳动与美被分离,这是属于近代的事情。
十五
不要以为好的作品是一个人制作出来的。这里可以看到真正的相互协作的世界。有些人作坯,有些人刻花,有些人上色,有些人完成成品,他们分工承担工作。优秀的作品并非一人所为,而几乎全是合作的成果。若是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没有力量的民众中的一个人,能结出什么果实呢?我们可以看到,好的作品的背后,是好的合作。况且他们是贫穷的匠人,若不能相互协助,就没有安定的生活。能够保证安定的,是相爱,是一致。他们自己结成团体来生活,那是支持着共同的目的、相互协助的生活。正确的工艺,是社会的产物。
因此,不是单个人的作品出色,而是从属于公社的所有人的作品都出色。公社拯救了民众。好的工艺史就是好的合作史。工艺美是社会美,不是单个的作品的美,而是很多作品同时展现出的美。看看那公社时代的哥特式作品吧,曾经出现过丑陋的作品吗?工艺之美是“多”的美,是“共同被拯救”的美。个人创作家的出现,是公社被打破、个性被主张的近代社会出现的事情。可是,超越了由合作产生的古物的美感的作品,何曾有过呢?哪里还有比他们更能制作出创造性作品的呢?工艺之美,是从共同活着的精神中萌生出来的。
因为这里是集团的世界,所以被要求有自己的秩序。在混乱的社会组织下,我们不能期望有正确的工艺。好的器皿常常反映出秩序的美,秩序就是道德。在遵守道德的世界里,哪会容许低劣的品质或是杂乱的工作呢?匠人们生活在正确的组织当中,保持着诚实的品德。好的作品,不就意味着可以信任的作品吗?不是意味着可靠的器皿吗?制作之美,就是信用之美。材料的选择或是制作的工序,如果不遵守正直的品德,哪里会有好的工艺呢?工艺之美没有不与善结合的。美若不是善,就不能成为美。
那凡庸的民众,并不是个个都拥有善的力量。可是,融合与秩序驱逐了他们身上的恶。如若不是这样的话,哪里能保证民众的品德呢?如今,尽管几乎看不到应该有的好作品,也不能把罪恶归咎于匠人们。不知道何为美的作品的他们,也不知道何为丑的作品。所有的罪都出自秩序混乱的制度。如果社会滋生了上下阶层的反目、贫富的悬殊,哪里还会有好的劳动,哪里还会有好的协作呢?那里除了放弃诚实、逃避劳动以及对私利充满热情以外,其他什么都没有。相爱的社会崩溃时,美也跟着崩溃了,丑陋的工艺是丑陋的社会的反映。无论是善的社会还是恶的社会,在工艺的镜子面前,都无法隐藏它们的身影。
我思考着工艺之美,终而思考着秩序之美。没有正确的社会的保护,就不可能有工艺之美。美的消长与社会的消长,以及二者的历史总是并列等同的。对工艺的拯救是对社会的拯救。只有现实与美结合的时候,大众与美结合的时候,充满着美的地上王国才会在眼前出现吧。能够引导我们进入这么伟大的幸福之中的,除了工艺之外,不可能还有其他的事物。
十六
仔细想一想,工艺不也让我们听到很多的福音吗?工艺之美告诉我们的,和宗教的话语相同。美,不能说是信吗?观察正确的作品时,它们述说了无言的法则。每一个器皿都是没有文字的圣经。它讲述着皈依和奉献的道理。我们不也领会到了救赎的道理吗?这个嘈杂的现世,也是美到访的地方。卑贱的凡夫之身也被伸以圣手相救。谁都被允许的制作、谁都能使用的器皿、不得不挥洒汗水的工作,这些都被收入美的极乐世界,不正是这世间令人惊叹的奥秘吗?那是神的国度假借美的名义将要展现在大地之上的秘义。
工艺就是这样教谕我的。
昭和二年(1927)二月十三日完稿 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