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高于感觉。知觉和感觉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不同于感觉,它不仅是各种感觉的结合,而且它还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对外界物体进行解释的过程。所以,知觉具有不同于感觉的如下特性:
(一)整体性
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它已经把对这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结合在一起了。这说明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二)选择性
在每一时刻,人们知觉外部物体的范围是有限的,人们不可能把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所有物体都纳入自己的意识范围,注意到它们。人总要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作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叫作知觉的选择。
作为知觉对象的物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条件的变化,原来是知觉对象的物体可能会变成知觉的背景;原来是知觉背景的物体又可能变成知觉的对象。即知觉的对象和背景是可以发生相互变化的。图1-4的图形叫两可图形,你可以把左边图形的白色当成知觉的对象,黑色当成背景,这时你看到是一个花瓶;如果把黑色当作知觉的对象,白色当成背景,那么你看到的则是两个对着的人脸。这都是因为你所选择的知觉对象变化了的缘故。
(三)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例如,在不同距离看同一个人,尽管他在视网膜上的映象的大小是不同的,但人们都会把他知觉为高矮没有变。这是大小知觉的恒常性。除了大小具有恒常性外,颜色、明度、形状也都具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的发生是有条件的,超出这种条件的限度,恒常性也就不存在了。
(四)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作知觉的理解性。例如,一朵云彩,你突然觉得它像一只狮子,越看就越觉得像了,这就是知觉具有的理解性。
三、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人没有专门感知空间的感觉器官,它是由多种感觉器官联合协调活动的结果。
1.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
在判断物体大小的时候,视像的大小和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是结合起来起作用的。观察者根据经验知道,在距离相同的条件下,视网膜像越大,物体越大,视网膜像越小,物体越小。在视网膜像相等的条件下,物体越远越大,越近越小。所以,观察者是把视网膜像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结合起来判断物体大小的。人们不见得意识得到这个过程,但人们是这样来判断大小的,这叫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2.形状知觉
视网膜像提供了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的扫描运动提供了动觉信息,手的触摸提供了触觉信息,这些信息的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信息结合得非常牢固了,只要其中一个信息起作用,就可引起对物体形状的反映。例如,看到茶杯,尽管视觉提供的可能是一个椭圆形的茶杯口的视网膜像,人们也并没有去摸茶杯,但是人们也知道茶杯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
3.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可以以自身作为参照,头顶为上,脚底为下;脸对为前,背对为后;左右也以身体为参照。方位知觉也可以以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因为从不同方位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和强度都会有差异。
4.距离知觉
判断远近距离靠的是距离知觉,这种知觉又叫深度知觉。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对象的重叠(被挡的物体离我们远),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近的物体大且清晰,远的物体小且模糊),明暗、阴影(根据阳光的照射判断方向),以及运动时形成的视差(在做相对运动的时候,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快,远的物体则移动得慢)来进行。
(二)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人们对时间的知觉可以以计时器提供的信息为依据,也可以根据自然界昼夜、四季周期性的变化;还可以根据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
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节律性的变化。例如,一个人常常在早晨6点左右起床,今天是休息日,他想睡个懒觉,结果还是在早晨6点钟左右就醒了。这是因为他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习惯,生理活动的节律引起了他的行为也表现出节律,也就是生物钟起了作用。
(三)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运动知觉的产生需要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速度,物体位移的速度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能知觉到运动。例如,能看到手表上秒针的运动,却看不到分针和时针的运动;光的运动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人们却看不到它的运动轨迹。当物体的运动被知觉到的时候,就产生了运动知道觉,这种运动知道叫真动。
但是,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作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电影就是依据似动现象的原理制作出来的,霓虹灯给人造成的动感,路牌广告制作中画面的变化也都是应用的似动知觉的原理。
(四)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产生错觉的条件存在,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错觉的。错觉也是客观存在的,是有规律的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
错觉的种类很多,有线条长短、线条方向的错觉,有面积大小的错觉,甚至不同感觉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产生错觉,如形重错觉(大小不等、重量相等的木盒,掂起来觉得小的重,大的轻)、视听错觉(眼睛看着台上作报告的人,觉得声音是从台上传过来的;低下头来不看作报告人时,又觉得声音是从旁边扩音器里传过来的)等。
错觉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电影、电视的特技镜头,张贴广告中的动感,霓虹灯的变换效果等等,都是应用错觉的例子。
错觉有时也会给生活带来消级的影响,如飞行员的倒飞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