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单元 记忆

一、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这些经验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所以,记忆不像感知觉那样,反映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五种:一是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二是情景记忆,即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三是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四是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即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五是动作记忆,即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三)记忆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三个部分,即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念书、听讲、经历某个事件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

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识记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而且能把识记过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识记的遍数越多,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保存得越牢固。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回忆和再认都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只是形式不一样。

识记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没有识记就不可能有保持。识记的材料如果没有保持,或保持得不牢固,也不可能有回忆或再认,所以保持是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也是对识记和保持的检验,而且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三个环节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记忆都不可能实现。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这种现象叫遗忘。遗忘是记忆的反面,记住了就是没有遗忘,遗忘了就是没有记住。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对学习记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获得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成果,其中一项成果便是查明了遗忘的进程。他发现,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甚至一两天以后变化就不大了。后人用他的实验数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保存量为纵坐标,画了一条说明遗忘进程的曲线,叫保持曲线(见图1-5)。因为保持的反面是遗忘,所以有人也把这条曲线叫遗忘曲线。

从保持曲线来看,遗忘的速率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率便越来越慢了,呈负加速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从遗忘进程的规律应该得到启示,为了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做到及时复习。如果不及时复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内容就会忘记了,再去复习就是事倍功半,不如在还没遗忘或遗忘的较少的时候赶快复习,这样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熟悉的人,看过的建筑,游览过的景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当这些物体不在面前的时候,它们的形象还会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表象。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可叫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表象既具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见多识广的人,他的表象的内容,也就是他的感性知识会非常丰富。表象又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因为表象的直观形象性像知觉;表象的概括性又像思维。尽管表象的概括程度比思维要低,但它毕竟有了概括性。表象的这种特性使它发挥了从知觉到思维的桥梁作用。表象还是思维的感性依托,它给形象思维,也就是给想象提供了素材。没有表象,思维也难以发展起来。

三、三个记忆系统

(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为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识活动,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也可以看作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把记忆看作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无论在信息的编码、加工、储存和提取方式上,还是在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上,都不同于其他系统。

(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I.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像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像记忆。

瞬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第一,瞬时记忆是外界刺激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的登记,因此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第二,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容量为9—20比特;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1秒,声像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长于4秒。

第三,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可将信息转入短时记忆,否则信息便会消失。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第一,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记忆的广度。

第二,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第三,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第四,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不管是机械的复述,还是运用记忆术所做的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

第一,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还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第二,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语义编码是用语词对信息进行加工,按材料的意义加以组织的编码。形象编码是以感觉映象形式对事物的意义进行的编码。

第三,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意识不到的。只有当人们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时,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再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被人们意识到。

第四,长时记忆的遗忘是因自然的衰退造成的,或因干扰造成的。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系列位置效应是干扰对记忆效果造成影响的非常明显的例子。

系列位置效应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系列两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好,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系列开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又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又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