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喜好效应:爱,就供养;不爱,就围观
俗说:“千金难买心头好”,说的是人们会为自己喜好的东西,不惜付出千金。那么,喜好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小白兔钓鱼。
第一天,小白兔带着胡萝卜,去河边钓鱼,结果什么也没钓到。
第二天,小白兔不死心,仍旧带着胡萝卜去钓鱼,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第三天,小白兔又带着胡萝卜去钓鱼,结果依然一无所获。正当小白兔失望地准备离开时,一条大鱼跳出水面,对着小白兔怒吼:“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拍死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不知道鱼喜欢吃什么,就盲目地去钓鱼,不仅钓不到鱼,还会惹鱼生气。
同样地,在我们的营销过程中,如果我们不知道客户的喜好是什么,盲目地传播与推广,也只会引起客户的反感。那如何抓住人们的喜好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客户的“喜好效应(Mere Liking Effect)”。
喜好效应是指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人或自己喜好的东西更感兴趣,更愿意接受自己喜欢或与自己相似的人提出的要求。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种喜好,都是人们满足自己、奖励自己的一种方式,会带给人一种上瘾的快乐。而投其所好,常常能够与客户产生心理共振,这种心理共振能够拉近双方的距离,在营销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喜好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追星。狂热的追星族可以不眠不休地在机场等候自己喜欢的明星,可见,人们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出更多的金钱与精力。
在营销中,如果你能抓住客户的喜好,推送与他们喜好相关的产品,那么就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转化率。
案例1:百威中国推出“世界杯主题国家瓶”
2018年世界杯,百威中国推出了限量“世界杯主题国家瓶”。
百威利用了腾讯和阿里巴巴提供的大数据服务,根据消费者的搜索记录及购买行为进行抓取与分类,了解客户是哪一个国家队的球迷,向消费者精准推送他喜欢的国家瓶,从而实现销量大增。
如果你有一家大公司,有丰富的客户数据,便可以通过数据模型来读懂消费者,精准分析客户的喜好。但如果你只有一家初创企业,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做大数据分析,该如何抓住顾客的喜好效应?
方式一:抓住共同喜好社群,投其所好。
既然小公司无法做到精准分析每个客户的喜好,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哪一群有共同喜好的人群,是我的客户?
案例2:如何让篮球鞋吸引到科比的粉丝?
假设你的产品是篮球鞋,想了解每个客户的喜好,就需要做数据分析,了解客户的各种行为,这个过程非常麻烦。但如果你想吸引科比的粉丝注意,就简单多了。这一群都喜欢科比的人,就成了你的精准目标客户。此时,你可以写一篇文案,标题是“如何学会科比销魂的后仰跳投姿势?”也可以用与科比有关的赠品来吸引人,如帮科比的粉丝设计手机屏保图。
我们无法做到精准匹配每个客户的喜好,但是可以去寻找已经存在的一群拥有共同喜好的客户,通过喜好社群,有针对性地传播相关信息,激发客户兴趣。
分析每个人的精准喜好,需要用到大数据,分析一个社群的喜好,你只需要找到这群人所在的贴吧、论坛、QQ群等,观察他们在讨论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能从他们讨论的话题中找到这群人的喜好。
案例3:针对紫砂壶爱好者提供定制服务
台湾某个茶业公司只针对最喜欢紫砂壶的狂热爱好者,推出了一年四季茶叶定制服务。他们聘请了10位茶叶大师,在全国各地到处挑选最好的茶叶,经过制茶大师的纯手工制作,给这些茶叶爱好者提供最好的茶。
所以,当我们无法精准地了解每个人的喜好时,那就去找到一群人的喜好,然后去满足它。
方式二:运用小众意见领袖,引导所好。
每一个喜好都会有一个引领者,也就是这个喜好社群的意见领袖。喜好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自己认可、喜欢的人,当然也更相信这些意见领袖的推广。这也是各大品牌找明星代言的目的。
找明星代言的做法适合面向大众市场的大品牌。对于小公司,更合适的方法是:寻找那些细分社群的意见领袖,通过这些意见领袖,引导受众的喜好。
案例4:DW手表的小微KOL营销
DW是一个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手表品牌,它完全绕过传统营销,专注于小微KOL营销。该品牌不选择知名“大V”,而将自家的手表交给不太知名的“小V”。这些“小V”在社交网站上晒出自己戴着手表的照片,同时给自己的粉丝发放减价优惠码。
这些戴着手表的美照,传达了一种美好产品配合美好生活的概念。在美国社交平台Instagram上有超过130万张帖子使用了“#danielwellingto”的话题标签,而该品牌也吸引了超过320万的粉丝。
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小众的意见领袖,去精准影响那些受众群体,引导他们的消费喜好,吸引属于我们的粉丝。
方式三:结合流行文化,投其所好。
流行的东西会有共同的特征:有一大群人喜欢它,同时还有一大群人围观它。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找到客户的喜好,那就运用流行元素。
案例5:统一公司推出的小茗同学茶饮
统一集团旗下的“小茗同学”冷泡茶推出以来,俘获了大量年轻人的心。从产品命名到非常醒目的时尚包装,无不体现出讨好“95后”的意图。
但真正吸引消费者的,是其搞笑、逗趣、呆萌的形象,以及营销中极具“娱乐性”的推广方式。
早在2015年11月,“小茗同学”就推出了微信表情包,一系列“95后”喜闻乐见的动画表情,如“帅醒”“忙成狗”等等,都激发了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自发的传播和创造。
此外,“小茗同学”还与“天天P图”跨界合作,推出了全新专属表情包,在线上线下,营造出与粉丝“一言不合就斗图”的欢乐盛况。
在营销中,通过结合流行元素,迎合年轻人的消费喜好,“小茗同学”轻松成为茶饮料中的网红品牌。
方式四:利用最简单原始的喜好——异性相吸。
人类最简单原始的喜好是什么?当然是“君子爱美人,美女爱鲜肉”。
许多企业品牌都在运用“异性相吸”原理,满足客户的基本喜好。
有一项研究是这样的:同一款汽车打广告,一个广告里有性感的女模特,另一个广告里没有性感的女模特,男性普遍觉得有性感女模特广告里的那辆车速度更快、更讨人喜欢,显得更名贵、设计更精致。可事后问起他们,男人们绝不相信漂亮姑娘影响了他们的判断力。
这就是喜好效应的强大威力,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车展成了“模特展”,越来越多的游戏展会成了“妹子展”。通过美女吸引人气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广告通过喜好原理,把客户对美女的喜好转移到了对产品的喜好上。
案例6:小红书的“鲜肉快递员”
时尚购物App小红书的主要客户基本上都是年轻女性,而在这群“85后”“90后”的客户中最流行的词,就是“鲜肉”。
小红书选了10个国外的男模,在上海当“鲜肉快递员”,给那些购买了产品的客户递送产品。
外国“小鲜肉”送快递,引发了很多客户在朋友圈传播,也激发了年轻女性客户的兴趣。一周内,小红书的百度指数飙升30倍,App Store排名在三天内攀升到总榜第四名、生活类第二名,超越了电商领域的巨头京东、唯品会等。
除了“鲜肉快递员”以外,美女开宝马车送龙虾等营销活动,都利用了人类最简单粗暴的喜好:异性相吸。
所以,当我们找不到哪一种喜好去影响客户时,就可以运用“异性相吸”的原理,把人们对异性的喜好,转化成对我们产品与品牌的喜好。
总之,要想运用喜好效应,激发客户的兴趣与购买欲望,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寻找拥有共同喜好的社群,分析这个社群的喜好,去满足这一群人的喜好;
二是请小众的社群意见领袖代言,让意见领袖引导人们的喜好;
三是结合流行文化,迎合人们的网络喜好;
四是运用“异性相吸”这个人类最原始的喜好,激发客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