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经验
一、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经验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为变态反应之眼病,目前尚无理想之特效治疗,然拟时复清窍汤治疗,每每获效。
1.方药组成及应用
方药组成:紫丹参、粉丹皮、京赤芍、杭白芍、白鲜皮、豨莶草、地肤子、白蒺藜各10g。球结膜型,加生地黄、车前子各10g;混合型,加金银花、蝉蜕、六一散各10g,每周5剂,30剂为1个疗程。
外治:黄连、黄柏、秦皮各10g,元明粉1g,煎水待凉浴眼。
方义:丹参去瘀散结,牡丹皮凉血活血,赤芍泻火通脉,白芍育阴清热,白鲜皮燥湿清热,除癣止痒,豨莶草燥湿收水止痒,地肤子去湿杀虫,清热退赤,刺蒺藜疏风止痒,去湿退翳,故此方具有化瘀退赤,清热除湿,祛风止痒,清窍明目之功。球结膜型,病生气轮风轮之际,用生地黄凉血散瘀,车前子利尿退赤,以泄肺之邪。混合型较重,故用金银花清气热,解血毒,六一散清热利湿解毒,蝉蜕散风热而退翳。
外浴方,连柏均苦寒燥湿,泻火解毒,凉血退赤,止泪止痒之品,秦皮去风止痒,元明粉消肿去瘀止痒除翳,可收相辅相成之功。
2.病案举例
徐某,男,18岁,1984年4月13日诊。病史摘要:两眼奇痒,灼热难受,揉后加剧,伴畏光流泪。滴用“抗生素、激素、色苷酸钠”等眼药水及中药汤方加“川蚣”等未能控制。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8,两睑微肿,混合充血,上睑结膜面扁平状滤泡密布状若卵石,病灶间界限分明,沿角膜周边球结膜河堤样隆起,分泌物涂片找到嗜酸细胞。印象:两眼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混合型)。辨证及治疗:两眼反复奇痒,迭治不已,睑生风粟白睛混赤,势有危及风轮之虑,苔薄质红,脉细数。风湿热邪蕴结,煎熬目络,故目赤奇痒不去。当化瘀除湿,清热解毒,予时复清窍汤内服,外用黄柏水浴眼,服方30剂而愈。随访未再发。
按:春季卡他性结合膜炎,多见风湿热邪蕴结,毒邪瘀阻,煎熬清窍所致。时复清窍汤具有化瘀退赤,清热除湿,解毒,祛风止痒,清窍明目之功,正合病机,故能奏效。然有睑、球结膜、混合三型,当随证出入投之则更妙。
二、治疗巩膜炎的经验
火疳,亦称白珠俱青,指白睛里层,向外呈紫红色的局限性隆起,乃实火之邪侵犯白睛,滞结为疳,重者可波及黑睛黄仁等而导致失明。类似巩膜炎。白珠俱青有似深层巩膜炎,多认为与结核、风湿、痛风和近邻病灶感染的过敏反应有关。由于巩膜本身血管极少,较难控制复发。《审视瑶函·白珠俱青症》曰:“此症乃目之白睛,忽变青兰色,病症尤急,盖气轮本白,被郁邪薰逼,走入珠中,膏汁游出,入于气轮之内,故变色青兰,瞳神必有大小之患,失治者,瞳神损而终身疾矣”。可见本病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其治法古方多用“天麻汤”“还阴救苦汤”之类。案二病情复杂,或感冒,或月经期均可引起大发作,故随症辨证施治,尤为重要,然久病正虚,易于招邪,故又需扶正达邪,和血养血。既要益正气,又要祛邪气,还要改善局部代谢,经长期治疗,稳定而激素递减,才能稳定康复,成为临证之参考。拟火疳汤为主治疗,疗效尚称满意。
1.方药组成
当归尾、生赤芍、细生地黄、炒栀子各10g,川芎、龙胆各6g,粉甘草3g。口干者,加天花粉、天冬、麦冬各10g;便秘者,加大黄10g;头痛者,加桑叶、菊花各10g;病程长者,加夏枯草10g。
2.病案举例
梁某,女,68岁,干部,1982年12月11日诊。病史摘要:左眼反复红痛4年,平均每月发作1次。昨天又发,点药未退。矫正视力:右眼0.8,左眼0.8,左眼颞侧球结膜充血水肿,结膜下巩膜呈紫红色圆粒样隆起,压痛,角膜周边新月形灰白色混浊,2%荧光素钠液不着色,前房清晰,瞳孔正常,晶体皮质密度高,眼底视网膜动脉狭细,反光强,A∶V=1∶2,黄斑部中心反光在。印象:左眼浅层巩膜炎(炎疳)。辨证及治疗:左眼火疳常发,每月一次,缠绵不已,火邪刑肺,煎熬白睛,苔薄质绛,脉细弦数,当凉血散结,消疳清金。予火疳汤,随证加减,服方20剂而退。1983年3月25日随访未再发。
花某,女,34岁,干部,1977年2月23日诊。病史摘要:患者自1976年5月,右眼反复红痛,伴怕光、流泪、难睁,以激素控制,每至月经期则症状加重,激素用量日益增加,口服剂量稍减则明显加剧。局部滴用由10ml抗生素眼药水加0.5ml泼尼松龙浊悬液(25mg/ml)增至2ml,并给予结膜下注射,加用异烟肼(雷米封)及中药养阴清肺汤内服,仍难控制。检查:右眼角膜上偏颞侧球结膜呈弥漫性紫红色局限结节状隆起充血,触痛明显,相应角膜呈灰白色舌形混浊。血象:白细胞减少。印象:右眼深层巩膜炎伴硬化性角膜炎(白睛青蓝),辨证及治疗:右眼反复红痛,愈演愈烈,每逢月经则加剧,长期以激素控制,且用量日增方能维持,患者由于苦恼不堪,又时值新鲜感,太薄白质浅红,脉浮滑,当先疏宣肺邪为治。处方:炒苏梗、杏仁、苦桔梗、前胡各9g,粉甘草6g,炒香附、西党参、紫丹参、薰百部、紫苑、款冬花各9g。服3剂。每日1剂。2月28日复诊。新感已解,刻止,但右眼疼痛不减,苔薄质淡,脉浮,当扶正达邪。处方:太子参30g,杭白芍、焦白术、紫丹参、炒黄芩、全当归、制黄精各9g,红枣5个。每周服5剂。3月22日再诊,右眼症状缓解,予火疳汤,随证出入,服方至4月7日而渐缓解,激素递减而终止发作。1994年随访未再发。
按:火疳一证,有似浅层巩膜炎,如迁延不已,常可侵犯深层而波及色素膜、角膜,甚则失明。火疳以火为主,发于白睛,侵犯于肺,形成火邪刑肺,常缠绵难退,故以当归尾、川芎活血行瘀,赤芍、生地黄凉血祛瘀,龙胆、栀子泻火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凉血散结、泻火解毒之功。
三、治疗角膜炎的经验
祖国医学称角膜为黑睛水膜,属于风轮范畴。内应于肝,所以角膜病变多与肝经有关。
1.方药组成及应用
方药组成:蝉蜕(揉碎)、净龙衣(酒洗)、青葙子、凤凰衣、夜明砂(包)、沙苑子、白蒺藜各10g,木贼、密蒙花各6g。
加减:风盛者,选加羌活、荆芥、防风、蔓荆子、薄荷等;热盛者选加金银花、桑叶、菊花等;毒盛者,选加蒲公英、黄连、栀子、板蓝根等;肝风盛者,选加羚羊、钩藤等;胃热盛者,选加石膏、知母、大黄等;便结者,大黄:肝肾不足者,选加枸杞子、熟地黄、桑椹等;脾胃不足者,选加白术、陈皮、茯苓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外治:散瞳、抗生素、抗病毒眼药。
2.病案举例
吕某,男,1983年1月4日诊。某厂职工。病史摘要:患者于1982年12月11日“感冒”后,视物模糊,干涩,羞明不适。曾用“吗啉胍、安西他滨、卡那霉素”等治疗未改善。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1.0;两眼结膜充血。角膜2%荧光素钠液染色,表层浅点密集着色,右多于左,角膜知觉下降。印象:双眼浅层点状角膜炎(聚星障)。辨证及治疗:双眼白睛红赤,黑睛表层浅点密集混浊,视物模糊,羞明、怕光,胃纳、二便如常,苔薄质淡,脉浮数。风邪外袭,当退翳明目治之。予退翳良方内服,每日1剂,至1月20日复查:视力右眼0.8,左眼1.2;病灶吸收,荧光素钠染色阴性,角膜知觉恢复,1996年2月随访未再发。
按:角膜疾病,实证多由肝经风热、肝胆火炽、肝郁不达所致,虚证多由肝、肾、脾虚所致。退翳良药中之蝉蜕、龙衣皆轻宣上达,入肝退翳之良药,并取其重蜕之意以除翳,古代退翳方中多采用之,青葙子入肝泻肝,解毒退翳,具有散风疏邪、散瞳之意。密蒙花甘润入肝,为除肝之虚热而退翳明目。木贼性平,轻宣入肝,祛风退翳。凤凰衣、夜明砂入肝养阴,退翳明目。沙苑子入肝肾,疏肝气,止风泪,益精明目而退翳。白蒺藜入肝退翳。数药相合专功入肝而疏邪泄邪,解郁散结,为退翳明目之平稳而无弊之方。其炎症盛者,多属实证,应选加清热祛风之药为宜;后期则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之证,应选加益气养血之药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扶正药而抗复发,角膜炎中以病毒性角膜炎为常见,且易复发,迄今尚无特效治疗,然本方随证化裁,确有良效。
四、治疗眼外伤的经验
眼外伤在工农业飞速发展的现代是比较常见的眼病。眼外伤无论是平时或战时均不鲜见,严重损伤常常可导致失明。由于眼球具有高度透明的屈光装置和精密的脆弱感光结构,虽然轻微的损伤,若不妥善而及时处理,均可造成终身遗憾,何况眼睑、结膜、色素膜的血管较为丰富,受伤后极易出血,然而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本身又无血管,极易被邻近组织之出血渗入,这些抵抗力较弱的组织一旦被出血渗入则难以迅速代谢和吸收,造成屈光间质的混浊,给诊治带来许多困难,甚至失明。因此,及时清创和修复缝合,适当的支持和控制感染,均是不可疏忽的措施。然而,给予理伤益损复明汤协同治疗,其视功能的恢复,每每优于单纯的西医措施。
1.方药组成
全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川续断、刘寄奴、仙鹤草、三七各10g,川芎6g。加减:兼风,加荆芥、防风各6g;瘀热,加金银花、蒲公英各10g;出血多,加藕节炭30g,墨旱莲、蒲黄炭各10g;后期,加枸杞子、何首乌各10g。
2.病案举例
唐某,男,27岁,1988年5月1日入院。病史摘要:左眼被链条锁击伤20小时,难睁、疼痛,视物不清。经外院缝合睑部裂伤,给予药物治疗而来我院。视力:右眼1.5,左眼光感可疑,右眼正常。左眼睑及左颞侧头部肿胀,皮肤青紫,下睑皮肤散在点状血痂,皮肤裂口缝合2针,球结膜鲜红色及暗红色,角膜混浊增厚,房水为血性颗粒状混浊,前房下方积血约3mm,瞳孔朦胧可见,对光反射消失。眼底难窥辨。血象、胸透正常。印象:左眼钝挫伤(左眼撞击伤目)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血灌瞳神)。辨证及治疗:左眼撞击伤目,血灌瞳神,目络受损,血溢络外,灌入瞳溢入神膏,舌苔薄质淡,脉细数,势有失明之虑,当予理伤益损复明汤力挽之。服方3剂,左眼视力恢复至2尺指数,眼睑肿势大减,结膜下积血、前房积血有所吸收,可窥及玻璃体积血较多,眼底朦胧可见黄斑区大量鲜红色出血病灶,仍以原方随证出入。至5月12日,视力增至0.1,但因家中有事而出院料理。5月12日再入院左眼视力降至光感,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散大(药物性),直径约8mm,玻璃体可见红色尘块状及絮状混浊,呈红色反光,眼底不能详细窥辨,考虑有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可能,为避免颠簸震动,故未做其他检查。仍拟理伤益损复明汤,随证出入,每天1剂,至6月10日,左眼视力升至0.2,至6月27日,左眼视力0.2,玻璃体积血吸收,眼底黄斑部出血吸收,留有陈旧性病灶而出院调摄,1995年随访未见特殊。
瞿某,女,16岁。1988年6月13日入院。病史摘要:右眼被弹弓击伤3天,视物模糊,视力:右眼眼前手动,左眼1.5。右睑微肿、结膜充血,角膜雾状混浊增厚,房水呈粉红色混浊,瞳孔稍大,直径约5mm,瞳领晶体前有血块附着,颞侧及鼻下方虹膜表现亦有血块附着,前房下方积血约3mm,虹膜纹理不清,充血,玻璃体呈粉红色混浊,眼底不能窥辨。印象:右眼顿挫伤,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右撞击伤目,血灌瞳神)。辨证及治疗:右眼撞击伤目,且络受损,血灌瞳神,溢于金井,灌于神膏,苔薄质偏绛,脉数。外伤后脉络受损,瘀阻化热,热壅血滞,当理伤益损,仿理伤益损复明汤,每天1剂,服方至20日,右眼视力升至1.0,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吸收,惟晶体前可见散在少量色素,瞳孔恢复正常,眼底可见,未见特殊,遂出院调摄。后随访多次未有改变。
按:早在《龙木论》中就有“偶被物撞破内障”、“撞刺生翳外障”之说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并有“为外物折伤之病”专论,认为“目为血所养,今伤则血病。”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七窍门》中指出:“乃被物撞打而目珠痛,痛后复视如故,但过后渐觉昏冥也,盖打动珠中真气,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上运,损及瞳神,而有内障之急”。据此,理伤必理血,故理伤益损复明汤,以当归为君,和血养血,祛瘀消肿,清障退翳,生地黄、芍药为臣,生地黄养阴明目,白芍益血敛阴,瘀盛者可入赤芍散瘀而不伤正,行瘀去痛而复明;川芎为佐,乃血中之气分药,活血补血而明目;续断为使,养血补阴,续筋脉以达病所复明。辅以刘寄奴,行瘀散结以止痛,堪称金创之圣药,理伤而复明;仙鹤草收涩止血,为血证要药;三七既止血又散瘀,除痛理伤而复明。数药相合,确有理伤益损,续筋脉,和营血除痛理伤而复明之功。然损伤之后,血溢络外,脉络空虚,易为风邪乘袭,故古人立有“除风益损”之方。今若兼风,可益荆芥、防风以除血中之风邪而复明,若出血难止,当为藕节炭、墨旱莲、蒲黄炭、血余炭等以增强止血而复明;后期,血止瘀去,当用枸杞子、何首乌之属补肝肾、益精髓,促进代谢,促进视功能的恢复。案中可见即使组织严重受损,只要处理得当,视力由黑矇可升到0.2,疗效好的可由手动升至1.0,这比单纯的西医处理要理想得多。
五、原发性青光眼的辨证论治
原发性青光眼是危害视力、影响劳动较大的一种常见眼病,临床较为常见。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则以眼压升高,视神经乳头凹陷、萎缩,视力障碍为主,患者常有眼痛、眼胀、视朦、看灯光有虹视、鼻根发酸等自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青光眼属瞳神疾病之范围,古代以此类象形地描述为“绿风内障”“黄风内障”,列于“五风内障”范畴之内,或以证命名为“瞳神散大”,或列于“雷头风”“偏头风”等范畴,把眼压升高而自觉症状比较隐蔽的青光眼归之于“内障”之类。
早在792年王焘著的《外台秘要》黑盲、乌云、绿翳青盲中已推想青光眼是由于房水流畅不通所致,故有“此疾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的记述。历代医学文献中有五风五障之分,即青风瞳变青色(如雾笼青山之状)、绿风(瞳变绿色)、黑风(瞳色失去正常黑莹光泽,而呈黑而滞晦之状)、乌风(瞳变乌红色)、黄风(瞳变黄色),这是以瞳神表现的色泽、患者的视觉情况以及病的演变过程而命名的。古人以风字命名,因为风者善行而数变,说明这种病来势急速,变化亦大。五风中以青风最轻,绿风较重而多见,乌风、黑风的分法不显著,意义不大,黄风最重,属于难以恢复的失明重证。其病因病机简述如下。
《证治准绳·绿风内障证》曰:“乃青风变重之证,久则变为黄风,虽曰头风所致,亦由痰湿所致,火郁忧思忿怒之过,若伤寒疟疫热蒸,先散瞳神,而后绿后黄;前后并无头痛者,乃痰湿攻伤真气,神膏耗溷,是以色变也,盖久郁则热胜,热胜则肝木之风邪起,故瞳愈散愈黄大。”《医宗金鉴》则曰:“风虽有五,其治病之由则有二,一曰外因,必因头风,其痛引目……一曰内风,必因内伤脏府,精气不上泛于目,或先病左目,后及于右目,或先病右目,后及于左目,左右相传两目俱损也。”今归纳之,约可分虚证、实证、虚中夹实三证。① 实证:多由肝经风热所致,一是素体阳亢,火热熏蒸,或怒气上逆,引动肝风,以致筋脉弛张,气散瞳大而发;一是长期情感郁结,久郁化火,逆气助火上炎,引动肝风,以致瞳散而坏。② 虚证:多由肝肾不足,瞳神失养,或阴虚火旺,肾气衰惫,相火旺行无以制约,以致瞳散精失。③ 虚中夹实证:多由肝阳偏亢,肝阴不足,气血运行失常,以致神水瘀滞而眼压升高。
原发性青光眼的辨证施治,既要消除诱发因素,又要调整脏腑的功能,且要注意早期诊治。原发性青光眼的辨证,多责之于肝,因“肝在志为怒,怒甚则伤肝,伤肝则神水散”,瞳神的功能为“后天之气所成”,故“气为怒伤,散而不聚”矣。肝气郁结化火,“火主散,故瞳神散大”矣。
1.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或青光眼发作期
常有明显的头痛。《秘传眼科龙木论》曰:“此眼初患之时,头面多觉冷热,毒风吹上头面,尤如热病相似,俗呼雷头风。或呕吐,或恶心,年久冲入眼内,至令失明。”因此,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或青光眼发作期多由肝经风热与郁火上冲而诱发。
(1)肝经风热证
多因素体阳亢,火热熏蒸,或怒气上逆,引动肝风,筋脉弛缓,气散瞳大而发,多呈急性发作,头痛,眼痛,抱轮红赤,黑睛混浊,眼球坚硬如石,瞳神散大,呈淡绿色,视力减退,虹视,眼压急剧升高,兼见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大便干结,尿赤灼热,脉弦而数,苔薄而黄或白,质淡偏绛,乃肝经风热,上扰清窍,攻散瞳神,治之宜直折其势,拟绿障清解汤为主治之。
绿障清解汤:冬桑叶9g,菊花9g,炒龙胆4.5~9g,焦山栀9g,石决明12g,珍珠母30g,五味子3g,清半夏9g,车前草30g。
加减:目珠痛甚,加羚羊角粉0.3~0.6g(吞服),钩藤12g(后下);头痛剧烈,加荷叶12g,薄荷4.5g(后下);恶心、呕吐,加姜汁炒黄连3g,姜汁炒竹茹9g;便秘,加大黄9g,芒硝6g(冲服)。
本方诸药相合,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故对由于肝经风热而诱发的充血性青光眼,确有缓解之效。至于加减诸药,皆变法也,临床时可酌情取舍之。
病例:李某,男,58岁,农民,1975年3月19日诊。病史摘要:左眼视力突然下降4天,伴看灯光有虹彩圈,同侧头痛,眼胀,怕光,流泪,少眵,偶有恶心、呕吐,点眼药、服药片无用而来诊,两眼自幼害过后留有翳子。视力:右眼0.3,左眼1尺指数。左眼混合性充血(+++),角膜呈雾状混浊,瞳孔中等散大,直径约4.5mm,呈椭圆形,前房较浅,眼底模糊不清,难以内窥。右眼角膜中央大面积灰白色云雾状混浊。测眼压:右眼2.5kPa,左眼7.2kPa[注]。
印象:左眼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右眼角膜云翳。辨证施治:左眼绿风急发,伴头痛,恶心,眼胀珠痛,眼球坚硬如石,抱轮红赤,瞳神散大,视力大减,溲黄便结,苔薄黄,质淡,脉弦数,肝风上扰,势有失明之虑,速投绿障清解汤为主治之。
处方:桑叶9g,菊花9g,炒龙胆9g,焦栀子9g,石决明12g,珍珠母30g,五味子3g,清半夏9g,车前草30g,酒大黄9g。
外用1%毛果芸香碱液,滴左眼,每天6次。
4月17日复诊:视力右眼0.5,左眼0.1,服方10剂,左眼痛杳,充血已退,瞳孔缩小,直径约2.5mm,眼底隐约可见,苔薄质淡,脉弦,原方去大黄,继服10剂,后调以石斛夜光丸等,而渐恢复,测眼压:右眼2.5kPa,左眼3kPa。随访至1978年未复发。
(2)郁火上冲证
长期晴志郁结,久郁化火,耗伤阴液,气逆助火,性情急躁,多于暴怒或感情冲动后而诱发,此类证候发病多急速,头痛如劈,痛连头额眼眶,眼胀剧烈,珠痛镦脱,眼球坚硬如石,抱轮红赤,视力急剧下降,甚则仅辨三光,瞳孔开大,伴恶心、呕吐,舌红少苔,质红偏绛,脉弦劲有力。乃肝阳上亢,阳助风威,郁火上扰清窍。治之宜平肝木,拟清肝泻火汤为主治之。
清肝泻火汤:炒龙胆4.5~9g,焦栀子9g,姜炒川黄连6g,炒黄芩9g,元参9g,潼木通4.5g,车前子1.5g(包)。
加减法同上方。
病例:毕某,女,42岁,干部,1969年4月20日诊。
病史摘要:两眼阵发性胀痛,伴虹视,呕吐已数月。发作时头痛明显,曾经外院检查诊为“青光眼”,滴缩瞳药及服药片始则尚可控制,劝以手术治疗,由于患者顾虑而转诊中医。远视力:右眼1.0,左眼1.0。近视力:右眼1.0,左眼1.0。两眼轻度睫状充血(+),角膜表面呈呵气样混浊,前房较浅,瞳孔直径约3mm,对光反应差(滴药后)眼底视盘生理凹陷稍大,血管向鼻侧移位,视网膜动脉反光增强,余未见明显异常。测眼压:右眼6.15kPa,左眼6.60kPa。
印象:两眼慢性充血性青光眼(发作期)。
辨证施治:两眼绿风常发,发时头痛连眶,抱轮红赤,怕光,流泪,看灯光有虹彩,眼球坚硬,瞳神散大,伴恶心,甚则呕吐,愈演愈烈,苔薄黄,质红,脉弦劲。肝郁不达,郁而化火,耗伤阴液,气逆助火,以致瞳散而成绿风。治之宜清肝热,泻肝火,方可复瞳明目。
给予清肝泻火汤10剂,逐渐控制症状,后以滋阴补肾等法而巩固疗效,至1987年经多次复查无不适。
2.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多由肝肾不足,或阴虚火旺,肾气衰弱,相火浮越无以制约,以致瞳神失养所致。此类多属虚证,发病缓,眼疲劳明显,常因失眠过劳,久视而加重症状,头昏痛,眼胀不适,视力逐渐下降,视野逐渐缩小,常伴耳鸣、腰酸膝软等肾虚症状,治宜滋养肝肾,恢复瞳神,拟滋阴补肾汤,或滋阴涵木汤为主治之。
滋阴补肾汤: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9g,泽泻9g,石斛12g,枸杞子12g。
本方乃六味地黄丸中之熟地黄易生地黄,去茯苓而加元参、石斛、枸杞子,重在滋养补肾。
滋阴涵木汤:生熟地黄各12g,元参9g,知母9g,黑芝麻30g,熟女贞子9g,牡丹皮9g,石燕10g。本方与上方不同之处是注意补肾之时并照顾养肝。
病例:陈某,男,44岁,干部,1976年3月12日诊。病史摘要:两眼视朦,发胀,易疲劳,虹视,伴头痛,时轻时重已数月。经各医院检查诊为两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准备接受激光治疗,后因患者顾虑而要求中医治疗。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2;外眼(–),屈光间质(–),瞳孔(–),眼底视盘生理凹陷扩大、加深,左眼血管轻度屈膝状,余未见异常。测眼压:右眼4.2kPa,左眼4.0kPa;视野尚正常。
印象:两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辨证施治:两眼胀而不适,伴头痛头昏时轻时重,滴药不缓解,苔薄白质淡,脉沉细,肝肾不足,拟于滋阴补肾汤,滋阴涵木汤间用之,服方约30剂,后改为六味地黄丸巩固之,多次复查正常,自觉症状消除,随访至1978年未恶化和发作。
3.慢性充血性青光眼
慢性充血性青光眼皆多由肝阳偏亢,肝阴不足,气血运行失常以致瞳散而发,这个类型的发病较慢,常因情志不舒而加剧,头痛时轻时重,瞳孔散大,目珠胀痛时增时减,痛时引及头额鼻根,视朦,间有黑睛混浊,抱轮红赤等证,苔薄质绛,脉弦劲,治宜平肝潜阳汤为主。
平肝潜阳汤:元参9g,杭白芍9g,石决明12g,龙骨、牡蛎各12g,珍珠母30g,羚羊角粉0.3g,吞服。
加减:肝木乘脾,脾虚挟痰,虚烦失眠者,可合温胆汤除痰浊,祛虚烦。肝气横逆,口苦咽干,胁痛者,可合逍遥散疏肝和中。木邪贼土者,中虚胃寒者,可合培脾和肝法[党参9g,黄芪12g,焦白术9g,茯苓12g,左金丸3g(吞)]。
病例:龙某,女,28岁,工人,1976年1月3日诊。病史摘要:两眼反复发胀,伴头痛,虹视已3个月,发作时头痛,眼胀而痛,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单纯青光眼,给予1%匹罗卡品滴液眼,每天4~6次,口服乙酰唑胺0.125g,每天2次,以控制眼压。检查:远视力右眼0.4,左眼0.4,近视力右眼1.5,左眼1.5。两眼外眼(–),瞳孔较小,直径约2mm(滴药后),屈光间质(–),眼底,视神经乳头生理凹陷扩大,其他未发现明显异常。视野缩小。测眼压:右3.2kPa,左4kPa。
印象:两眼慢性充血性青光眼。
辨证施治:两眼反复胀痛,头昏头痛,苔薄质淡,脉细弦,厥阳上扰,清窍失聪,拟予平肝潜阳汤治之。服平肝潜阳汤15剂后,改以滋阴之剂,而逐渐控制,恢复正常。随访至1978年未见复发。又据《外台秘要》“眼孔”不通之理,曾拟通脉和营汤,通用于各种青光眼,尤其是青光眼术后的病症仍不能控制者,常配合各法以改善和维持而有效。
通脉和营汤:紫丹参9g,牡丹皮9g,京赤芍9g,杭白芍9g,荠菜花30g。
又据《审视瑶函》云:“雷头风痰,来之最急”。在“青风内障”中又曰:“忧郁忿恚,用意太过者多有此患,然无头风痰气火攻者,则无此患”。又在“绿风内障”中曰:“头旋风痰火气伤,瞳神散大害尤速,虽曰头风所致,亦由痰风所致”,此指痰湿为崇,气滞血瘀,风邪乘袭而发病。据此,又立芩夏甘菊荠五加术汤而用于痰湿较盛的患者。
4.结语
原发性青光眼属中医五风内障范畴,以绿风较重,黄风属难以恢复的绝对期青光眼。若以证命名,则属瞳神散大、雷头风、偏头风范畴。而眼压升高的症状隐蔽的青光眼则属内障范畴。
原发性青光眼按机制可分为单纯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症状如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但房角开放的常命名为葡萄膜血管危象。
原发性青光眼按症状可分为充血性青光眼和非充血性青光眼或称单纯性青光眼。
充血性青光眼多属实证,一为肝经风热而发,其治法需清肝疏邪,方用绿障清解汤为主;一为郁火上冲而起,其治法宜平肝清火,方用清肝泻火汤为主。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多属虚证,多由肝肾不足,阴虚火旺所致,治宜滋阴降火、滋养肝阴、涵养瞳神,方用滋阴补肾汤或滋阴涵木汤为主。
虚中夹实证,既可见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亦可见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包括葡萄膜血管危象(亦称青光眼睫状体炎危象),这类病证多由肝阳偏亢、肝阴不足,气血运行受阻所致。至于加减各法乃其变法,可灵活掌握运用于临床。
通脉和营汤是据“眼孔”不通,特别是多次发作,或术后的青光眼,房水循环障碍,通脉和营或有改善房水循环之功。芩夏甘菊荠五加术汤,是据痰浊为诱因而发的房水过多的青光眼,以此渗湿除痰、降压缩瞳或有减少房水的可能。以上两方常在临证合用,可收相辅相成之功。
六、视神经萎缩的辨证治疗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病因影响下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的障碍。由于病因复杂,它的分类在临床上尚未得到完全解决,临床多根据视乳头改变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此病比较顽固,属中医眼科青盲证范畴。
1.辨证治疗
(1)玄府郁闭:此类患者多由玄府郁闭,目络失和,营气不能上荣所致。视力明显下降,眼底视乳头明显色淡,血管较细,舌苔薄质绛,脉涩。当以和营通脉、开郁复明为治。方拟和营通脉复明汤:丹参10g,赤芍10g,白芍10g,茺蔚子10g,石决明10g,三七粉3~6g,沙苑子、白蒺藜各10g。余毒未清者,加人工牛黄;气虚者,加党参、白术、枸杞子等。配合针灸,取穴:睛明、球后、风池、足三里、光明、临泣。每日1次,轮流取穴,10次为2个疗程,间歇3日再针第2个疗程(下同)。
(2)肝肾亏虚:此类患者多由肝肾不足,精气难以上奉,目系失养,以致视力下降。眼底常见视乳头色淡甚则苍白、血管较细,有的视网膜亦可出现萎缩现象,苔薄质淡,脉沉细少力。治以培益肝肾,以养目系。方拟培宜复明汤:生熟地黄各10g,怀山药10g,泽泻10g,龟甲胶10g,鹿角胶3g,制何首乌10g,枸杞子10g,楮实子10g,云茯苓10g。随证加减,配合针灸治疗。
(3)气阴两虚:此类患者多属病后气阴不足,目络失养,以致视力下降,目系枯萎失用。眼底可见视乳头退色、血管较细,苔薄质淡,脉细少力。治当益气养阴以濡目络。方拟补益明目汤:党参10g,黄芪10g,丹参10g,赤芍10g,甘草3g,生地黄10g,枸杞子10g。随证加减,配合针灸治疗。
(4)目系毒害:此类患者,常有酷嗜烟酒或药物中毒史,或病邪毒害目系以致视力明显下降。眼底视乳头退色、血管较细,苔薄质淡,脉缓,治之当解毒养脉复明。方拟和营通脉解毒复明汤:丹参10g,牡丹皮10g,赤芍10g,白芍10g,茺蔚子10g,青葙子10g,三七粉3~6g,人工牛黄1~2g,沙苑子、白蒺藜各10g,甘草3g。随证加减,配合针灸治疗。
(5)目系损伤:此种患者是由外伤目系所致。视力可丧失,视乳头苍白。常以理伤益损方调治。处方:当归10g,赤芍10g,生地黄10g,川续断10g,刘寄奴10g,仙鹤草10g,三七粉3~6g等。
2.病案举例
张某,男,34岁,1971年6月1日入院。患者视力下降4个月余,曾予中西药物及自血注射、针灸等治疗,仍不能提高视力。视力右0.2,左0.1,视野缩小难测,眼压不高,外眼(–),眼球运动良好,两眼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眼底检查示两眼视乳头呈蜡黄色,边缘稍模糊,筛板小孔不见,黄斑部中心反光存在。血象、大小便常规、胸透均正常,康华氏反应阴性。印象:两眼继发性神经萎缩。
患者形体尚丰,青盲不愈,视物昏糊,每况愈下,渐有失明之势。胃纳、二便如常,夜寐欠佳,苔薄质绛,脉细而涩,乃玄府郁闭,营卫失和,目系失养,渐有枯萎之虑,当和营通脉,开郁复明。投和营通脉复明汤出入,配合针灸治疗。至8月10日视力提高至右0.6,左0.2,但眼底未有改善。对比视野略改善,带明目地黄丸、桑麻丸而出院。回家休养1个月而恢复工作。1986年3月随访,患者仍坚持工作,晚间尚可写材料。
按: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病变,为顽固难治之症。通过临床实践,借助于现代医学手段结合眼底内窥望诊,可提高中医诊治本病的思路和疗效。祖国医学认为诸如肝肾不足,精血耗损;心营亏损,神气虚耗;久病虚羸,脾阳不振,精微不化;情志郁结,肝失条达,气血郁闭;先天禀赋不足,脾肾阳虚;头部外伤,或肿瘤压迫,气血瘀滞等,均可导致玄府郁闭,气血津液难以上奉目系,目系失养而枯萎失明。《素问玄机原病式》曰:“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通路门户也。”可见其分布之广,结构之微细。《审视瑶函》中指出,青盲证由“玄府幽深之源郁遏,不得发此灵明耳”,是有一定道理的。故本病虽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但病机应从玄府郁闭而论。所谓郁,清·顾锡《郁病论》说:“然五气之郁,因病而郁也;情志之郁,因郁而病者也”。叶天士谓:久病必治络,以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脉之中必有瘀凝,必疏其络而病气可尽。本病有的是因病而郁闭玄府,有的是因郁而闭玄府,玄府闭则精气难以上奉目系,目系无奉养则枯萎而失明,故治在开郁通脉为要。
至于开郁治目之法,首在和营通脉。诸如丹参、牡丹皮、赤芍、白芍、茺蔚子、三七等皆和营之药,辅以枸杞子等明目之属,以汤药通其里,由里及外,再以针灸通其络,气通脉和,玄府开放,精微输布,目系得养,当能复明。若有余毒者,当合解毒化瘀之品,如人工牛黄之属。偏气虚者,合党参、白术、茯苓以益气通玄明目;肝肾亏虚者,当以生熟地黄、山药、龟甲胶、鹿角胶、制何首乌、枸杞子等益肝肾以通玄明目;气阴两虚者,应以党参、黄芪、生地黄、枸杞子等益气养阴以通玄明目,凡此皆“补中寓通”之意,亦是“正虚之处,便是客邪之所”的验证。因于目系毒害者于和营通脉之中审因解毒。此外,情志上的开达亦很重要。顾锡说:“凡患是症(郁症),宜自为节制,皆非草木所能奏效,所谓妙药难医心上病也,不可不慎之。”目系挫伤之青盲则难以复原,只能试以理伤益损以图复明,但收效甚微。通玄府和营卫,可改善视神经视网膜的代谢,配合针灸以提高视细胞的敏感度,更能奏效,然对已损之视神经细胞恐难以复原,故视力提高亦只能是调动幸存的视神经细胞的积极性,所有病例眼底视乳头色泽均不能完全改善,视野亦难以满意恢复,这尚待进一步探讨与提高。
七、治疗眼科血证的经验
血是由食物精华通过气化作用而化生的一种物质,它的生化之源在中焦脾胃,循环运行于脉道以奉养全身。《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灵枢·百病始生》说:“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故凡血不能运行于脉中而溢于络脉之外者称为血证。现代医学中许多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均属此范畴。记载眼科血证的要推《普济方》的“血眼”较为明示,它所指仅是难产伤及婴儿眶眦,眼球充血之渗血证。后世论及眼科血证的有“血灌瞳神”(前房积血)“色似胭脂”(球结膜下出血)等证。今天可借于现代仪器之检查而扩大望诊,可辨及更多的眼科血证。
1.按病因辨证论治
明·徐春甫在《古今医统》中说:“血为目之主;血病则目病,血瘀则目胀、血少则目涩、血热则目肿”。故凡眼科血证,临床多以血瘀、血热、血虚为因,结合临证所见可分以下各证。
(1)热证:多见于邪盛之时,又可分为实热、虚热两型。
① 实热型:多为邪热入血,迫血妄行,除眼部有出血证外,可兼见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凉血,辅以活血祛瘀。拟凉血祛瘀明目汤(由牡丹皮10g,紫丹参10g,生赤芍10g,细生地10g,茜草10g,生、炒蒲黄各5g,三七粉3g组成)主之。
② 虚热型:多为阴虚火旺,血热妄行,除眼有出血证外,可兼见舌红苔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拟滋阴祛瘀明目汤(由细生地10g,炒丹皮10g,槐花10g,藕节炭30g,茜草10g,三七粉3g组成)主之。
(2)虚证:多见于正虚或虚多邪少之时,又有心脾两虚、气血两虚之分。
① 心脾两虚型:除眼有出血证外,兼有苔薄质淡,脉细而弱。治宜养心健脾、益气摄血。拟健养摄血明目汤(由党参10g,当归10g,粉丹皮10g,赤芍10g,茜草10g,生炒蒲黄各10g组成)主之。
② 气血两虚型:除眼有出血证外,兼有舌质淡、脉细弱或沉细。治宜双补气血,固血明目。拟补益固血明目汤(由党参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生、炒蒲黄各5g,三七粉3g组成)主之。
(3)瘀证:除眼有出血证外,兼有舌质紫暗瘀斑,苔薄或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通络,祛瘀明目。拟逐瘀通脉明目汤(由当归10g,川芎5g,赤芍10g,地龙6g,丹参10g,丝瓜络10g,血竭10g组成)主之。
2.按病程辨证论治
早期:出血病灶,色鲜红,止血是标,除因是本,诸如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滋阴降火等法,拟清热泻火明目汤(由冬桑叶6g,甘菊花6g,炒栀子8g,夏枯草10g,茜草10g,阿胶10g,广牛角3g另煎组成)主之。
中期:出血时久,难以吸收,新旧病灶间杂,应滋阴降火,和血止血。拟滋阴降火明目汤(由细生地10g,炒知母10g,炒黄柏10g,炒牡丹皮10g,赤芍10g,当归10g,侧柏炭10g,阿胶10g组成)主之。
晚期:瘀血积久不化,病灶色暗,间有机化斑点,应活血破瘀,养血滋阴。拟逐瘀明目汤(由当归尾10g,赤芍10g,细生地10g,夏枯草10g,桃仁泥10g,沙苑子、白蒺藜各10g组成)主之。
3.按疾病辨证论治
(1)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多属阴虚火旺,可选加滋阴降火之剂,如知柏地黄丸之类。
(2)视网膜中央静脉及分支静脉血栓:多有血瘀血热之征,可选加活血化瘀,通脉和营之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之类。
(3)糖尿病性视网膜血管改变:多属肾虚阴亏津伤之征,可选加甘寒滋阴之剂,如地黄汤、白茅根汤,兼有降糖诸法。
(4)高度近视黄斑部出血:多属血虚之征,应以四物汤养血为主调之。
(5)玻璃体积血:应审证求因,呈金黄色、棕黄色,尚可以止血化瘀图之,全血鲜红,呈橘肉样难以消退,应考虑玻璃体置换后再以中药图之,巩固和提高其效。糖尿病所致视网膜脉静周围炎所致各按其因,分别处之。
(6)前房出血:多为外伤损络,或血热伤络,各据其因,或除风益损,理伤和营,或滋阴降火以图之。其他如刘寄奴、仙鹤草、白及、大蓟、小蓟、墨旱莲、贯众炭、地榆炭、余炭、紫珠草、棕榈炭、十灰散、云南白药等止血药,可随证酌情选用,通常在出血严重阶段,应首先侧重止血,出血停止又当考虑化瘀为要。针对病因的处理亦可采用。此外,常用的有三七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或离子透入等配合治疗。
病案举例:卢某,男,55岁。煤矿设计院干部。1982年4月15日入院。
病史摘要:1个月前左侧头痛眼胀,突然视物模糊,伴“高血压”史4年。经外院治疗未能改善而来我院。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尺指数。BP:18.7/10.7kPa,右眼眼底视乳头境界清楚,生理凹存在,动脉反光强而细,静脉充盈,A∶V=1∶2,动静脉交叉处,静脉被压欲断,后极部网膜可见散在点状渗出病灶,黄斑污秽,中心反光在,左眼整个网膜下呈紫黑色出血,隐约可见动脉血管行径,静脉难见,沿血管方向找出视乳头,全被出血所掩盖,边界不清,后极部被片状出血遮掩,中心反光不见。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1分钟,甘油三酯2.49mmol/L,胆固醇4.32mmol/L,β-脂蛋白2.08g/L。印象: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两眼视网膜动脉硬化。给予对症处理。按病因、病程、病症辨证施治,中药每日一剂,至5月13日出院,眼底出血基本吸收,视力0.1,1983年4月20日随访,眼底血管大致恢复,出血吸收,但视力未能改善。
按:眼科血证为眼组织出血疾患,其因有外伤、血热、血虚、血瘀、气虚之别,临床治疗,既要重视现代检查诊断,又要重视传统的辨证经验,方能奏效。从病程可分早、中、晚期,初病者多为热毒邪,中期多夹有虚象,晚期常有瘀滞难化之征,此为临证可见。近代检查手段可明确诊断,可为辨证广开思路,如视网膜静脉血栓患者,常常全身无证可辨,便可从瘀论治,确是望诊之扩大。外伤患者,既要重视局部处理,且又益以理伤理血之法,常能提高疗效,促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