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握手礼仪
握手是一种礼仪,人与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握手的力度、姿势与时间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握手双方对对方的不同礼遇与态度,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
一、握手的时机
何时宜行握手礼?它通常取决于交往双方的关系、现场的气氛,以及当事人个人的心情等诸多因素,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一个人若要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彬彬有礼,那么就应了解在什么时候应当握手,在什么时候不必握手,否则即为失礼。
1.应当握手的场合
下列场合,一般可与对方握手。
(1)遇到较长时间未曾谋面的熟人,应与其握手,以示为久别重逢而万分欣喜。
(2)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同相识之人道别,应与之握手,以示自己的惜别之意以及希望对方珍重之心。
(3)在以本人作为东道主的交际场合,迎接或送别来访者之时,应与对方握手,以示欢迎或欢送。
(4)拜访他人之后,在辞行之时,应与对方握手,以示再会。
(5)被介绍给不相识者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自己乐于结识对方,并为此深感荣幸。
(6)在社交性场合,偶然遇上了同事、同学、朋友、邻居、长辈或上司时,应与之握手,以示高兴与问候。
(7)他人给予自己一定的支持、鼓励或帮助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衷心感激。
(8)向他人表示恭喜、祝贺之时,如祝贺生日、结婚、生子、晋升、升学、乔迁、事业成功或获得荣誉、嘉奖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贺喜之诚意。
(9)他人向自己表示贺喜、祝贺之时,应与之握手,以示谢意。
(10)对他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时,应与之握手,以示真心实意。
(11)应邀参加社交活动,如宴会、舞会、音乐会之后,应与主人握手,以示谢意。
(12)在重要的社交活动,如宴会、舞会、沙龙、生日晚会开始前与结束时,主人应与来宾握手,以示欢迎与道别。
(13)得悉他人患病、失恋、失业、降职、遭受其他挫折或家人过世时,应与之握手,以示慰问。
(14)他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应与之握手,以示感谢。
(15)向他人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时,应与之握手,以示郑重其事。
2.不宜握手的场合
在下述一些时刻或场合,因种种原因,不宜同交往对象行握手礼。此时,可采用对方理解的方式向其致意。
(1)对方手部负伤。
(2)对方手部携带物品。
(3)对方手中忙于他事,如打电话、用餐、喝饮料、主持会议或与他人交谈等。
(4)对方与自己距离较远。
(5)对方所处环境不适合握手。
二、握手的次序
在正式的场合,行握手礼时最重要的礼仪问题,是握手的双方应当由谁先伸出手来发起握手,即握手的先后次序问题。倘若对此一无所知,在与他人握手时,轻率地抢先伸出手去而得不到对方的回应,那种场景是令人非常尴尬的。
1.尊者决定原则
根据礼仪规范,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应当在遵守尊者决定原则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尊者决定原则的含义是:当两人握手时,首先应确定握手双方彼此身份的尊卑,然后以此而决定伸手的先后。通常应由位尊者首先伸出手来,即尊者先行。位卑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回应,而绝不可贸然抢先伸手,否则就是违反礼仪的举动。在握手时,遵守尊者决定原则的好处也体现对位尊者的尊重,也是为了维护在握手之后的寒暄应酬中位尊者的自尊。因为握手往往意味着进一步交往的开始,如果位尊者不想与位卑者深交,便大可不必伸手与之相握。换言之,如果位尊者主动伸手与位卑者相握,则表明前者对后者印象不坏,而且有意与之深交。
2.具体的情况
根据具体情形而言,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大体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1)年长者与年幼者握手,应由年长者首先伸出手。
(2)长辈与晚辈握手,应由长辈首先伸出手。
(3)老师与学生握手,应由老师首先伸出手。
(4)女士与男士握手,应由女士首先伸出手。
(5)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已婚者首先伸出手。
(6)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握手,应由先至者首先伸出手。
(7)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级首先伸出手。
(8)职位、身份较高者与职位、身份较低者握手,应由职位、身份较高者首先伸出手。
3.特殊的情况
若是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则握手时应讲究先后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后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先职位、身份高者后职位、身份低者。
在公务场合,握手时伸手的先后次序主要取决于职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闲场合,它则主要取决于年纪、性别、婚否。
在接待来访者时,这一问题则较为特殊一些:当客人抵达时,一般应由主人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相握。而在客人告辞时,则应由客人首先伸出手来与主人相握。前者是表示欢迎,后者则表示再见。若这一次序颠倒,则极易让人发生误解。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握手时的先后次序可以用来律己,却不必用来处处苛求于人。如果当自己处于尊者之位,而位卑者抢先伸手要求相握时,最得体的做法还是应与之配合。若是过分拘泥于礼仪,对其视若不见,置之不理,令对方进退两难,当场出丑,也是失礼于对方的表现。
三、握手的姿势
握手的标准姿势,是行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约一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虎口朝下约15度与对方相握。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三四次,随后松开手来。具体来说,握手时应加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神态自然
与人握手时,理当神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在通常情况下,与人握手时,应面含笑意,目视对方双眼,并且口道问候。
在握手时,切勿显得自己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傲慢冷淡。如果在此时迟迟不握他人早已伸出的手,或是一边握手,一边东张西望,甚至忙于跟其他人打招呼,都是极不礼貌的。
2.姿势正确
向他人行握手礼时,只要有可能,就应起身站立。除非是长辈或女士,否则坐着与人握手是不合适的。
握手之时,双方彼此之间的最佳距离为一米左右,因此握手时双方均应主动向对方靠拢。若双方距离过大,显得像是一方有意讨好或冷落另外一方。若双方握手时距离过小,手臂难以伸直,也不大雅观。最好的做法,是双方将要相握的手各向侧下方伸出,伸直相握后形成一个直角。如图3-4所示。
图3-4 握手的正确姿势
3.手位恰当
在握手时,手的位置至关重要。常见的手位有以下两种。
(1)单手相握。单手相握是指以右手单手与人相握,这是最常用的握手方式。如图3-5所示。
图3-5 单手相握
单手与人相握时,手掌垂直于地面最为适当。它称为平等式握手,表示自己不卑不亢的态度。
与人握手时掌心向上,表示自己谦恭、谨慎,这一方式叫做友善式握手。
与人握手时掌心向下,则表示自己感觉甚佳,自高自大,这一方式叫做控制式握手。它是通常不宜采用的。
(2)双手相握。双手相握,即用右手握住对方右手后,再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的手背。这种方式,适用于亲朋故旧之间,可用以表达自己的深厚情谊。如图3-6所示。
图3-6 双手相握
一般而言,此种方式的握手不适用于初识者与异性,因为它有可能被理解为讨好或失态。这一方式,有时亦称手套式握手。双手相握时,左手除握住对方右手手背外,还有人以之握住对方右手手腕、握住对方右手手臂、按住或拥住对方右肩。除非至交之间的交往,此类做法最好都不要滥用。
4.力度适中
握手时,为了向交往对象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大致握力以在20牛顿左右为宜。与亲朋故旧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可以稍大一些;与异性以及初次相识者握手时,则千万不可用力过猛。
总之,在与人握手时,不可以毫不用力,不然就会使对方感到缺乏热情与朝气。但也不宜矫枉过正,如果在握手时拼命用力,不将对方握得龇牙咧嘴不肯罢休,则难免有示威或挑衅之嫌。
5.时间得体
在普通情况下,与他人握手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大体来讲,握手的全部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握上一两下即可。
握手时两手稍触即分,时间过短,好似在走过场,又像是对对方怀有戒意。而与他人握手时间过长,尤其是拉住异性或初次见面者的手长久不放,则会被人误解。
四、握手的禁忌
在人际交往中,握手虽然司空见惯,看似寻常,但是由于它可被用来传递多种信息,因此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并且避免下述握手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在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时需要牢记此点,因为在他们看来左手是不洁的。
(2)不要在握手时争先恐后。应当遵守秩序,依次而行。特别要记住,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那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徒眼中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4)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方能例外。
(5)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6)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而不肯放下。例如,仍然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等。
(7)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像根本无视对方的存在,纯粹是为了应付。
(8)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热情过度。那样子会显得过于客套,有时会使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9)不要在握手时只递给对方一截冷冷的手指尖,像是迫于无奈似的。此种握手方式在国外叫做死鱼式握手,被公认是失礼的做法。
(10)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11)不要以肮脏不洁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手与他人相握。
(12)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擦拭自己的手掌,好像与对方握一下手就会使自己受到污染。
(13)不要直接拒绝与他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湿、弄脏了,也要礼貌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或是“不好意思,我手上有水”。